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明代的两位布政使
杨建国
文章字数:1017
    布政使在明代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别称藩司,俗称藩台,尊称方伯,是一方之长的意思。在明代,商洛曾出过两位布政使,分别是南镗和邵可立。
    南镗(1461-1530),字彦声,号商溪,商州人,明成化甲辰年(1484)进士,历任吏部主事郎中、河南左布政使。明武宗时,宦官刘瑾弄权,设立厂狱,镇压异己,南镗被陷害入狱,几乎丧命,之后降任南京太仆寺卿(掌舆马及马政之官)。由于他蔑视和得罪了刘瑾,被罢官贬回故里商州石佛湾(今商州东关至东店子一带)。刘谨倒台后,南镗多次被举荐为官,但他操守自持,不为所动,晚年在家乡抚育子弟成长,并建立学塾,教乡人子弟读书,生活清苦,布衣蔬食,深得乡人敬爱。嘉靖九年(1530)六月在商州去世。
    南镗死后,次子源上书世宗朱厚熜请求为父亲赐葬祭。世宗于嘉靖十八年(1539)赐谕祭:“皇帝特遣本布政司、右参议萧廷杰,谕祭于南京太仆寺卿南镗曰:惟尔发迹贤科,历官内外,载晋卿阶。中遭馋构,方图起用,遽尔沉沦。爰念往劳,特颁葬祭。尔灵不昧,尚克鉴歆。”2008年4月,在商州东店子农贸市场工地发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立的碑石,碑已成三截,碑头为双龙戏珠,未见碑座(赑屃)。
    南镗为名宦,商州乡贤,曾赋《商山题咏》(二卷),著《商溪集》一部,题写《抚治陈公遗爱碑》《重修武关碑记》等数篇。
    邵可立(1556~1626),字三立,商州人,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上进。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及第,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主持修复了“天下第一关”的城楼、箭楼、城垛,使城防得以加固。为培养当地人才,创建了“文昌书院”,购古今藏书供学子阅读,曾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主持续补了山海关志书。他关心民众疾苦,曾四次减免赋税,为当地的生产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业绩显著,受到天启帝的赞赏,被晋升为员外郎,后调任山西布政使,统管一省财赋。
    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时,民怨甚大,邵可立不畏权势,廉直刚断,三次上奏朝廷,揭露罪行,致其弹劾罢职。晚年辞官回商州,宦官魏忠贤的同党崔呈秀仰慕其威望,想借其势,诱其出山,并许以厚禄。邵可立识破其不良用心,托病予以拒绝。邵为官多年,清廉淡素,两袖清风,家无积蓄。天启四年(1624),商州遭灾,饥民遍野,路有尸骨,为表救民之心意,他将皇帝授给的金带捐出,用于赈济灾民。天启六年(1626)病故,享年70岁。崇祯皇帝亲赐“干将莫邪,国之利器”匾额,今藏商洛市博物馆。清康熙皇帝慕其贤名,赠授金匾予以褒扬。民国五年(1916),时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念其功德,题褒“孝撅坤先”匾,以慰忠魂。原山海关老龙头有其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