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惠民谱新曲 恰似春风入梦来
——为“商州戏曲大舞台”点赞
文章字数:2607
  “青春不再旧颜非,冬冷尚有俏红梅;孤独一隅似染恙,灵丹竟是老秦腔。”2016年7月12日晚,“商州戏曲大舞台”首场演出在商洛剧院拉开帷幕,大型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给观众带来优雅的艺术享受。舞台闪烁的灯光、精心设计的布景、动听的旋律、优美的唱词和李梅、郝伟、刘照亮、李娟、张蓓、任晓蕾、李君梅等戏剧名角的精彩表演让人深受感染,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连续两天的演出,商洛剧院座无虚席,过道也挤满了热情的观众。现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掌声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的群众都为区委、区政府的这一惠民举措拍手叫好。
  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综合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等多种要素,具有生动、传神、抽象、直观等特点,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戏曲艺术,以它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特色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在主题思想、表演方式、音乐搭配、舞台效果等方面大胆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戏迷广泛欢迎。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不仅能让人体会到崇高的美感,更能表达鲜明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倾向,传递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鲜活灵动的艺术形式,近距离表演和欣赏更容易引起演员和观众的共鸣,更易触动观众的心弦,让人受到明显的灵魂冲击和思想教育,这是电影和电视所不能替代的。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它代表一个区域的精神高度和人文素养,体现民众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戏曲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我国有名的戏曲剧种有360多种,秦腔素有盛名,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商州因为地处秦岭腹地,过去交通不便,给人留下贫穷落后的印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目前我们已破除交通制约,步入突破发展的快车道。但在物质层面,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现在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这是我们底气不足的地方。但众所周知,商州是一块文化热土,是历史文化名城。“商州”这个名字,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叫到现在(758-1913年、1988-2016年),已经有1183年的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商州”早已超越地域限制,对内是商洛政治、经济、文化的主核心板块,对外是“人文商洛”和“商洛精神”的典型代表。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是“文化绿洲”和“戏剧之乡”的主阵地,从一定程度讲,商州形象的好坏体现商洛形象的优劣,宣传商州就是宣传商洛。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戏曲因其历史久远,内涵深厚,因此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在这方面,商州不仅有优势,而且优势明显。建国以来,戏曲艺术发展迅速,人才、佳作层出不穷。在商州这块土地上,涌现出南子仲、王烈、任宏谋、刘安民、田井制、陈正庆、沙东彦、李必尚、段德功等剧作家,刘浩智、辛书善等作曲家,和张小强、舒茶花、唐当莲、费庆民、田朝霞、周淑引等优秀演员。《夫妻观灯》《一文钱》《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迟开的玫瑰》等优秀剧目享誉全国。作为从商洛走出去的戏剧名家,陈彦、徐小强、冀福记、刘军、何丹萌都曾在商州工作多年。陈彦编创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经典剧目给全国观众带来一次次惊喜,成为陕西戏剧的领军人物。徐小强编导的20多部戏,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被称为“梅花奖演员教父”,由他编导的商洛花鼓剧《带灯》今年在全国巡演,让商洛乡党感到无比骄傲;由他执导的商州地方新戏《紫荆树下》(原名《紫荆花开》)目前正在加紧排练,有望在金秋与观众见面。
  有这么多的优势,如果视而不见或弃之不用实在可惜。一部戏的成功,需要编剧、作曲、导演、演员的通力配合,更离不开政治关怀和资金支持。创办“商州戏曲大舞台”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旨在落实中省市“文化惠民”政策,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经常欣赏到高水准的戏曲艺术,充实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出人、出戏、出精品创造条件,开创戏曲文化工作新亮点。这不仅是落实“文化强区”战略,推进“人文商州”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事业,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商州精神”,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今后除经常请省内外优秀剧目来商演出外,还将在市区几处公园修建固定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团体定期演出,并适时组织送戏下乡和巡演活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和今后几年,脱贫攻坚、实现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多措并举,双管齐下。文化扶贫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如果只有经济上的翻身,而没有精神上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和理想追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和小康。所以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生态、人文、法治、小康商州的战略部署,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今日挣了钱三串,给我妈扯了一件粗布衫;称了红糖四呀嘛四两半,又买来了一把筷子两个碗,外带一包大青盐。”《屠夫状元》中胡山的一段唱词,至今仍记忆犹新。而《大树西迁》中“天地作广厦,日月作灯塔,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深情表白又让人忆起初心、想起人生担当,不由得心潮澎湃。古往今来,戏曲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眼睛。它博大精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瑰宝。它通过舞台演绎故事传说,展现生活矛盾和感情纠葛,折射宏大历史,反映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家、时代变迁,体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让人在消遣娱乐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是亿万群众喜爱它的根本原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值汛期,各级党员干部肩负重任,不能有丝毫马虎。在全区基层党建深入扎根,“两学一做”教育坚持高标准要求,“五个脱贫路径”和“六大脱贫产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节点,区委宣传部适时启动“商州戏曲大舞台”这一工作载体,既符合形势要求,又顺应了民心、民意,必将为提振士气、巩固成绩、提升商州形象和对外影响力增添新的精神力量,产生深远影响。衷心希望“商州戏曲大舞台”能坚持不懈办出特色,越办越好,为全区人民经常奉献精美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