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六旬老太巧手捏花馍
文/图记者吉文艳
文章字数:1438


  龙凤呈祥、年年有余,福禄寿……在洛南县城关镇八里桥村,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她的一双巧手能用白面做出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各种造型的花馍,一花一木,一鸟一兽,栩栩如生,表现出淳朴善良的劳动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心愿和祝福。面对这些造型朴素而又奇巧,寓意丰富而又美好的花馍,我们不得不衷心地赞叹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蒸出来的艺术品
  老人名叫王爱莲,是土生土长的洛南人,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做花馍能手,不知有多少面粉经她之手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色、香、味俱全的“能吃的艺术品”。“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家里才蒸上一回白面花馍,又好看又好吃,是娃娃们一年到头的盼头呢。”王爱莲老人道。对王爱莲来说,做花馍是一种享受,她享受其中的乐趣,此时做饭不再是繁重的劳作。
  其实,在洛南农村,无论逢年过节、敬神祭祖、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甚至亲朋往来,大都要用麦面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花馍,相互馈赠,以示情谊。这些花馍一般都有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规格式样,但也尽可以别出心裁,作巧夺天工的创新。“结婚用的花馍上有龙凤、‘囍’字、鸳鸯,意在祝愿新人婚姻和谐美满;娃娃过满月、生日多用鱼和莲花造型,寓意‘连年有余’,给老人祝寿常用大寿桃、莲花,象征多寿多富。”王爱莲介绍道。
  数道工序蒸制花馍
  俗话说,好馍三分揉。蒸花馍需要用筋道的白面,通过温水和面、发酵、揉面、捏造型、蒸制、着色等数道工序。“蒸花馍是个费神劳力的力气活。和面、醒面、揉面,既讲究干湿均匀,又要注意力道,不然这普通的面团就很难捏成各种形状了。”王爱莲说,做花馍首先要做馍盘,馍盘可大可小,一般有两个馒头大,然后将发酵好的面团用手捏、用剪刀剪成各种花儿和鸟儿等图案作为馍顶,如果面太软,或者图案太大,还需要用牙签或者较大的竹枝从馍顶部插到馍盘上,以便固定不变形,最后再放在笼屉上,盖锅后用大火蒸,待出锅即成为造型生动的花馍。因为工序繁杂,最好在头一天晚上就和好面,放置在温暖的厨房里发酵,也就是俗称的“醒面”。待到次日一大早吃过饭,白面已然“醒”够,便正式开始蒸馍了。只见醒好的一团白面,被王爱莲一双粗糙有力的手翻来覆去地揉着。王爱莲说,要揉到面团的表面光滑泛亮,才可以捏造型。捏造型是最有意思的,老虎、白兔、绵羊、猴子……眨眼的功夫,切成条的白面在王爱莲的手里瞬间就变出了“花样”。为了让各种动物的造型更加逼真,王爱莲还找来红豆、红枣等,充当眼睛、嘴巴等部位。捏好造型的花馍放进锅里蒸制三四十分钟后,便热气腾腾地出锅了。捧着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犹如艺术品般的花馍,真是令人爱不释手,更舍不得咬上一口。
  花馍虽好难为继
  “自我记事起,几乎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捏花馍,凡是姑娘、媳妇都必须要学会做花馍的手艺,但现在农村很少有人会了。”王爱莲说,现在农村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蒸花馍的盛景在整个村子中已经寻找不到了。“有一次村里一家人过事,从外地买回来一个花馍,居然是用石膏做的,既没我妈做的好看,还不能吃,一问价就要120元,我妈听了直摇头。”王爱莲的儿媳妇何敏珍对记者说,这件事深深刺激了老人,让老人萌生了开花馍店的想法。“咱们做的花馍比外地的强多了,为啥就不受人待见了呢?真是白白可惜了。”王爱莲说,无奈开店需要本钱,家里暂时不能替老人完成心愿。借着孙子来城里上学的机会,王爱莲便也跟着搬到了城里,在一家花馍店里打工,帮忙捏花馍。“希望有朝一日能开一家花馍店,把咱们做洛南花馍的手艺传承下去。”王爱莲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