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教育与市场对接让服装为生活添彩
——职业教育中服装专业结构设计课教学之我见
文章字数:1499
  丹凤县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接轨,以就业为导向,打通学校企业通道,从企业引进项目融进教学,作为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断思探索出服装教学新思路和新举措。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工作,就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促进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一、激发学习兴趣,呵护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出的第一道“必答题”。教师必须切合实际,了解学生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注重学用结合。同时,在兴趣激发阶段,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激活兴奋点。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发展了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创造出来的服装作品,即便是不规格、不成功的作品,也会给学生内心带来快乐和成就感,产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思维外延,促进教学方式更新
  在我国,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还缺乏真正的科学性、系统性,教学思维、方式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具有破题之义。
  要加强教师相关课程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涉取相关的专业知识,逐步建立适应服装设计学科教学的多元化知识体系。同时要多方面钻研、拓展教学方法,引导、调配学生知识储备资源,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实践中去。通过全程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
  传统的结构教学,课程一开始便向学生讲述制图过程,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制图过程也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收效甚微。我们在结构教学初期,引入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基础知识,从人体的基本形态入手,通过人体观察与测量,了解人体的尺寸、形态、比例、体表角度、横纵断面状态等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的基本关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型的意义,掌握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方法。
  三、创造性开展教学,多样性引导思考
  我们坚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教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作为开展教学的目的,形成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式。
  早期的教学中,结构制图与立体裁剪课程是分置的。一般先开设平面结构制图课程,再开设立体裁剪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初次接触服装结构制图时,想象不出纸样形状与人体的关系,不能很好的理解结构制图的理论。在现今的生产实践中,大多企业均采用平面制图后立体裁剪调整的方式进行制版工作,这种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已经为实践所检验。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方式,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亦是增强学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是多媒体教学多样化。通过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二是制图教学多样化。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三是语言表达多样化。使用激励性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情绪,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四是抓紧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通过测量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体的体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丹凤县职教中心彭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