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非遗”文化针砭时弊敲“商洛花鼓”激浊扬清
文章字数:774
  醇美朴实的乡音、缤纷唯美的舞台、跌宕起伏的剧情、入木三分的演技……这些元素通过悉心的编排融合成一部戏剧,获得了在场观众的热泪与掌声。由商洛市剧团演出的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日前在西安上演。
  三种艺术形式
  现代舞、话剧、商洛花鼓戏,《带灯》将这三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的距离。
  商洛花鼓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方剧种,曲调欢快、活泼、清晰、委婉。每一个鼓点、每一声唱腔,都饱含着浓厚的陕南乡土气息。
  为了更好地激荡起都市百姓共鸣,此种“非遗”文化与现代舞、话剧的结合,既保持了乡土的芬芳,又表现了戏剧的张力。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商洛剧团多次组织人力挖掘整理,将三种形式合而为一,既能演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又可以表现广阔深厚的现代生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两首主题曲
  “远方飞来小小的萤火虫,装点了田野,照亮了天空,她是天上颗颗星,你是人间盏盏灯……”此剧是根据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都市的女大学生带灯从繁华的省城远赴基层乡村工作的故事。
  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指甲花》和《萤火虫之歌》,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歌声嘹亮。用“指甲花”唱出了女主角到乡镇落地生根的平凡,用“萤火虫”颂出了她在复杂的基层工作中,燃烧自己、照亮群众的伟大。
  一只“埙”
  每当失意时,每当彷徨时,带灯总一个人席地而坐,吹奏起小小的陶埙。
  作为省城的大学生,她来乡镇工作愿望美好,但是现实总跟理想有差距。此剧并没有回避基层工作的种种问题,直击痛点。
  编创者通过一个个场景,赋予了女主角栩栩如生的血肉。帮助尘肺病人家属、喝止不孝村民、担保冤狱犯人、痛击恶势力……她把自己的坚持和理想放在埙的乐声之中。
  女主角是镇上的“综治办主任”,一直在矛盾中前行,既不愿意伤害群众,又怕政府形象受损。她的经历,既讽刺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又展现了基层干部应有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