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永恒的誓言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杨月芳
文章字数:3337
  杨月芳在指导菜农科管西红柿

  41年前,杨月芳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她举起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庄严承诺铭刻在心,用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以具体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1975年7月,杨月芳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洛南县原祖师公社担任不脱产的团委副书记。1976年9月,任公社农技员,负责全公社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此在农技推广战线上,她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尽一名普通农技工作者的职责,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回报父老乡亲。
  作为一名党员,杨月芳深深懂得,要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无私奉献,仅靠热情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硬本领。然而,由于她出身农家,又仅仅是高中毕业,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要胜任组织交给的工作,就必须从抓学习、提素质入手,所以,她不耻下问,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和农业科技人员请教,另一方面自费订阅了《陕西农业》《西北园艺》
  《农业科技报》等大量的专业性报刊杂志,还从书店购回了《大棚蔬菜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书籍,抽空或晚上挑灯加班学习。为了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她自费参加了中央农广校农学专业的学习,获得了中专学历。但仅仅有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为此,在没有试验田的情况下,她执意把全家4口人的4亩多责任田用来做试验。每年设计完成各种试验项目10多个,失败了重新来,再失败再试验,直至成功。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反复试验,虽然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却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技术资料,这为她以后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中杨月芳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走村入户,往返于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年祖师公社的耕地,30%以上是低产田,亩产始终徘徊在60公斤左右,群众口粮短缺。为了提高粮食单产,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杨月芳通过在自家责任田里搞试验取得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大力宣传推广,在短短的5年间,使祖师公社良种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粮食单产迅速提高。1989年,祖师公社(后改为乡)被原商洛地区行署评为“十佳粮食产量翻番先进集体”,杨月芳也荣获全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8年,镇政府把蔬菜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决定在全镇大面积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这对杨月芳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在指导蔬菜生产特别是设施蔬菜方面她的经验和技术都比较欠缺,甚至根本不懂行,要适应这一新形势、新任务,指导好全镇的蔬菜产业,就必须再学习、再提高。于是,她又先后购回了《大棚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各类书籍刻苦钻研,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习,积累经验。1999年,正是全镇大棚温室蔬菜大面积发展的一年,按照规划布局,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重点以城关镇尖角村为主,由于建棚相对集中且数量大而延误了蔬菜的最佳育苗期。若按照群众传统的育苗模式,必将导致蔬菜产业锐减且赶不上好价钱,于是,她一方面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帮助群众建苗床,培制营养土,药剂处理种子,一连10多年天常常工作到深夜,由于工作到位,指导精心,当年每座温室平均头茬菜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最低的也在8000元左右。
  2000年6月,镇上又派她到尖角村东河组新建30座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示范点,时间要求紧,任务艰巨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和其他同志一起白天在田间地头搞规划、调地块,晚上入户解决有关问题。通过120多个日夜的辛勤工作,在10月份终于建起了全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集中连片日光温室,为全镇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群众的增收致富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每年10月至11月上旬,正是冬茬菜育苗的关键时期,为了使每个菜农都能育出健壮苗子,实现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这期间,杨月芳整天不停地在菜农之间奔波,督促指导菜农抓住时间及时育苗。东坪组有一个菜农因经常出诊给群众的猪、牛等家畜看病,耽误了育苗和嫁接时间,眼看南瓜、黄瓜苗子在两天内不能嫁接,将导致这茬菜减产减收,于是她干脆就蹲在这个菜农家里,两天两夜,亲手为其嫁接了2400株菜苗,并亲自管理苗床,从而使所嫁接的菜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确保了菜农这茬菜的收入。
  2001年11月,已进入严冬季节,而大部分菜农的温室却无草帘防寒保暖,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那棚室内的黄瓜、西红柿等菜苗将被冻死,看到这种情况,杨月芳非常着急,便从老菜农家中调剂出部分草帘,克服种种困难迅速送到因育苗急需草帘的菜农手中。然而,这点草帘可谓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大多数菜农的需要。于是,她立即建议镇上联系订购草帘。一次,草帘运回时已是深夜1时40分,一直在镇政府等候的她,便迎着刺骨的寒风,独自一人赶往东河组,挨家挨户叫醒菜农卸草帘。
  2003年8月28日,特大洪水给东河的54座温室、33个大弓棚造成巨大损失,无情的洪水不仅冲毁了5座大弓棚,而且48座温室全部进水,已挂果的菜苗全部泡在水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面临绝收。第二天清晨,杨月芳便急匆匆赶往东河,到河边正准备过河时,只听河对岸有人大喊,水太深太急,别过河,太危险。此时,她想温室内的积水如果不能及时排掉,不仅蔬菜将面临绝收,温室也将面临倒塌的危险,那么菜农投入和付出的心血将会毁于一旦,当她正在为过河而犯难时,河对岸的菜农拿来了木板和充了气的汽车轮胎内带,6个小伙子齐心协力硬是把她弄过了水深齐腰、浪高流急的石麻河。一过河,她顾不上已被河水打湿了的衣服所带来的寒冷,就冲入菜棚一边为菜农鼓气,让他们振作精神,一边迅速组织菜农排积水、清泥沙。
  2004年,杨月芳分管王塬、庵底两个村及尖角村东坪组的蔬菜技术指导,她得知有3户菜农因盖新房,其中一户在严冬还没有安装门和窗,为了使他专心管好大棚蔬菜,她为这户菜农垫资1600元,装上了门窗。王塬、庵底有两户菜农因修房花完了所有积蓄而无钱买棚膜,她主动垫资1900元购回农膜、种子和肥料,使这两户菜农冬茬菜赶上了好价钱,平均收入达7000余元。
  为了方便菜农联系,她买了部手机,有了手机,杨月芳的事情更多了,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晚上,只要菜农打来电话,她便二话不说,骑车就走。2005年元旦假日,早上8点,月芳接到一菜农的电话后,便立即骑上自行车赶到东河,深入棚内仔细分析查看蔬菜出现病状的原因,并指导该户菜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其挽回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了手机,月芳电话费月月攀升,但换来的却是每个菜农高出她话费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和一个个菜农灿烂的笑容,她觉得很值得、很有意义!
  一次,杨月芳带病到中心村落实烤烟任务,天气突然变化,她在手机上也看到晚上有大雪的信息后,便想到菜农的大棚和温室的骨架有可能有被大雪压坏的危险,于是便急匆匆赶回家,给孩子留了张纸条和饭钱,便骑上自行车赶往尖角村逐棚检查,动员菜农想方设法加固菜棚骨架,生火加温,挂接灯炮,等忙完这一切,她才放心离开。
  2012年,杨月芳从她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光荣地退休了,人虽然退了,然而她服务群众的一颗火热的心依然没变,每天打电话或找上门的菜农仍然很多,为此她没少受丈夫的埋怨。尖角村西坪组上百亩大棚蔬菜因干旱造成用水困难,将导致菜农减产减收,杨月芳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她便多次到县上有关部门呼吁,并争取了3万元资金,为当地菜农打了3眼机井,彻底解决了用水难题。洛南县其他一些地方的菜农也经常慕名找她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她都真诚地帮助解决。为使更多的群众通过从事设施蔬菜产业增收致富,杨月芳得知该县300多亩现代烟草育苗基地因烟苗在移栽后有半年多的时间闲置着,商州区一家科技园也有100亩设施蔬菜没人承包,她便动员并亲自带着城关街办尖角村的菜农去承包,使这些困难群众增收达300多万元。
  杨月芳突出的业绩不仅深受群众的爱戴,而且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推选为省、市党代表。2010年被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授予洛南县首届劳动模范。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杨月芳感到压力更大、责任更重、担子更沉了。她说:“虽然我已退休了,但我已和农民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只要菜农还需要我,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还会一如既往地为群众服务,为洛南农业的发展,尽一个老农技工作者的微薄之力,坚守共产党人永恒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