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商南湘河镇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3265
书记、、镇长查看红鱼村养蝎子

湘河镇领导与市交通局驻村包扶干部一起查看茶叶长势

     湘河镇地处商南县东南部,距离城区40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社区),面积220多平方公里,丹江穿境而过,与河南、湖北毗邻。近年来,湘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一江两翼,一山一水”(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变农村环境)为发展思路,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工作内容,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吹响了脱贫攻坚号角,打响了脱贫攻坚硬仗。认真调查摸排完善帮扶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湘河镇对全镇所有村、组、户调查摸排,建档立卡,确定出贫困户1435户,贫困人口4312人。贫困人口占全镇总人口21%,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发展教育脱贫100户377人,产业发展脱贫649户2277人,社会保障兜底379户621人,生态补偿脱贫42户135人,异地搬迁脱贫265户902人。
    湘河镇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组建14支脱贫工作队,逐村制定扶贫工作规划,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全面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镇班子成员联系1个贫困村、每名结对帮扶贫困户2户以上,一般党员干部1户以上,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1户,村上的致富能手结对贫困户1户,几户贫困户联手发展产业,实现“一帮一”“一帮X”,不脱贫不脱钩。并实行“周查岗、月考核、季评比、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常态化”考核机制,确保人在岗、心在村、事在办,形成纵横交织的脱贫网络格局,谱写出一曲脱贫攻坚的动人乐章。
    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他们做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围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打造5个村,借助旅游扶贫,进行扶贫工作促进,在镇南镇北两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园。
    湘河镇地坪村是商洛市交通运输局包扶村,也是镇上主要领导包抓村之一。市交通局、湘河镇地坪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在脱贫攻坚路上形成“联合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带动+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罗非鱼、鲫鱼、武昌鱼、中华鲟等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00余亩,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户,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同时新建红莲种植基地20余亩,带动贫困户11户40人脱贫;发展茶叶200亩,年产值6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1500元,带动贫困户5户21人脱贫致富;发展香菇种植18户,畜禽养殖13户,中药材种植9户,带动贫困户30余户80余人脱了贫。
    三官庙村是湘河镇一个高山村,一山一水的“豆腐尖”是该镇脱贫攻坚的示范基地,生态养殖、传统酿制、高山民俗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风景图。慕名欲到这高山上看个究竟,在镇上几位干部的带路下沿着蜿蜒而陡峭的山路直达山顶。路旁的花草和林果使人忘记了惊险,“一览众山小”在人脑海中油然而生。见到企业领头人吴贤臣,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滔滔不绝道出了自己的创业路和带领群众的脱贫路。
    吴贤臣说,他在县城开办公司加工香菇脆的同时,看到家乡长期荒废的山坡和父老乡亲长期过着贫穷的生活时,就和镇上领导商谈办农业生态园事情,得到了该镇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合理流转山坡土地2000多亩,湘河镇政府投资修建了从山下通往山顶的水泥路,他多方筹措资金,外出学习养殖技术,招收养殖管理适合人员,在海拔700米至800米处围栏建舍,大胆科学发展林下散养山猪及三元猪,同时科学引进种猪繁殖,并在围栏间建有观光路。在海拔1050米的山顶,建有几百亩高山茶园;在海拔600米到800米中间套种有油茶、核桃、板栗等林果;在办公区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矿泉水建有酒厂,利用酒糟补充野山猪饲料;开办了风味农家乐,在这里可饱尝高山野果、蔬菜瓜果、原生态野生山猪肉、美酒等。
    谈到他的创业路,吴贤臣说自己养殖事业能发展到这步多亏了镇上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方帮助扶持,镇党委书记亲自包抓该项产业,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通过与村贫困户协商协调,采用贫困户入股分红,并可到生态园区打工,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力地提高了贫困户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吸纳了108户贫困资金和80多名贫困村民,让他们逐步甩掉贫困帽子。公司还采用“借崽还猪”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猪仔,让群众饲养,最后公司回收,让贫困户赚钱脱贫。吴贤臣还说:“将来把该产业做大做强,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村民受益,不光让群众脱贫,还要让群众过上小康富裕的好日子。”
    “一年能酿造5000多斤苞谷酒,利用酒糟又饲养了母猪及小猪崽,一年能净赚4万多块钱”,这是梳洗楼村贫困户万海平说的一句话。万海平家前几年因线路老化家中失火,房屋家产烧得荡然无存,生活一贫如洗的他发扬勤劳吃苦精神,在家里办起了小作坊民间传统酿酒厂,又利用酒糟养了几头母猪,并将小猪崽让村里的贫困户饲养,在镇政府的扶持下盖起了新房,带动临近贫困户走出了贫困的深沟。
    红鱼村的村支书王改江说道:“我村几户村民养殖蝎子,镇上包扶干部为找销路出了不少力,目前繁殖、生长良好,预计有很好的收成,为我村脱贫树立了榜样,至少可使7户30余人脱贫。”镇领导介绍通过贫困户大力发展蝎子养殖带动周边村集中连片养殖,镇上计划流转土地20亩,修建养殖基地,为村民提供便利养殖场所。
    距离该镇最偏远的两岔河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适合野生鸡鸭生长,大力发展鸡鸭养殖。发展林下散养野鸡3000多只,养殖野鸭2000多只,不难看出,湘河镇产业脱贫之路越走越宽,越来越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造血功能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湘河镇坚持把智力扶贫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造血功能。各驻村单位和帮扶干部扎实开展“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送信心”等服务,让每个农民掌握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力争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着力推进农民变市民、变工人、变商人。
    全镇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500人次,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自主脱贫的能力。同时,引导、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实现异地搬迁脱贫。根据本镇可用资源有限的现实,大力引导农民外出创业。镇上还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加强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大大缓解了本地扶贫、脱贫压力,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并全面建成镇、村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做好对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建成全县统一的集数据采集、信息发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电子信息管理平台,为落实扶贫政策以业务办理,方便查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筑牢基础设施 奠定脱贫根基
    近年来,湘河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危房改造,开展村庄整治,实施整村推进,推动地处高山、条件恶劣村组易地扶贫搬迁,大力优化农村基础配套,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2016年全镇在原有陕南移民工程上,又争取了红鱼移民安置点,汪家店移民安置点,莲花街二期、三期移民安置点建设,水、电、道路绿化、亮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跟其后落实。目前,全镇已完工移民安置房980套,在建移民安置房312套,基本满足贫困人口住房要求。驻村工作队加大宣传力度,使223户614人贫困户尽早入住新居享受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莲花台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完成3座便民桥建设,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生活出行问题;湘河村建成面积5500平方米的莲花广场,配套体育建材设施同步到位;商郧路三改二建设,目前土地补偿款已经协调到位,项目建设短期可带动沿线居民务工增收;以美丽乡村和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梳洗楼乡村观光、白浪古镇旅游资源;解决农村人畜生产生活饮水问题,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扶贫要真心、真情扶贫,才能使贫困户脱贫。要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多学多看多想。临时经济资助,没有产业和技能知识,没有苦干实干精神,要摆脱贫困的面貌是很难的。”湘河镇党委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是的,真情扶贫,幸福花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湘河大地正唱响一首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进行曲,处处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放眼当前,湘河跨越发展之舟风帆正举;拥抱未来,湘河全面小康蓝图锦绣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