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聚焦全面小康合力攻坚克难
——四论认真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
文章字数:1446
    本报评论员
    商洛是全国少有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现有701个贫困村16.13万户49.05万名贫困群众。如期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当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追赶超越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党建导航、支部引领,干部帮扶、群众参与,是商洛多年来所有扶贫模式和脱贫实践的核心要义。要更加重视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完善“牵头有力、分工科学、权责匹配、考核驱动”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十百千”工程下派挂职干部在精准脱贫的推进能量,坚决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精准脱贫的职能作用,确保所有精准脱贫对象如期稳定脱贫,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追赶超越发展目标。
    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始终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渠道。只有贫困人群最大限度消减之后,救济式扶贫才能真正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实践证明,依托产业实体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构建一种比传统产业化经营更为紧密稳靠的利益联结关系格局,而且利益分配让渡对象直接明确到具体参与的贫困群众,把实现绝大多数群众摆脱贫困的基础准确定位在发展产业实体经济的基石之上。
    全市精准脱贫特别是产业脱贫工作,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资金集中投放,精准产业扶贫措施,重点扶持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扶贫资金为权益,赋予其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主体责任,强化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扶持带动到户”为“效益受益到户”,建立贫困群众多途径、多渠道的稳定收入来源。同时,眼光不能仅限于农业和农村领域。工商企业、三产服务、精品景区、线上线下,只要是发展产业实体经济的地方,都是产业精准脱贫的第二战场。动员社会、企业提供脱贫攻坚阵地,鼓励贫困群众根据自身特长跨界创业,跳出农村实现脱贫,通过务工实现脱贫,同样是精准脱贫的趋势和方向。
    作为重大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同样,我市深入持久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脱贫攻坚,重要举措是实施党建引领、转变干部作风。抛开“促脱贫”,专项整治就会没有目标方向;放松“抓党建”,专项整治就会失去领导核心;小视“转作风”,专项整治就会流于表面形式。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是市委、市政府着眼追赶超越、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实践探索、适应发展要求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远谋划。专项整治针对现实发展、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突出问题、顺应潮流大势,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认真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确保这项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县区党委是专项整治的责任主体,县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县区委书记主抓、县区长分担、县区委副书记督查”的领导机制,“十百千”工程县区委挂职副书记要把专项整治作为主要职责,协助书记抓好督促检查和整改提高。镇办党委是抓好专项整治的关键和要害,要明确目标任务,找准问题症结,细化工作措施,推动脱贫攻坚见到实效。市直部门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既要抓好本部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又要倾全力抓好包抓联系村的脱贫攻坚,推进整体工作再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