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五个三”搬迁模式为镇安脱贫摘帽再添力
文章字数:1204
    本报讯(陈维智 吴亚婷)站在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西边山崖向下俯视,一座座崭新齐整的搬迁楼矗立在村头。这是在磨石沟美丽乡村建设中“绣”出来的移民安置点,也被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丰收小区”。近年来,镇安县以“农民进城、穷人下山、工业入园、资本流转”为抓手,积极探索“五个三”移民(脱贫)搬迁新模式,将移民社区规划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保障房建设相结合,累计搬迁1.2万户4.4万人,其中搬迁贫困群众7100多户2.5万余人,为广大贫困群众早日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再添新力。
    坚持“三个靠近”的规划理念。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的理念,制订完善了《镇安县十年移民搬迁总体规划》和《“十三五”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将移民搬迁与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衔接,规划建设安置点110个,其中500户以上安置点4个,集中安置率为91.3%。
    坚持“三个优先”的搬迁思路。在搬迁对象的选定上,坚持优先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优先搬迁受洪涝灾害威胁的群众、优先搬迁特困群众,把最需要搬迁的群众搬出深山。目前已搬迁地灾户3412户12922人,占搬迁总人数的29.5%;搬迁洪灾户1016户3545人,占8.1%;搬迁特困户7165户25048人,占57.3%。
    坚持“三个配套”的产业扶贫。突出“带业安置”这一核心词,配套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美丽乡村。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林果、魔芋、茶叶、油用牡丹、白山羊五大产业,在移民搬迁点上建成了30多个高山农产加工小区,实现2000多人就近就业。依托云镇花园移民搬迁社区,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引进企业18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坚持把移民搬迁小区建设与“金台密境、塔云仙境、木王画境、云盖佳境、黑龙圣境”五大精品景区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推进镇云沿线、磨石沟、冷水河3个流域的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家宾馆、乡村客栈及各种美食城建设,引导搬迁群众从事三产服务业。
    坚持“三个创新”的服务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按照“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户有卡”的要求,做到档案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三个创新”。成立县陕南移民搬迁物业管理总公司,全县12个镇35个安置点物业办(公司)全覆盖运营。对百户以下小型集中安置点,纳入当地村委会或社区管理;对100至500户中型集中安置点,设立物业办,配备水电、安保、保洁等管理人员;对1000户以上的大型集中安置点,按照新型社区化标准,健全“两委会”班子,推进居民自治管理,让搬迁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
    坚持“三个机制”的推进。实行县委书记担责、县长挂帅、常务副县长主抓的领导机制,完善移民脱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季度点评、流动红旗、专项奖励、考核加分、黄牌警告、全县通报、年底交账”的考核机制,每季度对先进单位实行重奖,颁发红旗,对最后一名实行黄牌警告。实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监察局、考核办、移民办“五部门”联合督查机制,推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点评,半年一考核制度,切实舞起严查重考这个“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