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有病治病 无病疗养
商南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文章字数:3258
院长谭平(右一)在看望93岁患者徐金莲
医疗护理无微不至

老人集中用餐
患病老人在接受物理疗法

    针对患病老年人住院、转院、出院,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费神的现状,商南县在全市率先推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让“养”和“医”无缝对接,探索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走出了改革新路子。
    破解医疗和养老“两张皮”的尴尬
    据统计,目前商南县60岁以上老人达3.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5.1%。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思路,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对生活护理、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给社会造成的压力日益剧增。一方面,老年人身体素质不好,而家属一般都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老人又都护理心切。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为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另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离,使得老人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为子女增添了很多困难。
    如何把医疗和养老“两张皮”有效对接起来,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全面、无盲区的优质服务?对此,201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为促进医养融洽对接,医疗养老机构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院、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等,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可以说,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的惠民举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
    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规定,从今年起,全省将逐步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缓解老年人医疗护理床位紧张、看病住院困难等问题,满足全省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商南县70后外科医师谭平,2012年放弃赵川镇医院院长的优厚待遇,自主创业创建商南县康复医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老年康复护理知识和经验。今年4月,他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办医疗”的号召,乘借国家探索医疗和养老结合的东风,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大胆筹资2700万元,在县城北环大道东段建起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八层大楼的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商南县第一家老年护理院。至此,全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率先在这里试点和起航。
    养老看病:“一条龙”模式受青睐
    据院长谭平介绍,护理院是经县卫生局批准设置的民营公助性质的一级综合医院,也是商南县首家医养融合模式的非盈利社会福利机构。护理院配设有电梯,内设养老护理部和康复医疗部,共设养老、治疗床位150张,拥有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共58人,其中执业医师12名、执业护士15名、初级老年护理员9名。开设有中医科、老年病科、康复理疗科及临终关怀等临床科室,购置了先进的DR、彩超、心电监护仪、动脉硬化监测仪、全自动生化仪、臭氧发生器及一体化多功能体检仪等多种诊断和治疗设备。
    护理院秉承“以人为本、敬老爱老、服务为先、医养融合”的服务宗旨,面向社会、服务大众,重点收治无人照料的失能、半失能及失独和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及临终关怀等服务,使他们生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治、终有所归。
    记者看到,商南县老年护理院位于生态优美的凤凰山脚下,坐落于交通便利的县城北环大道旁,老人们可见城内的繁华夜景,环境也较为安静,利于修身和养生。在每个楼层看到,两人间或三人间的病房里中央空调、独立卫生间、白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护理院今年8月20日开业当天,就吸引了谭平老家十里坪、赵川等偏远镇的30余名老人高兴入住。半个多月来,本县路远的群众纷纷登门求医,丹凤竹林关的患者也慕名而来。目前共入住农村失能或半失能老人80余名,其中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54岁,他们在这宾馆式病房里享受着与昔日不一样的全套服务。
    “在别的地方,病看好了就得出院,不舒服了再来住院,有的老人就一直辗转各大医院。我们年纪大了,不想在各个医院来回跑,也折腾不起,就想有个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住在六楼2号病房的65岁老人王翠英道出了大多人的心里话。
    商南县老年护理院独特新颖的运营模式吸引了多家医疗单位和同行前来参观学习。该院最大的亮点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收治,他们主要关注农村那些失能、半失能的智障或残疾的老人。所以,在老人入院的“择优录取”上,条件有点“苛刻”。“我们不操心客源问题,全县符合条件的老人很多。老人在这里住院或出院,均由院里派专车免费接送。而且住院‘零收费’,出院一次性结算,患者医疗报销达到90%。”谭平扳着指头,向记者细说着护理院的优越感。
    “中医+物理疗法”是护理院的又一大特色。院长谭平在中医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他曾经担任几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并到北京国际医药研究院深造学习,获得劳动部颁发的养生指导证书。他自编的“动、静、通、调、补”五步养生法国医养生经络操在全县各个村和社区普及,他自行研制的“降压一贴灵”效果显著,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谭平说:“人身体有多个穴位和脉络组成,头、手、足三通是关键,不通则痛,所以针灸、推拿、拔罐等物理疗法就派上了用场。加之中药能标本兼治,这样双管齐下,病人就康复的快,效果明显。”在三楼,记者看到了轮椅上的失能老人和走廊里忙碌的医护人员。有的病人在健身器材上娴熟地锻炼,有的几天前来住院还是一瘸一拐的,通过穴位针灸,如今能正常行走。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护理院每天为老人们放映一场电影,使一些轻微智障老人兴奋不已。“医养结合”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发力
    “百善孝为先,万物皆自然。”这是谭平的座右铭。在护理院的每个角落,中国孝道文化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二楼西侧,建有供百余人集中吃饭的大型餐厅,聘请的5名厨师每天为老人们合理改善膳食,另建的几个雅间供病人家属使用。餐厅旁边是老人健身大厅,配有假山、流水等生态景观,真正把养生搬进大自然。餐饮负责人邬开军说,每天的菜单不一样,花样翻新,有20多个品种,满足不同老人需求。老人们一日三餐全免费,吃的卫生,玩的放松,心情就好,加上中药调补,很有利于早日康复出院。
    住在六楼病房的黄秀琴老人,长期腰痛腿酸,经兄弟媳妇介绍后,入住护理院4天,通过推拿、扎针、拔罐和服用中药,以前的症状明显减轻,估计再住四五天就可出院。
    在护理院,院长谭平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模范”。住在三楼301病房的徐金莲老人,现年93岁,是入住者当中年纪最大的。她是100公里之外的十里坪镇人,多年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青光眼。今年“7·31”水灾中,老家4间破房子全部倒塌。谭平得知情况后,开车把她和72岁患腰间盘突出的儿子李典举安排到护理院,母子俩同住一病房,免费用餐和接受护理。无独有偶。住在同一楼层的程秀娥老人59岁,家住清油河镇峡联村,儿子六年前病逝,女儿外出走失,儿媳妇另嫁后意外身亡,7岁的孙子陶鑫眼看到了上学年龄。谭院长得知这一家的不幸遭遇后,果断把程秀娥夫妇和孙子接到护理院居住,两个老人除了在院里帮忙干点手头活儿外,还按时接送孙子在县城富兴小学上学。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谭平信心满满。他计划协调县国土部门,把护理院背后闲置的几亩空地征用过来,为老人们建绿色休闲公园。作为集中熬药处,提前为每个患病老人编上号,实行“一人一碗一号”,以点带面,从而把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并在全县各村聘请信息普查员,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进行准确摸底登记,造册备案,录入护理院老人健康档案信息库。
    据悉,在办院过程中,商南县民政、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打造了“无障碍”审批环境。谭平在10个工作日内就顺利拿到了许可证,为护理院如期开业接客赢得了时间。
    “医养结合”消除了“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的现实尴尬,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这无疑是国家破解养老民生难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