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17万亩五味子总产量减半
文/图 记者 刘婷
文章字数:1464
柞水县中药办工作人员在收购点查看挑拣后的五味子

    近日,我市大部分地区的五味子已采收完毕。
    今年前半年,由于受雨水过多,倒春寒、霜冻等气候影响,全市五味子产量减半,加之普遍存在采青现象,不仅药效受到影响,而且采青时期与成熟期相比较价格偏低。我市本土生长的南五味子价格低廉,而从东北引进人工栽植的北五味子价格却是南五味子的5倍。
    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是五味子适生地,山林里有大面积五味子生长,每到中秋前,村民们都会相约一起上山采摘,但是今年采摘量不如往年。村民刘应梅说:“我今年只采摘了快300斤湿五味子,晾晒了大概40斤干五味子。每斤干五味子收购价10元钱一斤,今年只挣了400元钱。去年我晒了400多斤干五味子,忙了不到一个月,就收入了4000多元。”村民王敏毓提到今年五味子的收入也是连连摇头:“我今年忙了20多天,采摘后晒了80多斤干五味子,挣了800多块钱。和去年比差远了,去年一天就要采摘200多斤湿五味子,一天的采摘量要晾晒出30多斤干五味子。”龙潭村村支书王德斌介绍:“我们龙潭村生长有1万多亩五味子,今年气候不好,导致五味子减产,大概采摘了50多吨干五味子,收入约100万元,和去年相比产量收入都减少了一半。”
    龙潭村组建了互帮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协议,每年由合作社出一部分资金,对野生五味子进行除杂、防虫、扩盘、挂牌管理,春秋两季对村民进行五味子种植技术培训,并大力宣传严禁采青。五味子成熟采摘后,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往东北、西安等地。
    记者了解到,五味子以地域生长不同分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我市野生五味子均为南五味子,生长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而2012年陕西云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从东北引进人工栽植了北五味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五味子大田栽培课题研究小组,重点进行五味子大田栽培技术、五味子矮化技术、五味子嫁接技术、五味子专用肥、最佳采收期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公司负责人刘玉兰介绍说:“北五味子耐寒、抗旱、生长要求海拔高、日照时间长,不需要遮阴,而且成熟后果粒大、肉厚、皮薄,生吃口感差,但是药效更好。公司人工栽植的北五味子挂果以来,销路根本不愁,都是以每斤干五味子50元左右的价格销往成都、东北一带。”
    柞水县中药办主任龙文宏介绍:“目前柞水五味子野生面积大,规范性科管不到位。虽然县上大力宣传确保五味子品质,严禁采青,但是村民采青习惯还是难以改变。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五味子的产业链延伸不够,没有形成五味子系列产品。县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了,政策支持逐步加大,逐步引导群众加强科管,严禁采青,提升五味子品质。”为了进一步将五味子产业做大做强,县上还提出了“五味子下山,菌类上山”的口号,将五味子由原来在林地生长逐步引导向缓坡地、平地发展,同时,研发五味子酒、五味子茶、五味子化妆品等产品。
    市中药办主任曹小军介绍:“全市生长有17万亩五味子,今年总产量减半。由于没有五味子专业科管技术人员,虽然定期对群众进行科管培训,但是野生植物面积大,科管难度大。再加上成熟期,群众都抱有赶紧采摘,要不然就被别人采摘完了的心态,普遍存在采青现象。对五味子的药效有极大影响,降低了我市五味子品质,继而影响价格。”
    曹小军建议,我市很多五味子被外地客商收购后,采取萃取技术,制作成五味子酒、茶等产品,通过超市销售给广大群众。我市也应该在五味子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我市的地域特点,大力发展五味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