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篇声讨车祸的檄文
周玉英
文章字数:1100
    都说车祸猛于虎,其实,像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的事,多少年才出现一次,而车祸却是每天甚至每时都在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而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八成是由于行人或非机动车违章造成的。
    台湾作家陈启佑先生有篇非常著名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全文算上标点才510个字,情节也并不复杂:“我”和樱子在一个雨天去寄信,内容正是“我”告诉母亲打算和樱子结婚的消息。然而为了寄出这封信,樱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突如其来的车祸把“我”从幸福的山顶拉回到痛苦的深渊。“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看着眼前的惨境,“我”忍不住发问:“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祸根是伞吗?非也,不过是作者玩了一个障眼法罢了。这篇小小说流传非常广,被数不清的报刊转载,同时,评论和赏析文字也十倍百倍地超过了原作,都无一例外将它定性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在我看来,它更是一篇声讨车祸的檄文。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多解的,就像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万变不离其宗,鲁枢元教授把文学的功能归纳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美悦作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应该具体这三大作用。就《永远的蝴蝶》来说,陈启佑不愧为学者型作家,在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在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在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美悦功能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那么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呢?是什么摧毁了一朵盛开的生命之花?是什么导致“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是一场并不大的雨吗?是因为两人只有一把伞吗?是可怕的车祸!虽然,肇事者一直隐身幕后,通篇也未见一个激越的谴责词汇,但一咏三叹,在作者低徊的讲述中,读者的心已经被粗暴的车轮轧碎。《永远的蝴蝶》虽然标明是篇小小说,但其真实性也毋庸置疑,生活中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我知道现在中小学生都开设有安全课,可不可以将《永远的蝴蝶》收入教材,让孩子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聆听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达到认识和悦美功能并收?交通安全部门每年投入在宣传上的费用估计也不少,满街生硬的标语口号即是证明,对于年轻的违章者,除了罚款批评,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下这篇并不长的美文,加深加深记忆,体会一下车祸也是甜蜜爱情的绝命杀手,别让女朋友变成樱子那样的蝴蝶?我想,这样的柔性教育,比背诵枯燥的条律和单纯的经济处罚效果会更好,也更能体现法制的人性化和多样化,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