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贫困户+”模式推动柞水脱贫产业发展
文章字数:909
    本报讯(徐启东)在脱贫产业发展过程中,柞水县按照“经营有主体、发展有规模、带动有效应”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涉农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托管种养、定向劳务、保险保障”等帮扶模式,积极探索产业脱贫“贫困户+”的新路子,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发挥各类涉农经济组织示范带动、捆绑帮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作用,引导辖区内养殖、种植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积极带动帮扶贫困户,加速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贫困户+基地+公司(园区、企业、合作社、协会)”模式,引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小岭镇通过“贫困户+基地+公司”模式,全镇投资1100多万元,发展种植、养殖项目12个,各类公司(园区、企业、合作社、协会)带动贫困户422户1412人。营盘镇朱家湾村采取“贫困户+基地+园区”的模式,种植七药100亩,带动贫困户52户,实现劳务收入10.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龙潭村依托盛禾生态产业园、柞水县互帮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基地+合作社+园区”发展模式,发展重楼、猪苓、白芨种植94亩,反季节代料香菇4万袋,带动贫困户147户,实现收入182万元。
    “贫困户+合作社+党支部”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杏坪镇、凤凰镇采取“基层党建+精准脱贫”模式,以培育和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为有力抓手,把精准脱贫与党建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产业带富模式,两个镇的贫困户参与经济合作组织覆盖面达到38%。
    “贫困户+贫困户”模式,贫困户互帮互惠模式促进脱贫产业发展。县政府办驻曹坪镇窑镇社区工作队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采取“贫困户+贫困户”互惠联营模式,动员社区九组湘子沟赵仁华等3户贫困户合作经营,投资近30万元,饲养种兔200只、土鸡4000多只,预计年收入20多万元。“贫困户+专业(能人)大户”模式,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为真正发挥专业大户在精准脱贫中的实际作用,柞水县采取“短期效益+远景发展”相结合的帮扶办法,以“贫困户+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专业大户以种养殖基地为中心,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联带周边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绝大多数村(社区)都发展了两个以上的规模产业,七成以上贫困户得到有效辐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