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年轻党员的桑梓情怀
魏华
文章字数:2975



  
    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走出军营自主创业,依靠诚信,只用7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家乡脱贫攻坚路上,他责无旁贷,又用一个党员的红色情怀,帮助一个个贫困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就是镇安县回龙镇陕西锦瑞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刘力维。
    诚信创业聚人气
    2009年,20岁的刘力维走出了军营,怀揣着一张安置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回到了家乡。然而,一个多月的兴奋之后,刘力维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是凭借安置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走向社会,放开手脚拼搏一番,让人生多姿多彩?家人四邻都支持前者,觉得还是拿上“铁饭碗”好。为此,刘力维备受煎熬,曾经一度大门不出,见人说话都有些脸红。有邻居取笑他说:铁骨铮铮、热血似火的军营里走出了一位软骨绵绵、柔情似水的“小姑娘”。三个月后,刘力维带着安置卡到相关部门做了登记。
    命运的转机往往需要一个契机。登记完后,刘力维“躲”在家里看了一宿的电视剧《闯关东》,他被剧中主角朱开山勇于创业、诚信待人的精神深深折服。第二天,他走出家门,约了八位乡亲,学习朱开山,到东北广袤而又寒冷的原野上去闯一闯。
    辽宁省朝阳市的英达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开采铁矿石的私营企业,刘力维来到这里,与乡亲们一起下井采矿。因为扎实肯干和头脑灵活,尤其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的重诺守信的性格,使他很快受到老板刘先生的赏识,成为八位乡亲的队长。刘力维说:“旷工是把命系在裤腰带上挣钱,要想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确保安全,只有彼此信任、互相爱护、平等互助。”在这样信念的支撑下,刘力维在矿井下迅速“成长”出来,成为大家喜爱的人,家乡人不断地投奔他,附近矿井的老板也愿意请他做劳务。一年后,刘力维成立了一家劳务公司,专门为矿山输送劳动力。
    现在,虽然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老板了,但刘力维至今仍保持着当初的本色,对于矿井老板的合理任务要求,他坚决保质保量完成,常常会挽起裤腿,亲自下井带头干活;而不合理的,尤其是有损工人生命健康的要求,他即使自己吃亏赔本,也决不答应。当不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新闻持续见诸报端的时候,刘力维却在七年间没拖欠过大家一分钱工资。
    为了保证农民工工作之外的生活能够舒心、快乐,刘力维在公司驻地配置完善的取暖、购物、娱乐等设施,购置的取暖炉和锅炉价值14余万元,每年用煤近7万元;矿区离集镇50多公里,交通不便,他每逢周二、周五就安排专车送大家去逛街、购物。
    致富不忘穷乡邻
    有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夫上矿山妻惊梦。刘力维深知,矿山上,安全绝对是第一位的。7年来,他投入近1000万元,依靠在部队时锻炼出来绝对服从命令的强硬风格,从上到下严格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7年来公司没发生过一次重大事故、一例重伤亡事件。据粗略估计,刘力维每年解决家乡400余名农民工就业,公司务工人员人均收入8万元左右。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工人最好不要用家乡人,因为如果企业不景气,发不出工钱,会让自己在乡亲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如果一旦出事,大家又都是左邻右舍的,就会有没完没了的“纠缠”,有还不完的人情债、一生一世的内疚。可是,在刘力维的公司里,几乎清一色用的是家乡人,而其中不少家乡人都是贫困户,跟着他出外务工实现了脱贫致富。
    镇安县回龙镇万寿村的詹世斌,就是在刘力维公司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詹世斌家住沟垴上,交通不便,没有技术和产业,外出打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子过得十分紧巴。2012年春节,刘力维了解到詹世斌的情况后,就带到辽宁打工,结果詹世斌两年就移民搬迁,在大路边建起了四间两层楼房。“要不是跟着刘力维打工,我现在还圪蹴在沟垴上过苦日子,这新房子看猴年马月能盖起来。”老詹说,“有志不在年高,刘力维这个毛头小子,确实为家乡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当员工有难时,刘力维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2014年,常年跟随刘力维打工的张永雄在回龙街移民搬迁点幸福里小区买了三室两厅,当时经济十分紧张,本想留在公司好好干,可是到了2015年,因家人生病,只好无奈辞职回家照顾3个年幼的孩子上学。当刘力维知道实情后,毫不犹豫地出资帮他在街上办了一家杂货店,以解他今后的后顾之忧。
    刘力维虽然年轻,但他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致富不养德,富裕也不会长久,所以,对员工的管理,他很注重改掉他们的陋习。刘某比刘力维大两岁,是儿时的玩伴,曾经嗜赌如命,折腾得家徒四壁,债主天天堵门。2014年,刘某开始跟随刘力维打工,他深知刘某的特点:头脑灵、心思活,重感情、讲义气,于是,他一方面经常与之谈心交流,让刘某深切体会赌博的坏处,一方面委以重任,放心大胆地让他管事,这让刘某感激涕零,发誓好好工作,改掉恶习。如今,刘某已经彻底戒赌,而且娶妻生子,家中日子很是幸福。
    红色情怀报桑梓
    今年年初,家乡脱贫攻坚战打得热火朝天,身为党员的刘力维心潮澎湃,在安顿好辽宁的生意后,又将重心转回家乡,一回乡就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我是党员,应该响应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号召,用党员的‘红色’情怀,为家乡脱贫攻坚贡献绵薄之力。”刘力维说。今年3月,他成立了锦瑞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加G345国道等工程建设,解决了家乡110余名农民工就业,其中他主动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70余人在公司务工。同时,他还出资帮助返乡农民工成立了两家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养蜂养鸡等产业。
    最近,刘力维在了解镇安脱贫攻坚“三带四联”政策后,正在积极筹备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国庆节期间,他到回龙镇的万寿村和回龙村的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主动担负两家贫困户的脱贫包扶任务,帮助他们在两年内实现脱贫。万寿村的村主任李龙成高兴地说:“有了勇勇(刘力维的小名)这样的企业来带动,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必然会顺利打赢。勇勇创业很不易,但不忘家乡,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份精神令人敬佩。”言语之间,充满了赞叹。
    在创业的同时,刘力维的爱心慈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次回到镇安,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一些农民工的家中去走访慰问;逢年过节,他给困难职工家属送去慰问品已经成了惯例;若是听说哪位工人的亲人得了重病或有子女上学,他会主动询问,安排家人前去探望资助。跟着刘力维打工的同村人吴启胜家人多次因病住院,刘力维先后无偿捐助医药费近万元。2016年春,,回到家乡发展事业的同时,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几天前的重阳节,回龙镇敬老院里,热闹欢唱,时而一阵欢笑声,时而一阵热烈的掌声。当年逾七旬的孤寡老人周富接过一块蛋糕时,捧在手心端详良久,轻轻尝了一口,忽然嘿嘿笑起来,说:“这跟有儿有女一个样,还能吃上这稀罕东西,好!好!好!”顿时,周围哄堂大笑。而和这些孤寡老人一起过生日的是刘力维和公司的员工,在重阳佳节之际,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那些孤寡老人,他给老人们带来了米面粮油、猪肉、鸡肉、水果、大蛋糕等价值7000余元的慰问品。这是刘力维回乡参与公益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他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先后三次到回龙镇敬老院、万寿村等处看望慰问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总计1.1万余元。8月份,他积极参与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活动。
    “参与社会公益,这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今后,我会全面参与、深度融入,以感恩党,回报社会。”刘力维沉稳地说,“我的根在家乡,家乡是我生长的土壤,失去了它,我的根会枯,我就永远也成长不起来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土壤’呵护好、滋养好,让它更加肥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