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效课堂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冀高锋
文章字数:1058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课堂如同舞台,这个舞台要时时吸引和抓住学生的兴趣。采取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话展现语文学习的魅力。大部分课堂教学的过程,无不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深入而动情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感受,思考体会。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围绕“真爱”引领学生从章节中寻找爱的细节,然后从生活中发现:“真爱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真爱是一句善意的谎言;真爱是一分心灵的牵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中获得了精神的洗礼,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三、品味语言,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仔细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深情,通过对具体语句的揣摩,去感受生动的形象,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去品味语言的魔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语言文字的浸染和人文思想的熏陶。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地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在一次次诵读中,学生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心灵世界之中,与作者的心灵进行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重视对文本的拓展和语言的积累。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多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比如我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学生对法布尔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推荐学生看《昆虫记》《一万个为什么·动物篇》供学生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得轻松愉快,就必须做到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才会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