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群众的暖心人
文/图 余海龙
文章字数:1763
在县河口村灾后重建工地
了解核桃科管工作

    从商南县城出发,经沪陕高速西行10余公里,便是过风楼镇所在地。放眼望去,“一纵三横”的小城镇格局初现规模,龙山移民小区一排排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电子商务一条街人头攒动,水沟矿业园区、“莲花湖”旅游景区、白玉沟村秦岭“美丽乡村”等重点工程亮点纷呈,自来水、水泥路、互联网通向千家万户,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民情背包暖人心
    过风楼镇创新开展“配发民情背包、争当全能干部”活动,让全镇160名干部背起“民情包”,下村子访农户,进农家送服务,把“民情支渠”开通到村组农户。一个印有民事代办字样的背包、一本民情日记、一叠信访登记册、一支双色笔以及民事代办相关材料成了过风楼镇近百名干部外出下乡的“标配”。
    今年45岁的余同华是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农家乐经营业主。3年前,他还在西安打工,辛苦一年,也挣不了什么钱,日子过的很艰难。今年5月份,镇党委书记王泉在一次下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困难: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在外打工很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孩子没人照料,他想放弃外出务工,在家里开一家农家乐。王泉一边听着,一边认真的把他的困难和想法记在了民情日记上。回到镇上后,王泉找来镇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所在村村干部商议具体帮扶办法,帮助他实现创业梦想。在王泉的协调下,他在农商行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按照农家乐标准化要求对房子进行了装修,申请了营业执照。经过2个月的筹备,他的农家乐终于开业了。靠着地道的农家菜,热情周到的服务,十一黄金周期间短短的一个周他就挣到2000多元。
    有了致富门路的余同华再也不用出门打工,媳妇孩子都能照顾到,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每次看到王泉,他都热泪盈眶,拉着王泉的手说:“真是多亏了你呀,要不然我这背井离乡的苦日子不知道还要熬多久呢!”
    深山之处有远亲
    “要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我们党员干部就要真正把贫困户当亲戚,在感情上真心实意、工作上真抓实干、投入上真金白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早日脱贫。”当被问及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时,王泉这样回答。
    在他的工作中,始终把扶贫作为“做合格党员”的一条硬标准。为使全镇1790户4872人在2018年全面脱贫,王泉带领镇党委、政府班子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措施,在落实全镇各级党员干部抓脱贫攻坚责任的同时,他自我加压、率先垂范,带头包扶全镇最偏远、基础条件最差的3户贫困户。为使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今年初,王泉给包扶的3户贫困户分别送去一只猪崽、500只鸡,支持他们发展养殖业。为拓宽致富路子,王泉还帮助鼓励他们发展香菇、黄姜、桔梗种植,定期请来镇里技术能手现场施教,解决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贫困户刘松林是王泉的包扶户之一,家中上有96岁的老奶奶,下有2个女儿正在上大学,生活十分拮据,王泉主动到他家与他谈心,帮他出谋划策,先后帮刘松林申请银行贴息贷款,种植香菇8000袋,实现经济收入4万元。如今,刘松林一家有了增收渠道,还盖起了新房子。刘松林非常感动,逢人便说:“没有王书记就没有我现在的好生活,他把穷人当亲人,时时刻刻想着我们。”
    心无旁骛谋发展
    过风楼镇是原过风楼镇、水沟镇撤并而成的大镇,山大沟深,自然环境差,贫困面大。王泉到任后,看到这片荒凉的土地,再看看群众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
    上任伊始,王泉集中两个周时间,带领镇党委班子成员走村入户,调研座谈,广泛征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多次研究讨论,他提出了围绕“项目立镇、产业强镇、工业富镇、强农稳镇、生态美镇”的战略目标,做强三大产业(“秦岭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水沟矿业园区),强推三大工程(龙山移民小区三期工程、精准扶贫工程、“莲花湖”旅游景区工程),突出三项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山移民创业基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抓好三件大事(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咬定三大目标(生态过风楼、创业过风楼、宜居过风楼建设),努力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赢局面,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
    通过几年的努力,过风楼镇建成了柳树湾百亩莲鱼共养基地、太平庄千亩中药材基地、双垣千亩核桃科管基地等10个基地。白玉沟村秦岭美丽乡村建设、小栗园村新农村建设,以柳树湾、白玉沟、双垣三个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显成效,过风楼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镇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小康梦”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