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郭家村变靓记
通讯员 王恩相 本报记者 杨鑫
文章字数:934
     
    深秋11月,记者走进山阳县十里街办郭家村,一条蜿蜒宽敞的水泥路穿过灰瓦白墙、精巧拱门的民居,绿树丛中点缀着片片红叶,装饰一新的古色古香的凉亭,清澈的河水环绕村庄,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舒展在眼前,诉说着这个小村庄走向脱贫致富路的崭新面貌。
    原来的郭家村,下雨天泥巴路有车开不进来,群众出行孩子上学更是困难,泥路旁随处可见垃圾堆。如今的郭家村,紧紧抓住被列为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试点村的机遇,着重从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全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河堤水利、环境改善提升等实际问题。同时,垃圾清运设施设备到位,3座便民桥正在规划设计,河提加固等基础设施有条不紊推进中。村容村貌的变化,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村民陈仁华告诉记者,多亏了现在政策好,以前村里是泥巴路,出门两脚黄泥是常事,大家就是想挣钱也是出门难。现在好了有了宽敞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随着环境的改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村里有搞养殖的,有跑运输的,大家钱袋子鼓了起来,光他们小组就10多户村民盖起了明亮宽敞的新房子。陈仁华2014年花了20余万元盖起了小洋楼,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他说:“我们家现在也和城里人一样,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啦。”
    郭家村的变化只是全县贫困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面对“3年消除贫困村、4年摘掉贫困帽、5年全面奔小康”的“345”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山阳对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对2016年预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将漫川关镇的万福、高坝店镇的双寨等7个贫困村作为试点,研究制定了《山阳县试点村实施方案》,拟实施建设项目59个,总投资达5999.5万元。项目涉及农村饮水、加固堤防及排洪建设;农村改厕改圈、垃圾污水处理、河堤绿化、校安工程等项目。所有的试点村项目,各主管部门在发改的批复和项目评审后,按程序组织施工,派出技术人员深入镇、村,采取“边指导、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项目图文资料”的运作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实施全程实行“工程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资金管理安全,对项目实施情况在媒体通报,接受民主监督,同时,对于项目实施中涉及环卫、照明、绿化等设施的,也按照程序已采购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