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红二十五军在镇安 (下)
勾晓宏 陈风军 马云腾
文章字数:4441
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涣先一九三五年于陕南。
镇安县城文庙大殿——红七十四师师部驻防镇安旧址



    组建红色革命武装——鄂陕游击师
    红二十五军在镇安先后组建了鄂陕第七、第五游击师。
    鄂陕第七路游击师,是以当地“神团”为基础建立的。1935年11月,其余部被编入红七十四师,坚持镇、山、郧、旬4县边界红色武装割据近10个月。
    1935年1月14日,鄂陕游击司令部派红军干部余德心带领30余人的红军工作队,前往西沟河开辟地方工作。红军发现,这支农民自卫组织富有反抗精神,敢于使用大刀长矛抵御山阳大刀会和西口民团的抢劫,对官府进行抗粮抗款斗争,便因势利导,唤起群众,迅速掀起土地革命。数天后,就在西沟河关帝庙召开群众大会,将西沟“神团”改编为抗捐军,阮仕春被推选为司令。到2月中旬,又将抗捐军命名为鄂陕第七路游击师,阮仕春任师长,原熨斗“大刀会”首领毛全秀任副师长,老红军张祖祥任政委。接着,建立起西沟河区苏维埃政府,阮仕春兼任主席,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均地斗争,给分得土地的红军家属、贫雇农颁发了土地证。阮仕春是位足智多谋、勇敢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志士,他发出“弟兄两个去一个,弟兄三个去两个”的号召,动员青年踊跃参加红军,使游击师发展到200余人,很块建立起熨斗滩、白马塘、杨地、大小新川、江西湾一块苏区。西沟河、白塔根据地的形成,使镇安苏区扩大到镇安、山阳、旬阳和湖北郧西边境,成为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鄂陕游击师的可靠落脚地。阮仕春出众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红军器重,又被推举兼任镇安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
    同年6月中旬,主力红军去外线作战,国民党韩剥皮团纠集反动民团吴基广、保警队张秀峰,乘机“抄袭西沟河红军的老窝子”。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西沟河两岸20多里的房屋尽被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农会均地委员被杀害。这期间,游击师用鲜血和生命同国民党进行顽强斗争。6月4日,国民党某团又一次扑向西沟河。阮仕春率战士赶到江西湾,埋伏在岩头,居高临下痛击来犯之敌。6月15日与敌在镇、郧之间的坎子山遭遇。6月16日在湖北口与国民党四十军再次接火,虽重创敌军,游击师也遭受很大损失。7月1日,又重创国民党四十四师陈永团,敌师长肖之楚即电报上司称:“江西湾突有土共阮仕春股200余人由枣茨坪以西向我陈永团袭击,企图劫我辎重。”可见七路游击师的骁勇善战。
    七路游击师曾多次攻打国民党镇安县仁和乡(今西口镇),处置坏人。该乡乡长吴绍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当九路游击师长阮开科叛变后,吴绍启即使用离间计,于8月初以阮开科的名义,给阮仕春写策反信,故意转工作队长余德心收,企图借刀杀人。这封信果真导致鄂陕游击司令部在复杂形势下的肃反中,将阮仕春和该师特务队长阮英元秘密处死。阮仕春被错杀后,副师长毛全秀坚定地跟着党干革命,维护游击师指战员的稳定,策划战守事宜。此后,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敌军重兵“分区围剿”,七路部队损失大半。在困难中,毛全秀协助余德心指挥部队,几次摆脱困境,转危为安。8月下旬,第七、第五两路游击师会合战斗,迂回到山阳县胡坪老林打游击,余部后随鄂陕游击司令部,被编入红七十四师。在党史征研中,阮仕春被平反正名,并载入商洛地区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五路游击师成立于1935年3月10日。师长最初是毛仪彬,后为孙光,县委书记白明峻兼任政委,全师初期300多人,后发展为600多人。这是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在陕南西部地区创建的第一批农民武装之一,也是在中共镇安县委领导下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在这支红色武装的割据下,一块苏区根据地曾巍然屹立在镇安县东部地区。
    红二十五军开辟镇安县苏区之前,米粮地区农民苦于“兵、匪、灾、捐”,已自发组织起红枪会(大刀会),提出“打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口号,进行抗捐、抗丁、抗兵斗争,为红军创造新苏区打下了良好的社会条件。1935年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转战鄂陕边开展群众工作时,鄂陕游击司令部十分重视这支亦农亦兵的帮会,通过工作队蒋金汉师长等调查了解,找红枪会首领毛仪彬、谢世成、李春秀、解吉三谈话,进行革命宗旨教育,点燃了米粮地区红枪会农民革命烈火。1月下旬,蒋金汉与红枪会大小首领七八个人在白塔乡柿园村窑场院子召开了两天的秘密会议,酝酿成立了抗捐军。抗捐军积极开展打土豪、分财物运动,争取贫苦农民,吸引各地红枪会员纷纷前来参加。镇安、柞水、山阳边界的红枪会员有成百人在界河张鹏九带领下参加了抗捐军,使抗捐队伍很快发展到300多人。
    3月10日,鄂陕游击司令部、中共镇安县委在白塔乡杨家岭李家院子召开会议,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带伤讲话,正式将这支抗捐军收编命名为鄂陕第五路游击师,任命毛仪彬为师长,县委书记白明峻任政委。宣布鄂陕第五路游击师现编制为3个团12个连,李春秀、解吉三、谢世成分别任一、三、五团团长,蒋金汉、谢发晶、朱远信、张鹏九、冯□□、张汉方、詹乐贤等分别担任连长。五团五连为独立营,由徐春贵任营长,直属二里湾店垭子司令部领导,担任保卫总部工作。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部队到七里峡,表扬了这支红色农民武装,并一次赠送步枪200支,派红二二五团三营七连排长孙光等8名干部战士到鄂陕第五路游击师工作。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和师政委李隆贵分别在会议上讲话,要求鄂陕第五路游击师全体指战员遵守部队纪律,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打击民团劣绅,保卫苏维埃政权,坚持鄂陕边的革命斗争。这次会议后,五路游击师安排一部由孙光带领迅速出击到潘家河地区,没收了曾明顺等12户土豪劣绅的土地,分给了当地500多户农民,建立起潘家河苏维埃政府,一部由毛仪彬、白明峻带领在郧西大、小心川,镇安二里湾、花水河、柿园等地帮助苏维埃政府开展均地运动,加速了根据地建设。
  鄂陕五路游击师成立后,先后打了凤镇金家、康家土豪,岩屋河瑚家土豪,鲁家寨杨家恶霸,水洞寨郝家地主等。在毛家洞打了毛家地主,并横扫米粮地区张毓秀、王耀亭、秦有余,西口地区吴基广、杨春林,旬阳地区詹德章、李宏等反动民团、乡练,歼敌无数。在游击战争的锻炼下,这支红色武装的战斗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善于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4月中旬的一天,五路、六路两支游击师闻讯奔袭月西沟,引诱伏击在青铜关附近栽电线杆的一营敌军,缴获100多条枪和许多子弹。6月27日,五路游击师探知圣驾河李忠一带领100多人驻在财神庙垭,游击师战士化装成乡练模样,并操着圣驾河口音,晚间大摇大摆向敌营走去。敌哨问:你们干啥?回答:我们是小河口的乡练。敌哨又说:那你们过来会哨。答:好。话音刚落,一阵枪响,将敌全部击溃。8月23日,五路游击师80多人将西岔河保甲团长詹德章、李兆林带的乡练200多人诱至沈家坪,经过2个多小时的战斗,将乡练全部击溃,当场击毙王德毅、魂荣顺两乡练。在6月到8月,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对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中,五路游击师与七路游击师配合鄂陕游击司令部,对敌庞炳郧四十军及韩子芳队伍进行了有力地反击战斗,足迹踏遍镇柞、镇山、镇郧边界地区。
    卓著的武装斗争,使花水河、店垭子、二里湾、柿园子、七里峡、米粮川、岩屋、大坪、三义、界河一带成了鄂陕特委空前巩固的红色根据地。蒋介石同年7月2日电报惊称:“米粮川一带完全匪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通讯》赞誉此地为“镇柞苏区”。红二十五军于4月9日在九间房歼灭警三旅后,腿部受重伤的红二二三团三营营长李学先被鄂陕特委书记戴季英安排到安全的五路游击师中休养4个多月,直至会合七十四师。1935年6月,九路游击师长阮开科叛变,由于他过去数次去镇安抢劫,均被毛仪彬打败,怀恨在心,再次使出离间计,故意将写给毛仪彬的策反信送交红军。鄂陕特委不明真相,在肃反中将毛仪彬、李春秀、解吉三、谢世成、谢发昌等秘密处死,造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惨痛事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史征研中,当年鄂陕游击司令、中将陈先瑞才明确定性为错杀,为毛仪彬等5烈士进行了平反。
    孙光接任师长后,与政委白明峻对部队进行思想作风整顿,将部队缩编为4个连、12个排,动员年龄大的、病痛多的回家。原六路游击师负伤归队的黄铭章被孙光任命为排长。此后,因主力红军离开苏区北上,国民党四十军开赴镇安“围剿”,根据地形势恶化。游击师先后在山阳白马塘、西口北阳山、旬阳南阳山、沈家坪打游击,后与七路游击师会合。8月下旬,鄂陕五、七路游击师被困于白塔乡与西沟乡之间的山头白家台,形势极为险恶。孙光为精干突围力量,精减一百五六十人分散突围隐蔽,给分散行动的每个战士发银元两块,同七路副师长毛全秀、李学先一起经过生死拼杀,只带100多名骨干乘夜突围下山。至商南梁家坟,又吸收了当地刘学发等一批青年参军,之后再返鄂陕边打游击,直至1935年11月份,五路游击师余部谢斌(镇安籍老红军、曾任南京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等50余人与陈先瑞会合,编入红七十四师二营五连,在鄂豫陕边与敌人展开更大范围的斗争。
    这支革命武装英勇顽强,主要是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活跃。师长孙光和政委白明峻等老红军经常对部队指战员进行革命目标和群众关系教育,鼓励大家为“穷人翻身解放”奋斗。同时编了五路游击师歌,歌词是:“五路同志仔细听,听我来唱抗捐军。联合工农干革命,抗捐抗税为穷人。打土豪来杀劣绅,平分土地闹翻身。要想干革命,快来投红军,跟随共产党,永远向前进!”
    红七十四师驻防镇安
    1935年7月16日,中国工农红二十五军告别鄂豫陕苏区踏上北上陕北之路后,留在商洛的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游击师被中共鄂豫陕特委会编成红七十四师,继续坚持原地斗争。期间,于1935年12月初,率部首战青铜关月西沟,重创国民党230团两个营,取得毙伤敌营长以下100余人,缴获长短枪70余支、机枪5挺的胜利,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围攻(此役载入《红二十五军战史》)。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红七十四师奉命驻防镇柞。其时,师长陈先瑞、政委张明先、参谋长杨焕民、政治部主任吴东升、供给部长范铁民、卫生部政委李震远,下辖四、五、六3个团。师部带五团驻柞水石嘴子,四团驻防镇安县城,六团驻镇安凤凰嘴(1962年划归柞水)。
    1936年春节过后第三天,红七十四师四团团长王辉友、政委吴济荣、师供给部长范铁民、吴振廷等带四团由凤镇抵达镇安县,师部驻后街文庙。红军驻防镇安是历史的转折,它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开始。
    红军驻防镇安,一是接收失散人员和新兵,扩充队伍。镇安青年夏显明(原桂林军分区司令)、失散游击队员文光田就是这个时候回队参军的。二是休息、整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因国共合作,部队生活供给可以要求当地政府解决。三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实施抗日救国宣传。这时,杨虎城将他的副官、教师出身的何两之派到镇安当县长。何领导县政府同驻防红军密切协作,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慷慨陈词拥护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的“八大主张”,拥护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期间,驻军和县政府刷写了许多宣传标语,如“拥护张杨二将军的八大主张”“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等。
    为迎接新的抗日战争,驻防半个多月以后,四团奉命带700余名指战员开赴柞水县。不久,红七十四师北出秦岭至大峪整训后,北上延安编为115师留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