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博士生在商南的“知青”生活
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石学宏 王广伟
文章字数:7785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原赵川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彭书旺(右一)和副团长李冰(左一)在同贫困户座谈交流
李冰(左二)在检查肉食品安全

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县人大副主任全强胜(左二)和李冰(左一)在卫生部门检查。
李冰(左一)在茶园调研
    
    题记 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陕西省委从2012年起,每年从省内选派一批优秀博士生组成“博士服务团”,到市、县政府部门挂职服务。
    透过车窗,高耸的险峰、满山的红叶,还有老树旁的村落,都在风驰电掣般地向后撤离,李冰真切地感受到了大秦岭的巍峨!这是亿万年前地球在波澜壮阔的地壳运动中,碰撞形成的中华民族“父亲山”吗?他很激动,期盼的心随着飞速的车轮穿过隧道和清泉,他在热血沸腾中轻声呼唤着:
    “大秦岭,我来了!”
    他从黄土高原走来。怀里揣着陕西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批“博士服务团”选派工作的通知》和挂职任命书,到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陕西东南门户的商南县任挂职副县长。
    李冰,1972年出生于陕北子洲县一个农民家庭。1995年从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几家企业工作;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硕士经济学专业,2007年又毕业于西北大学博士经济学专业,之后,在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6年至今。
    情系县情搞调研
    这一天是2015年11月30日。跨过秦岭的南坡,李冰在商山和丹江围成的怀抱里欣赏着高楼、亭台、山峦和晚秋的霜叶。
    来到商南县已是暮色降临。44岁的李冰中等个子,略黑、短发,戴眼镜,温文尔雅,学者风范。见到县上的领导,他谦虚地说:“我来商南,一是学习,二是服务。”当晚,县上领导亲自为他安排了住处。第一次踏上商南这块热土,李冰心情很激动,同时也感到身上的使命很沉重。只有熟悉县情,投入工作才有一定基础。晚上他一边细品着商南泉茗茶,一边认真思考列出了调研提纲,提纲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而在这之前,李冰参与过子洲、米脂、吴起、榆阳、西安未央等县区的“十三五”规划,具有一定的工作谋划经验。
    李冰找来商南地图,查阅有关资料,当晚做了如下笔记:商南,全县面积2307平方公里,24.6万人,2015年GDP达68亿元,在全省的经济排名第73位,属于典型的山区不发达县。
    第二天早饭后,李冰的调查研究之旅拉开了序幕。
    他先是来到清油河镇,这儿有古驿站的历史人文,诸多的民间传说,以及玉皇山森林公园的自然风光,让他有一种远离城市的喧嚣,油然而生的幽静恬适之感。
    富水镇阳城驿为商於古道上的著名驿站,汉唐至宋时期有十里长街,李白、杜牧、白居易、韩愈等十多位唐宋文豪、诗人们曾在此留下诗作。调研中,李冰提出了深度挖掘驿站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的建议。
    登上海拨960米的青山镇文碧峰,李冰感到十分震撼,“踏遍名山千百座,方到人间绝妙处。”瞭望四周,商南县城北面“商山四皓”隐居的甪峰、富水与河南交界的龙王尖,与脚下的文碧峰形成三根擎天之柱,崇山峻岭全都“一览众山小”,其间蓝天白云飘,其下满川香菇棚和袅袅升起的炊烟,锦绣河山,生机盎然,与家乡陕北高原的空旷苍远风格迥异。
    一个月,李冰走遍了商南的山山水水。这时的商南已进入寒冬,湘河风吼、白浪冰花、滔河水韵,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却没有留恋沿途的风景,而是走访农民,与镇村干部深入交流,成了他每到一处必做的工作。
    农民对他亲切,镇村干部对他热情,李冰觉得商南人:真好!
    李冰负责包抓县工业园区的泰科泵阀有限公司。为了摸清全县工业的发展现状,善于研究农村农业工作的他不怕困难,主动适应,积极深入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调研。没多长时间,他对调研过的企业和园区管理“内情”都了然于胸。
    回到县城,每晚饭后,李冰都要沿着大街小巷散步,思考着商南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偶然间,他想起金丝峡里有个湖,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一个县的工作要做得风生水起,首先要融入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把握好国家的方针政策,发现、挖掘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形成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认真思索着……
    挂职拓宽大眼界
    挂职生活让李冰感到非常的充实,除了参加临时性会议外,他每天的作息时间表上没有一分钟的闲暇。但他却不仅仅满足于忙忙碌碌多做工作,在忙碌中开动脑筋才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农民工为讨薪集体上访,他积极面对,调动各方力量妥善处理后;当“7·31”暴雨后紧急回县,下乡了解灾情、实施救灾后;当在冬季下乡发现山火,立刻电话通知相关镇村救火后;当陪同省市领导考察赤地公安检查站了解反恐形势后,李冰都深刻地认识到:县域治理首先是稳定,百姓生活需要稳定,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县稳定国家即稳定,县动荡国家即动荡,县域稳定甚至超过县域的发展。
    丹江以南的贫困地区是李冰调研涉足最多的地方。2015年底,他被任命为赵川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副团长,当他更深入地进行访贫问苦,目睹山区群众的疾苦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冰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到:“治理好贫困县意义重大,治理一个国家关键在于治好这些落后地区。如果像商南这样的落后县都能与国家同步发展,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分析研究丹南地区致贫的原因,李冰认为这不单是地理条件的问题。人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就整个商南来说,缺乏领军型企业家,缺乏带领农民创业的能人,缺乏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能致力于服务社会的行政干部。
    培养人才尤为必要。于是,李冰提出了培养农村有生力量、培养城镇创业领军型人才、吸引在外商南人回乡创业的一系列想法,得到县上主要领导的认可。在同贫困户座谈交流
    编制规划显身手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中央统一部署的政治任务。根据李冰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水平,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商南县“十三五”规划的提炼修改工作交给他。
    李冰勇挑重担。首先提出了文稿在总结“十二五”成就时,缺少对高端超前的产业发展规划、大手笔高强度的城镇建设、公开公正的棚户区改造、直面群众的广场问政等成功经验的总结。
    更可贵的是,李冰认为,当前商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应回避。他根据自己在商南的调研,大胆提出了商南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一是高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经济发展仍处于靠资源简单开发为主,来自现代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较少。尤其在农业,被誉为主导产业的茶产业,从品种、种植方式、生产条件、组织体系以及市场开发都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很难被列入现代农业中。其二是产业结构优化不足。一产较弱,二产较粗放,三产发展层次不齐。19:49:32(商南),8.8:54.8:36.4(陕西),9.2:42.6:48.2(国家)。商南三产中,以金丝峡为主的旅游业发展较快,影响也较大,但金融业、物流业、信息咨询业等还不发达。而在旅游产业中,金丝峡景区一家独大,其他的旅游景区发展相对较慢。其三是民生改善任重道远。2014年城乡收入比:3.43:1(商南),3.05:1(陕西),2.75:1(全国)。巨大的城乡差距成为实现县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包容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四是经济总量小,可支配财力有限,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这些既是全县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商南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短板,都是“十三五”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冰认为需要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跟踪研究、项目设计、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保障措施。
    由此,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征得领导同意后进行了修订。如“指导思想”的纲性要强,理念要清,宏观上要大气,战略上要深远。从而他提出了修订后的指导思想,从新增的内容能看出他的气派:理念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目标上“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主题上“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线上“转方式、促循环、增绿色、提质效”;战略上“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到2018年全面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将商南建成陕南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大秦岭生态新城和陕豫鄂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李冰的部分建议得到了采纳。
    心系老人献良策
    在商南的调研走访中,李冰以他的真诚和亲和力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特别是老人们,愿意和他拉家常、吐心声。
    在赵川镇和十里坪镇,老人们热情地为他带路,陪他走完了大山深处的沟沟岔岔。李冰说:“来到包扶村,看到大部分都是50—70岁的留守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慰问就是送一袋米、一袋面、几斤油,而慰问对象都说县委、县政府对他没忘记,硬拉着他的手让到家喝杯水。当时群众期盼的眼神和淳朴热情的举动,让我很震撼,很感动。”
    在慰问中看到,有些老人家里特苦寒,生病躺在床上起不来,排便都很困难,没人伺候,有的老人还有智障。这让李冰心里很难受。现代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生活在偏远深山的农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五保对象,却是那样的物质匮乏、精神孤独,缺乏照顾,生活极其困难,使生活在城市的李冰万万没有料到。
    2015年冬在赵川镇慰问高龄老人时,李冰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14年冬季,老府湾村某偏远村民小组一留守老人一人在家烤火,突发脑溢血倒在火炉旁,无人知晓,被火活活烧死。此事对李冰触动很大,他心里五味杂陈。他找到赵川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彭书旺商量,能否为深山孤独老人们做点事情,结果二人不谋而合。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向镇上提出建设“夕阳红”幸福家园,为山区老人打造安乐窝的建议。书记支持,镇长赞同。大家都说:怎样让这些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五保对象生活得舒适、幸福,安度温馨的晚年,也是我们常想的问题,但没有你这个点子好。
    李冰认为:这些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五保对象属于完全兜底脱贫的贫困人口,做好了这个工作,就为陕西贫困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出了亮点,闯出了新路,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仗、实现同步奔小康作出了贡献。
    按照他的设计:夕阳红幸福家园以村为单元,为全村或相邻近村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五保对象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村福利院。“幸福家园”,主要提供一日三餐、午休以及棋牌娱乐等生活服务,使这些老人们吃有所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确保农村脱贫不留死角。根据村级规模、住户距离,分为村“幸福家园”、村集中管护中心、托管户三类,进行分类指导,配备一定数量的服务人员。让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服务收入。
    李冰同时提出了确定试点村,规范设施设备,固定工作人员,保障经费投入,制订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的实施细则和步骤。他还提出,可在全县每个镇都建设类似夕阳红幸福家园的养老机构,“建议”得到县上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县进行试点推广。
    在县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赵川镇店坊河社区的“夕阳红”幸福家园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老人精神孤独、失能老人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随后,商南县的其他镇也纷纷派人前往店坊河社区考察学习,并打算在本镇逐步建设。
    滔河谋划大手笔
    经过对赵川、十里坪两个镇的反复调研和扶贫攻坚带队包扶,李冰深切地体会到:要实现“十三五”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丹南高寒偏远山区的发展是硬骨头,必须啃下!
    要建设美丽幸福的新商南,当务之急就是要力促丹南丹北协同发展,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走出产业脱贫新路径,打赢脱贫攻坚仗,顺利实现2018年的脱贫摘帽。为此,他提出了建设“商南滔河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李冰提出的理由很充分:滔河流域拥有无污染的资源环境;在区位上有连接湖北的商郧路穿境而过,具有传统的边贸优势;走绿色之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大势;脱贫攻坚带来了政策机遇。
    李冰的观点让人信服:科学谋划丹南经济发展刻不容缓。商南县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十里坪、赵川两镇是商南最大的两个镇,两镇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27.7%,但2015年两镇总产值仅占到全县的13.11%;两镇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3.11%,但贫困人口占到全县的21.96%。经济发展处于全县后列,思想观念是滞后的原因之一,以家庭为单元、单纯以扩大种植面积的传统生产方式想实现脱贫是困难的。必须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路径。
    为此,他提出要根据十里坪、赵川两个镇实际,应该抛弃以镇为单位、各自谋划发展路径的狭隘思路,完全可以以滔河流域为发展单元,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滔河绿色经济示范区,打造商南新的特色经济增长极。按照“生产在山区、加工在镇上、休闲在滔河”的思路,分别建设生产区、加工区、储存区、休闲旅游区等板块。同时做大省际贸易、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在滔河的赵川-十里坪段,打造部分集休闲、观赏、参与、体验为主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内容包括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以及电子商务、物流储运、边界商贸、农技服务、人才供应、金融服务等。
    在滔河绿色经济区建设路径中,李冰大胆提出了技术变革路径、循环发展路径、精品打造路径、生态优化路径和主体培育路径。由此,他规划了滔河核桃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工程、滔河高山蔬菜规模化建设工程、滔河万亩中药材(连翘)建设工程、滔河十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滔河山水风光游打造工程、滔河美丽乡村游打造工程、滔河百万袋香菇基地建设工程、滔河产业运输生产道路建设工程、滔河万亩高山茶规模生产建设工程、滔河物流储运中心建设工程、滔河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工程、滔河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滔河电务商务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滔河十万只散养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滔河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滔河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工程等16大建设工程。其建设思路包括编制发展规划、申请示范区、改进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出台建设政策等。
    “十分感谢李冰副县长,要知道这样的规划建设,是需要我们花几十万才能得到的呀!”两个镇的主要负责人看到《建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调研报告》震动大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商南县就兴起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近年来,种植香菇已成为商南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李冰发现,由于外部的巨大压力和自身的先天不足,种种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为此,他协助县政协研究团队,在县内外开展香菇产业发展专项调研,于今年6月形成了《加快商南县香菇产业突破发展的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商南县香菇产业发展虽然有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经济贡献较大、发展能力较强、脱贫攻坚作用显著几个方面的特点,但也有着潜在的发展危机。
    李冰跑遍了邻省邻县的香菇市场,发现商南与河南西峡等县的香菇产业相比,在发展定位、发展理念、科技含量、营销策略等多方面都有不小差距。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商南县香菇精深加工落后,产品品牌效应低下。精深加工方面,全县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销售的香菇仅是从菇农手中生产出的初级产品,并没有经过分等级筛选、分拣、包装等深加工,由于原产品价格仅仅是商业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造成菇农收益难以提高。
    同时,政府服务不到位,产业扶持效果不明显。在解决香菇生产原料供应、企业融资贷款、产业大户贴息贷款、产业发展用地等方面没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农户在种植香菇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不能按技术规程配比原辅材料,优质干菇减少,花菇几乎没有,袋均收益降低。全县无证菌厂较多,菌种质量无保证,麦麸、石膏等辅料掺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突出,严重损害菇农利益。
    针对以上问题,李冰反复查阅资料,进村走访菇农,深入外县调研,写出了上万字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快商南县香菇产业突破发展的建议”。该“建议”专业、内行、操作性强,震动了商南的干部、群众、科研人员和决策层。
    扶贫献计大情怀
    置身脱贫攻坚大潮,担任赵川镇扶贫攻坚工作团副团长以来,李冰的心情非常沉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重点是全面脱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确定重点扶持贫困县后,“贫困”这两个字就未从商南拿走,2011年商南又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区域发展重点扶贫县。的确,当前商南面临的脱贫攻坚形势很严峻,原因是由地理条件的差异太大而导致。
    商南县贫困村85个,贫困人口4.36万人,分别占全县村、社区的69%,占全县总人口的24.2%;致贫原因复杂,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多数生活在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耕地匮乏、资源贫瘠的丹南山区,以从事农业为主经济收入极低,因病、因学致贫现象也屡见不鲜。商南贫困区域几乎都以传统农业为主,平地稀缺、灌溉不足、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条件较差,农业产出远低于中省平均水平;生产以单家独户为主,缺乏成熟的、规模化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可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按照市上统一要求,商南需在2018年摘掉脱贫县帽子,实现全县脱贫。对于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发展基础差的山区县来说,短短三年就要完成几十年都未完成的任务,难度着实不小。
    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起山区人民那期待的目光,李冰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他想:自己受党恩国禄,组织信任,被委派挂职为副县长,应该为商南做点什么,但是就个人的微薄之力,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李冰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结合商南的实际,写了一篇既是论文,又可供领导决策的调研文章。就在这篇《推进农业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仗》的调查报告中,他就商南如何开展扶贫攻坚,系统地阐明了自己观点。李冰认为:脱贫攻坚重在农业转型,中央提出的第一个精准脱贫路径即是产业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培育才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钥匙。
    商南虽然贫困,但生态条件优越。林木茂盛,水能充足,土地无污染,农业发展资源极其丰富,已经具备通过发展农业实现脱贫摘帽、实现富民强县的基础。
    李冰提出五大路径推动农业转型,可实现全面脱贫:发展理念转变之路,认清农业是真正的富民产业;生产条件改进之路,推进土地连片整理、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现代生产设施建设、农业基础条件配套;生产方式改变之路,实施品种改良工程,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培育现代绿色农业,树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新型组织培育之路,全面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培育农业新型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创新新型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经营方式创新之路,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产品网络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
    看了李冰的这篇调查报告,你会感到惊讶!透过他提出的新思维新观点能看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他对自己提出的五大路径实施过程所作的精细解释,你会佩服他快速熟悉工作的适应能力。他一年的学习、调研、服务所得的收获,足以让那些有着长期农村工作经验的人望而兴叹!
    后记 按照省上的统一要求,挂职人员提前一个月返回原单位。10月30日,李冰只好带着对农村经济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带着深山贫农对他的深切敬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商南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热土。
    提到近一年的挂职收获,李冰说:“商南重视人才,人好,环境好,干部创新实干。335天的挂职生活是自己人生当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使自己能有机会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这段经历也许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不管到何时何地,我都会难忘挂职,永记商南!”
    西安距商南220公里,是商於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冰的到来,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成为两地融合的焊点。他带来的农村发展科研成果和建设性意见建议,必将成为宝贵财富,为商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地同频共振注入动力源泉。
    商南是大秦岭的封面,是西安的“后花园”和“第二生活区”。西安有了商南而靓丽,商南有了西安而繁荣。有了像省科学院李冰这样的一大批科技人才作坚强后盾和强力支撑,商南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
    磨不去的记忆,带不走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