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部填补空白之作
(西安)李国平
文章字数:1874
    读完三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生龙寨》,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
    作者姚家明是近年来陕西文坛涌现出的一位实力派中青年作家,他潜心创作,不事张扬,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相当的创作实绩,取得了可喜的文学成就。
    按照我对姚家明的了解,他的生活积累,他的创作方向,应该是沿着底层、乡土、民间,他所熟悉的当代乡村生活继续拓进,作者在这方面有长期的积累,可以搜归出一个序列。但是,在叙写当代生活初有体悟,有所收获的时候,姚家明却突然转向,拿出了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生龙寨》,初始有点意外,细想又不意外。滋养培育姚家明的不光是一方水土,还有一方水土上形成的文化精神;不光是现实,还有历史。滋养培育姚家明的商洛,曾经是历史通道和文化走廊,亦是历朝历代的军事走廊。作者充分利用了他熟悉的民间、乡土、风俗资源,从而拿出了一部沉甸甸的作品。这一长篇小说的创作,可以看出作者从这一地域写作群体惯性思维的出走,创作视野的拓展和多维度的文学可喜尝试。
    《生龙寨》所再现的是明末清初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商洛的这一阶段,那个时代,正是农民革命的低潮期,也是这一支农民起义军兵败南原、遭受重创之后的困厄期、逆境期,所谓“妻女俱失,从十八骑遁去,自成创甚,匿商洛山中。”收容旧部,操练兵马,激励士气,苦读兵书,延揽人才,分析形势,寻找道路,发愤以图再起,进行社会基础的建设和充足的军事准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主题。这一时期在李自成个人命运史上,也是他情感世界的疗伤期,慰籍期。
    姚家明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忠实于历史的本质真实,抓住了主要矛盾,通过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商洛(商南)这一历史阶段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时代大势和社会诉求。这些,我以为,这都依赖于作者朴素且良好的思想能力和史识能力。
    姚家明的这部长篇突现出了诸多优点:
    其一,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要求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要求创作者在充分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对人物的行为逻辑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艺术创造。《生龙寨》集中再现了崇祯十一年到十二年间的这段历史,这个阶段是李自成这支农民起义军在商洛的最主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姚家明认真吸收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史料,又充分发挥了虚构和想象能力。李自成在商洛所发生的主要事件,所遭遇的主要人物,例如,李氏三兄弟、姚锡胤等等,都是史有所载的商洛的历史人物。都是从这一时期起步开始卷入全国时代大潮中的人物。作者以史实为基本框架,在情节和细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想象和饱满描绘,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本质不虚,细节不拘”。
    其二,是浓郁的乡土和民俗色彩,从山川风土的自然环境到婚嫁的风土习惯,到特定文化区域的山歌抒怀,作品对于风俗画的浓墨重彩的涂抹,对于民间习俗的渲染,实际上提供了人物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舞台,逼真地还原了那一历史阶段的民间生活,可以说,这也构成了作品的底蕴和血肉。这一方面的描写,给作品的传奇性增加了文化底蕴,使作品在曲折起伏中散发着丰富的韵味。
    其三,这部作品最独特、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爱情的描写。关于李自成在商洛休养生息,屯兵操练的主要根据地生龙寨,历史上官修史志也给予遮掩涂抹,实际上折射出了占有话语权的统治者的意志和民间愿望、民间理想的冲突。然而,尽管如此,李自成在商洛的婚姻爱情生活却在民间广泛传唱,经久不衰。历史,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史籍记载,一部分则是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实际是历史记忆的不同表达方式。民众世代口口相传的地方性民间传说。蕴含着历史背景,社会遗存的叙说,寄托着民间的观念和愿望等诸多的情感信息。
    姚家明的《生龙寨》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吸取了民间传说的宝贵资源,大胆进行艺术的概括、想象,作典型化的处理,用完整的文学形式给予被历史权力掌握者所压抑的声音以主流地位,将民间传说看作民众的历史记忆的感性组成部分,置放于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序列里,还历史以情感、以声色、以形象。我个人的阅读,这方面有了强烈的感受,作品完整地塑造了王灵芝这一女性形象,她作为叙述人,有时居于历史的前台,是历史的见证者,有时隐于历史的后台,是历史的观察者,她和李自成命运的交织,情感的碰撞,他们之间的爱情歌唱,无异于金戈铁马中的儿女情长,打开了李自成的心灵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塑造,增加了作品的丰厚度,使作品从对历史的还原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
    (注:《生龙寨》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陕西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出版发行)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