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提升共奋进
本报记者 谢 非
文章字数:1458
  回顾过去五年间,我市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2012年,我市开展的“三联三问和三个基层”活动荣获陕西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2014年,山阳县“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商南县“广场问政”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成果;2015年,我市构建“五个五”党建工作新格局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创新一等奖。
  近年来,市委探索构建了以党建“五大板块”、机关“五条措施”、镇办“五项制度”、村级“五项举措”、党委(党组)“五个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五”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商洛市基层党建经验做法》12条,要求全省学习推广、对标落实。全省现场会以来,省内外先后有100多次8000多人来我市学习观摩,商洛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推动力不断增强。
  打好学习教育“组合拳”。我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专题,培训干部1.8万人次,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按照“全覆盖、经常化、有创新、重实效”的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与落实“五个扎实”、基层党建、“三项机制”等相结合,创新“六坚持六强化”工作机制,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加深入、更具特色、更有实效开展。
  创新基层党建新局面。我市相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民服务深化年”“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年”三个“年”活动,梳理6件涉及人、财、物的实事硬事,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全省“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探索构建了“五个五”党建工作新格局,各领域党建全面提质升级。全面实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市建立市、县区便民服务大厅135个、镇办便民服务大厅172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688个,明确了县、镇、村代办事项5大类82项,构建了四级便民服务体系,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现“两个覆盖”上水平。市、县区成立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委,持续抓组建强覆盖、抓班子带队伍、抓规范促提升、抓活动拓功能,全市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2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753名;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212个,选派党建指导员217名;建立园区党群服务中心6个,单独组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率达到90.3%,党组织组建率、工作覆盖率均达到100%,促进了“两个作用”有效发挥。积极探索加强国企和学校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开展创建“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党员活动,有效促进了党建与发展融合互动。
  做到从严管理新常态。我市严控党员发展质量和数量,推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新发展党员的数量明显减少、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显著提高。夯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政治责任,坚持人才、资源、机制“三个融合”,实施“十百千”工程,扎实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浮躁、虚假、懒散、扯皮等“四种病”27种表现等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对中省市决策部署的执行力,问题的解决率、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科学发展显成效。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聚焦脱贫攻坚,全市选派33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701个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健全县区服务中心、镇办管理平台、村(社区)服务室的“三级”管理平台,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双向带动”机制,全市建立县区中心7个、镇办平台98个、村(社区)服务室1280个、流动党支部32个,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流而有为、流而无忧。(本报记者 谢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