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通报问题不留“情面”
文章字数:631
    本报讯(刘方健)“这次县委通报作风问题的力度太大了,不仅点名道姓,而且从县委、县政府大院工作人员首先开始通报,就连县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迟到早退的人员也名列其中。”这几天,镇安县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县委近日印发的一则通报,像这样点名道姓通报纪律作风问题的现象,在镇安县已形成常态。
    今年以来,镇安县坚持把明察暗访作为推进作风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县纪委全面督查、部门纪检组专项检查、镇办纪委交叉互查、镇上定期自查“四查”机制,采取暗访录像、现场检查、查看资料、模拟办事等方式,着力发现违纪问题,并对问题线索重点核实、严肃处理、点名通报,严格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在通报问题的过程中,一律实行“到情节、到单位、到人头”,涉及单位做到“要宣传、要整改、要落实”,有效发挥了点名道姓通报的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全县组织明察暗访活动8次,开展“转作风”专项督查3次,印发通报4期,累计通报重点问题354个,核查问题线索170个、疑似违规的大额发票212笔,对6个单位班子集体实施了纪律作风约谈,对43名违纪个人、7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案件进行了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通过点名道姓、不留‘情面’地通报违纪问题,改变了过去见事而不见人、笼统而不具体的通报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当事人受到教育,又能够使单位其他干部职工得到警示,点名道姓通报已成为我县抓好作风建设的又一重要‘利器’。”分管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镇安县纪委常委马泽博这样评价点名道姓通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