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黄芩采挖正当时
文/图 记者 刘婷
文章字数:1445

     
    11月29日,在商州区夜村镇李河滩村村民代建仓的自留地里,六七个工人正忙着采挖黄芩。两人一组,一个人负责挖,一个人负责捡拾,还有人专门负责装袋往回运。一提到今年黄芩的行情,大家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晒干后的黄芩收购价格为每斤7元钱,比去年的每斤4元钱涨了好多。
    代建仓种植黄芩已有9年,他告诉记者:“我今年种了15亩地,黄芩种3年才能挖,今年有8亩地可以采收。每亩地能收400到600斤干黄芩,按照每斤7元的价格算,能收入3万多元。采挖的时候每天雇6个工人在地里忙活,要连续采挖一个月,除过工钱、化肥、锄草等成本,能净收入两万以上,就比较划算。”
    商州区丹北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勤发有30多年种黄芩的经历,他说:“我今年种了10亩地,能收两吨干黄芩,纯收入两万多元钱。我们合作社有160多户社员,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黄芩,最多的种植黄芩60多亩,少的也有5亩地,全合作社种植黄芩2000多亩,今年仅种植黄芩一项能收入800万元。”
    中药材购销部老板江正良收购中药材十几年了,他将农民种植的中药材收购,贩卖给外地客商,赚取中间差价。他认为黄芩的销路根本不愁,有多少都能卖掉,关键看当年的市场价位高低,行情好的时候每斤干黄芩可以赚取5毛、1元的差价,行情不好挣元。”代建仓说:“种植黄芩比较省事,就是施肥、锄草、病虫害防治这些基本的技术,好种好收,种植黄芩每亩的人工、化肥等成本是1000元钱,如果当年干黄芩的市场价格在6元以下就不挣钱,如果是6元一两毛钱。他记忆比较深刻的是2012年春天,从农户手中收购的黄芩每斤8.5元,不到一个月,价格跌到每斤4元钱,等他出售黄芩的时候每斤赔4.5元钱,总共赔了六七万元钱。而今年4月份,他收购了60吨干黄芩,每斤收购价格4.5元,卖的时候上涨到每斤7元钱,又大赚一笔。江正良说:“中药材市场没规律,价格高低由供需自动调节,谁都不知道明年价格高低,但是总的来说,种植中药材比种粮划算多了,见效快,利润比较高。”
    市中药办业务科科长李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黄芩种植面积约有5万亩,每个县均有种植。在生产实践中,一些药农盲目追求黄芩的栽培效益,在不适宜黄芩生长的黏土地、下湿地、背阴坡种植黄芩,产量低,品质差。播期不适宜,许多研究表明,黄芩在秋播比春播出苗率高,且出苗整齐,可为黄芩高产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市生产中多采用春播,秋播面积仅占10%左右;播种不当,多采用撒播方式,播种深度不一,出苗率极低,且出苗参差不齐。我市人工栽培黄芩有30年的历史,生产上大多是自繁自用,由于重复栽种,品质严重退化,致使黄芩的抗逆性降低,产量大幅下降。一些药农从市场上购买外省的种子、种苗进行种植,没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有些品种不适宜在本地生长,再加上栽培技术落后,一直采用传统栽培模式,为了追求土地的经济效益,黄芪栽培常年连作,肥料施用也不合理,有机肥施用时没有充分腐烂,肥料带菌带虫,造成根腐病、根结线虫发生,严重影响黄芩的产量和品质。
    李斌建议,栽植黄芩要选择地势高、向阳、排水较好的土壤,外地引种要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适宜本地的高产、优质品种,或者将本地品种进行系统选种,采用混合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然后隔离繁殖,再进行比较,使本地品种提壮复壮。改进传统的栽培方式,进行药粮间作套种,提高产量。合理施肥,根据黄芩需要养分的特点决定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施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同时,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育苗或者种植前用农药进行土壤消毒,在生长期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力求种植黄芩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