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近云盖寺镇
王卫民
文章字数:1458
     
    从商州出发,走终南山秦岭隧道,去了云盖寺镇,少不了旅途困倦和懈怠,不成想,从踏上这里的第一步起,所有的一切给我视觉的撞击之外,更是内心的震撼、惊叹和感动,竟没有了一丝疲惫。
    前一天才过了立夏,这里早就万木争荣,四野碧绿葱笼,百鸟啁啾,清流潺潺。云盖寺镇,借美丽乡村建设之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发出奇异光彩。最为典型的是临街的民居、铺面,保持着原始的典雅和古朴。从街头望去,高高墙翘,颇具江南风格,并悬挂鲜艳的红灯笼。预示生意兴隆和引人注目。暗红色铺面木门,像亘古不变似的打开着。庭院深深,芳草绿茵,天井回廊,正厅房,东西对称厦房的四合院式建筑,把游人带进历史隧道,感悟先贤遗风。特产、土产、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却没有叫卖声,石铺街面,一条青石板砌的水渠,娟细的清流中有鱼儿自由徜徉。因水渠窄小,水浅,无法濯洗、浣纱,因而就少了一份情趣。
    古镇不同于马路市场,不同于地摊鬼市,于是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安静,儒雅和古朴美。修茸一新的戏楼,其建筑式样的风格与古镇的格调十分和谐。丝绒幕布严严实实遮着戏台,似乎一台大戏正在彩排。幕启之时将是这里的人们用智慧创业,建设家园,传承文明,历旧弥新,记住乡愁的一场大戏。财神庙内香火旺盛,青烟袅袅,其建筑更是恢宏气派。现时代文明,人们不迷信用某种东西,相信只有勤劳致富,健康向上科学以保平安福祉。财神庙在大街上也算是一道风景,也能给人们一丝寄托。我所见到的云盖寺并不大,或者还有些不起眼,或许正在维修中,却其中有着远久的历史故事。
    初夏的古镇,使我回想起我曾去过的巴山名镇——青木川。那一色的木质建筑,纯系巴蜀风格,也是青山绿水。云盖寺镇在某些建筑,或遗风也许多少还有些其相同的地方。悠闲、平静,慢节奏,以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赋予了古镇浓郁的人文环境。
    云镇河在古镇穿过,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尽管这几年自然降水不足,水没有过去的充沛旺势,但仍日夜不息,涓涓东去,似乎更像一条历史深处的古道,传递给人们文明信息,不是金戈铁马,便是秦时明月汉时的关。而政府也正在努力斥资打造水体景观。
    遁竹林风声,沿河岸绿道寻觅,历史留给人们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些文明的碎片拣起,整理再现。古镇的建设打造,功在当代,其德千秋。政府倾力,百姓更得实惠。在其他许多地方,人们都在忙于建设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那就是对已有文化积淀的无意破坏。当然,作为一种文明,不会来自一蹴而就,就像人的素质修养一样,仅读一夜书,就有了素质和修养,是不可能的。云盖寺镇的文明是经岁月窖藏,经古镇人一代又一代酵酿而成。
    云盖寺镇的古街,宁静、醇厚,其环境滋养尤可点赞。且不说水体景观,特色沟域,仅凭几万株毛竹引种栽植,其手笔之大、墨彩之浓就昭然若揭了。“食可以无肉(鱼),居不可以无竹”,是一句古话,但说明了竹子自古以来在人文理念中的作用和位置。水岸、路旁、沟壑、山坡,可以想象,要不了多久,云盖寺镇茂林修竹,竹扶月影,影随风移,移步街庭,庭有疏梅……其景其韵与古镇厚重的意蕴相映、相衬,一定会超过蜀南竹海所赋予现代文明的诗一般的景观和古韵,人文的传承和享受。
    既然我已选择了行走,更知道步履的高度决定了能走到什么地步,只是抵达了自己内心足够的远,就知足了。商洛山水之美,之广大,我不曾走过几处。秦岭外边的世界五彩纷呈,我试图多看几眼,然而,这次如果没有商州区政协组织来这里考察学习活动,也许就少了一次机会。我很在乎,很珍惜,把这里的风物人情,山水地理装在心中,留在笔下,用微信传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也记住秦岭南麓大山里有一个古镇叫云盖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