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现代农业,正从园区走来
本报记者 柯岩 通讯员 邵鹏
文章字数:1901
  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综合经济效益高、经营管理机制新,是我市众多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特征。随着各个农业园区展示示范、导向服务、辐射带动的社会功能,生产加工、孵化试验、企业赢利的经济功能,以及休闲观光的生态功能不断得到发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现代社会化农业日益成为商洛山区农业加快追赶超越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规划引领、健全机制、集成技术、多元投入、培育模式、创新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10个,其中创建省级园区19个、认定市级园区34个、培育县级园区57个。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4.46亿元、利润2.71亿元,辐射带动农民14万人次,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33万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主战场。
  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特色园区。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到2020年发展省市级园区100个,确立了“分级发展、梯次推进、做精县级园区、做大市级园区、做强省级园区、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推进路径,确保建成一个园区,引领一项产业,打造一个样板,辐射一片区域,富裕一方百姓。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28.8万亩,占全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14%。各类园区建成面积19.8万亩,分别占总规划面积、全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69%、9%。从2011年起,我市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各县区和农业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由市级领导牵头包抓,推进园区建设。
  集成技术体系,增强发展活力。我市组建技术专家团,指导农业园区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力度,推广应用良种良方、增产增效技术和模式,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工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现代种、养、储藏等新机械、新设施,全面提高农业园区科技含量、装备水平和作业效率。开展科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建立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中心,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快科技转化和应用,注重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应用。太阳能光伏农业、荷兰香水百合、肉鸡熟食品、魔芋仿生食品加工等高科技、高收益项目相继落户园区。累计引进新品种406个、新技术227项,园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和实训基地,全市培育职业农民1994人。
  拓展投入渠道,增强发展后劲。市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对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扶持50万元,对提质增效园区奖补30万元。设立担保基金,落实市信贷担保公司为园区提供反担保,由邮储银行按1:5放大比例提供贷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引导投资园区建设。园区入驻龙头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投入园区资金占园区总投资的91%。全市农业园区建设投入33.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88亿元,撬动企业、工商、金融等社会资本注入30.8亿元。
  培育循环模式,促进三产融合。我市坚持生态循环理念,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引导园区发展种养结合农业,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定走“节本降耗、产业互动、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效益提升”发展道路。全市农业园区从事种植业类、畜禽养殖类、综合类等主导产业开发数量分别达到63个、27个、20个,覆盖了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商州佳骞、丹凤民乐等一批园区采用“畜、沼、菜、果、加、游”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交融循环、效益叠加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均衡优化,成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的典型缩影。山阳漫川关等园区建成集种植、养殖、生产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拓展了农业功能,丰富了农业业态,满足了不同人群消费休闲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有序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园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我市以土地流转为纽带,实施“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推动分散农户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的发展之路。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加速园区土地流转,全市园区已流转土地10.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9%,为现代农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引导园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