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猪司令”朱家秀
文/图 卢丹 特约记者 朱恢军
文章字数:2018



    
    初秋时节,走进柞水县圣福生态养猪场,一位身材修长,怀揣着刚打印完文件资料的女人从场里出现,她身着白色的长风衣,大红色的阔腿裤,一头亚麻色大波浪卷发,成熟又不失干练,化着精致妆容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得体的职业化微笑,一看就是个摩登女人形象,边走边说:“大伙排好队哦,我马上就来称。”正当我们疑惑她是谁的时候,屋内快步走出位头戴白色工作帽,身穿已经洗得发白工作服的女人,定眼一看,那不是刚才那个时髦女人吗?这截然不同的装扮,让我们一瞬间以为自己穿越了两个时代,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认识她。
    络绎不绝的人群挤满了农场,前来卖猪草的村民像平时一样排好队伍等着称重,她则忙得不亦乐乎,称重、记账、付钱一个人干起来是轻车熟路。柞水县下梁镇明星社区72岁的村民黄像群兴高采烈地接过她手里的钱,眉开眼笑地说:“今天手脚还利索,我和老伴打了150多斤猪草,挣了30多元哩,这个月下来挣了1000多块钱。”
    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村民乐开花的脸庞,她笑呵呵地给我们介绍,她叫朱家秀,是圣福生态养猪场的负责人。因为姓朱,又养猪,所以大伙都叫她“猪司令”。2006年因为车祸胳膊落下残疾,她时髦的装扮,让人一看就是个养猪潮人,寥寥几句话,让我们感觉“猪司令”和传统意义上的养猪人不同,对她的故事充满了期待。“猪司令”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她的故事。
    因为残疾,她比常人更懂得生活的艰辛。通过市场调查,她和丈夫看好了养猪致富这条路。2008年开始创办养猪场,从当地老百姓处买来十几头当地土猪小猪仔,因为没有经验,猪购回来的第二天就有10多头猪的猪拱嘴和蹄丫起泡、溃烂,不思进食,猪仔病死过半,不仅没有收入,仅有的积蓄全部损失。她没有气馁,第二年,她拜师学艺,思考养殖成败,总结经验教训,四处借贷资金,她每天晚间还要坚持学习《猪病防疫》等大量书籍,而且还自费订阅了《农村新技术》《中国畜牧》等杂志。她认为,第一次失败就在于忽视了对猪的检疫,通过学习土猪和野猪的杂交配种到猪的防疫,从饲料的配伍到当地草料的配比,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猪仔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她掌握了猪的疾病预防、治疗、去势、打耳号等各项技术,猪的死亡率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当年就出栏黑土猪20多头,取得了养殖事业的第一次成功。
    从此她和丈夫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一个对养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转化成为养猪行业的能手。从母猪产崽、猪崽嗷嗷待哺到小猪初长成,她和丈夫视猪如子,精心喂养,细心照料。她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付出了全部的爱。她本来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穿戴也很讲究。但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她整日在猪舍里,整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满了臭臊味。特别是猪产仔时,她要和丈夫披星戴月守在猪舍10多个小时,手磨出了层层老茧,本是很娇嫩的脸被冷风吹起了一道道血口,但她无怨无悔。
    如果你第一次去圣福养猪场,一定会惊讶,这哪里是养猪场,明明就是农村的住家户,她在自己庭院建起了九幢连体楼房,让猪住进了楼房。她创新推出的立体养殖和生态养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这次采访,我们与“猪八戒”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手脚消毒完毕后穿上防护服,进入场内,一只只猪宝宝膘肥体壮,摇头摆尾。为了提高猪肉品质,她积极探索食草散养生态养殖新模式养殖生态黑猪,将野猪与当地土黑猪杂交,单纯用山上各类无毒的青草和纯农家肥种植的玉米实行传统饲养,探索畜牧养殖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在养殖场后面修建了猪上山的道路,让猪定时去山坡采食、放风吸氧和照晒阳光,让猪也能自由的呼吸,享受好空气,这样的养殖理念,出栏的猪肉真正成为生态猪,人们食用后也会是健康无害的上好食材。让我们很是感慨,她用健康的理念,用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从事养殖业,事业能做不好吗?现在她的养猪场已从最初的一百多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8000平方米,每年销售成品猪和猪仔约1000头,毛收入约200万元左右。
    “猪司令”富了,但她又给自己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扶持贫困户。她常说一人富了不算什么,能帮助到别人才使她有成就感。凡是贫困户到她猪场买猪仔,一律减免200元。有的残疾贫困户她就免费送去猪仔。多年来,经她扶持的贫困户达40多户。62岁的村民冯玉印告诉我们,自从几年前患上胃癌后,已经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每天还要靠药物维持生命,老伴身体也不好,还有一个女儿在读大学。养猪场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帮扶老人在家门口搞起了养殖,免费给他家里送去了两头猪仔,手把手地教他和老伴学会猪的防疫、消毒等知识,同时签订成品猪回收合同,帮他们销售,购买他们的青猪草,一年下来他们家增收一万多元。
    自2008年创办猪场以来,柞水县圣福生态养猪场通过“农场+农户”的模式,因户、因人设计帮扶“菜单”,带动周边500多户群众发展养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雇佣100多户贫困户来猪场打工,购买群众的包谷、猪草。100户群众新增收入5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
    谈到未来,朱家秀笑着说:“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养猪人,放弃自己追求美好东西的梦想,我希望人人都吃上放心安全的猪肉,希望我能帮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