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治水兴市谱新篇
本报记者 王聪 肖云
文章字数:1486
   水利兴,则农业稳、民安居、城市美。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民生事业的方方面面。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全市水利工作成效显著,治水兴水亮点纷呈。
   水利投资创历史最高。“十二五”至今,全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4亿元,较“十一五”期间的22亿元翻了一倍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完成“四田”面积25.2万亩,完成有效灌溉面积10.8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2万亩,建成基本农田面积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1平方公里。
  安全饮水实现大跨越。全市总投资6.58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353处,解决了106.79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新增供水能力6100万立方米,全市供水能力达到3.74亿立方米;县城日供水能力新增1.6万吨,日供水能力达到6.58万吨;建设堤防1100公里,其中达标堤防870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6个;完成水产品产量14610吨,渔业产值43619万元。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稳步实施。我市历史上规划投资最大的项目丹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13年5月正式开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3平方公里。全省重点水源工程洛南县张坪水库于2013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370万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效益显著。“十二五”至今全市共完成南秦河、银花河、乾佑河等34条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治理河道长度225公里,建设堤防162公里,保护了全市50个镇125个村,18万亩耕地33万人的防洪安全。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十二五”至今,累计投资1.86亿元,对全市43座病险水库进行了维修加固,可保护人口72.8万人,保护耕地34.1万亩,可恢复新增防洪库容4304万m3,恢复新增兴利库容7578万m3,恢复新增灌溉面积11.31万亩,预计供水人口99.8万人,年增加效益5000余万元。
    防汛抗旱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丹江干流防洪工程和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完成了商洛市区和6座县城的防洪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化堤防173公里;完成了全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主要江河、水库、城市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不断完善,建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商洛市防汛抗旱异地视频会商系统、重点部位工情视频监控系统。
    农田水利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至今,累计完成中、省财政专项投资5.83亿元,完成“四田”面积25.2万亩,建成基本农田面积36万亩,新建恢复渠道563.65km,铺设低压输水主管道1311.84km,新建恢复机井524眼,新增灌溉面积13.9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72万亩。
    水保生态治理硕果累累。启动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和其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31平方公里,共治理小流域79条。丹凤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为我省第一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并获得“双国字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命名。
    水利产业蓬勃发展。完成了镇安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山阳县猛柱山、宽坪一级、镇安县三官庙、马家场等4座水电站建设任务,开展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市二龙山电站等9座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改造,电站装机容量和机组效率明显提高。全市发展渔业养殖场161户,渔业养殖面积577公顷,年均水产品2541吨,年均产值超过7500万元。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到有效落实。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出台了《商洛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2%,居民、企业节水用水意识进一步增强,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大提升,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亿立方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