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聚力脱贫攻坚路 干群携手奔小康
——我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文章字数:5189




    入冬的秦岭,尽管寒风凛凛,但是商洛701个卡内贫困村的道路、饮水、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却全面铺开,干得热火朝天。这是商洛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脱贫步伐,和国开行陕西分行合作的70亿元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项目,将直接惠及商洛49万贫困人口。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商洛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商洛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经验。
    与此同时,我市探索出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引起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汪洋副总理批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稳定脱贫,值得总结推广。”
    地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商洛,是陕西省脱贫攻坚主战场,面对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现实,要实现到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商洛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主动创新,锁定全市16万户49万贫困人口,结合“五个一批”,开创出党建领航脱贫路、“三带一创”等精准扶贫新路径,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今年以来,先后有30余批次省内外同行考察学习商洛脱贫攻坚工作。
    党建领航脱贫路
    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样的特性在商洛,显得更为突出。
    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强力推行“五个五”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以党建带脱贫,以党员带群众,进一步强化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放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实现党建、发展、脱贫融合联动。
    我市立足实际,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探索推行干部下基层抓党建促脱贫“十百千”工程,推动干部下到基层、干在一线,筑牢战斗堡垒,发挥表率作用,在抓党建促脱贫主战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让挂职干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流砥柱。从市直单位选派10名副县级干部到县区挂任县区委副书记或副县区长,从市县区机关选派1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全市98个镇办挂任镇办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副主任,从市、县区镇办机关选派1280名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挂任“第一书记”,让各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担当、善作为、见真功,全力以赴实现商洛2019年全面脱贫摘帽目标,让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稳定、踏实、无忧的小康生活。
    今年以来,洛南县以“红星闪闪、大美洛南”党建品牌为统领,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党员带群众”的党建扶贫新模式,找准结合点、抓住关键点,在全县重点产业带创建特色产业党建扶贫示范点,推进了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目前,该县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党建模式,已在巡检美丽乡村、蟒岭绿道、洛保一体等三个产业带创建了3个党建示范带,培育产业党建示范点100个,引领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党支部通过实施“党员带头干、拉着企业干、帮着社里干”的三干举措,努力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始终坚持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捆绑在企业和合作社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实现整体脱贫。
    “原来我们村上没有产业,群众没有收入,关键时候党员上,村支部就开会给每个党员干部压任务,像我主要是带头发展莲菜,带动了3户贫困户,副支书办养鸡厂,村主任搞核桃建园,村文书发展荷塘养鱼,每人带头领办一个产业,每个产业都吸纳贫困户,现在产业发展上路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日子都过好了,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摘掉了。”法官庙村党支部书记姚广东自豪地说。该村支部一班人还积极联系在外能人大户返现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村支部还把5个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为倒逼各级党员干部严纪律、正作风、抓党建、促脱贫,为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从8月份开始,商洛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聚焦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浮躁病、虚假病、懒惰病、扯皮病“四种病”27种表现,建立“月考季评、通报销号、跟踪落实、年底交账”的督查考核机制,细挖深查,边查边改,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有效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对中省市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提高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解决率、群众满意率。
    商洛的“党建领航脱贫攻坚”获得了中省关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商洛市委主要领导受邀,作了“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三带一创”出经验
    深冬时节,商洛农村大部分土地都已进入冬闲。然而,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一组贫困户齐秋凤与以往“春种秋收”不同的是,她一家的收成在这个冬天依然延续:种植特色农作物、在合作社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2009年11月,齐秋凤丈夫张善民因高血压病导致脑梗塞,进而引发半身不遂偏瘫,因要照看丈夫,不能远离,收入少,加上儿子上学欠债5万余元,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通过政府和包扶部门的牵线搭桥,她入股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长期在合作社养鸡场从事养鸡有了固定收入,还能年底分红。今年4月份,宏泰金银花合作社给她无偿提供黑花生种子100斤、两袋化肥,扶持他种了2亩黑花生,并签订回收协议,一年下来,她家总收入达到3.6万元。
    曾经的贫困户齐秋凤把土地变股金,自己摇身一变成股民不说,还就近转身成工人,这只是商洛“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带动贫困户快速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商洛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思路,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借鉴国有中小型企业股份公司改革的经验,围绕“三变、三化”的目标,即:通过流转把农民的土地、林地变成资本,把政府投入的各种涉农扶持资金变为股金,把农民变成股民,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商洛市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域推行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有效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覆盖带动70%左右产业脱贫贫困户依靠产业增收脱贫。
    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收益分红。按照“省市县联动、省供销社牵头、试点县参与、贫困户受益”的运作方式,精选丹凤华茂、洛南天玉、坤元三家企业作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00万元,采取“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在扶持企业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带动250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收益分红实现脱贫。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已扩大到7区县123个企业。
    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入社参股。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的思路,通过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促使园区、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参股分红、流转土地,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全市122个现代农业园区、7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依托市县区扶贫开发公司,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着力培育种养大户、营销大户,推行“政府+能人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农村创业能人和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发展各类产业大户4387户,带动1.5万户贫困户融入产业脱贫大军。
    创新金融普惠型扶贫机制。针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商洛市制定了《商洛市脱贫攻坚金融扶持办法》,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扶贫贴息贷款。同时还在全市73个产业协会开展互助资金担保试点。目前,全市共建立扶贫贷款储备金2.4亿元,撬动金融信贷资金22亿元,可为4.4万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1.02亿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扶持带动贫困户5.06万户。
    镇安县在帮扶地方特色产业上大胆探索,开发的“农户贷”和“产业贷”丰富了精准扶贫内容,找到了群众脱贫致富资金缺乏的突破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引起省内外相关部门关注。该县筹措5000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储备金,由农商行按照1:8的比例投放贷款,免担保、免抵押,重点支持贫困户和有扶贫带动效应的经济组织,落实致富项目5000多个,扶持带动65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目前全县有2家银行、4家保险公司参与金融扶贫,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构架。
    为了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商洛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大胆创新探索出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商洛模式”,直击贫困村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商洛7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未来几年享受到70亿元贷款的“民生大红包”。当前,此项工作正在我市7县区全面实施。这一样板模式不仅可以破解贫困地区群众翘首期盼已久、地方政府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基础建设问题,为商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也为全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如今,“三带一创”产业脱贫,正在我市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大贫困群众,正搭乘在产业这艘“大船”上,借力产业发展的“东风”,找到一条摆脱贫困、驶向小康幸福的快车道。
    西川现代农业产业脱贫示范园是我市“三带一创”扶贫模式落地开花的生动写照。柞水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以及国开行金融扶贫资金,一期投资3.5亿元,在西川流域建立西川现代农业产业脱贫示范园,按照“脱贫攻坚主战场、秦岭休闲养生谷”的定位,通过“产业园区+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最终将园区打造成高等级、高效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综合体。目前,园区特色产业区、健康养生区、现代科技园区等都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成为了柞水精准脱贫的助推器。
    商南县黑漆河村依托海鑫现代农业公司,成立了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从食用菌龙头企业暂借已接种好的香菇菌袋,免费统一入基地大棚管理,待贫困户出菇获益后,再偿还所欠菇袋成本资金。这种“借袋还菇”脱贫模式,深受群众欢迎,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等中省市领导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黑漆河村“借袋还菇”的基础上,商南县继而在全县推出了“借袋还菇”“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的四借四还产业脱贫“组合拳”,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再到市场培育,形成了企业跑市场、合作社建基地、贫困户管生产的一条龙产业链条,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地生根。
    “五个一批”显成效
    “一年前,走进大学校门,掌握一门技术技能,帮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梦想遥不可及,但市上出台的教育扶贫政策让我的梦想又出现在眼前。对于出生在一个因病、因学致贫家庭的我,上大学可以享受高额的两免一补政策,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班就读的马旭同学欣喜地说。马旭不是商洛教育技能扶贫的唯一受益者,和她一起享受免费就读商洛职院政策贫困家庭子女就达到719人。
    为了加快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步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商洛果断决策,出台《教育脱贫实施方案》,从2015年秋季开始,在全省率先出台贫困户子女免费接受高职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计划连续用5年时间由政府出资,每年资助300——400名家庭经济困难户及移民搬迁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录取、订单培养、创业就业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教育脱贫的新路子。
    市上还先后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办10期村文书、村医培训班,来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和文明建设,让更多贫困群众公平、公正享受政府更好的社会服务。
    在商洛山区,每个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各有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也千差万别。商洛市委、市政府紧扣中央的“五个一批”战略,对现行的涉农民生政策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十三五”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脱贫、教育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社会兜底等9个实战办法,对贫困村的情况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分析对症,逐村逐户落实“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村、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目前,全市共通过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4.3万户;搬迁贫困户2.11万户7.7万人;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9亿元,其中各类教育资助资金4亿元、教育项目建设资金2.9亿元,救助各类贫困学生46.68万人次,建设贫困镇村幼儿园11所,实施农村“全面改薄”项目58个,为贫困镇村招聘教师312名,交流轮岗教师198名;共向7.5万户贫困户发放生态补偿资金4300万元,安置贫困户1500多人,聘用贫困户护林员2800人;全市共实施农村低保4.01万户10.29万人、特困人员供养1.77万人、医疗救助5.43万人次、临时救助1.6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资金12148万元,医疗救助资金8791.5万元,社会临时救助资金2701.4万元。通过“五个一批”扶持,年度可实现13.38万人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