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山深处﹃核桃王﹄
文/图 赵晓翔 冯江慧
文章字数:4825
工作中的王中良
工人在分捡核桃
王中良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

经过深加工生产出品种多样的核桃产品
王中良的长胜贸易公司位于永丰镇街西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000㎡,内设有核桃加工车间2个、冷库1个和农产品资源培育部、产品收购部、产品销售部、质量检验科等,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电商运营中心
          
    在洛南县古城镇蒋河村,有一棵闻名全国的核桃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它就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的“核桃王”;而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农民“核桃王”。
    农民“核桃王”叫王中良,他从收“破烂”起家,将核桃产业发展到3500亩,年销售额1.8亿元,是陕西省目前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与河北养元“六个核桃”签订销售合同,与东北三省干果市场签订供货合同,为河北“养元智汇”、河南“佳美饮品”商洛供应总代理。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商洛市市委书记陈俊等省市领导曾到王中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视察,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破烂王”变“核桃王”
    “生在大山,长在果乡。从小就对家乡的核桃有特殊感情。”王中良说,自己的家乡洛南,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有一棵国家林业部授予的“中国核桃王”的核桃树,这些都让王中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王中良告诉我们,自己1978年出生于洛南县永丰镇街西村,小时候的他,特别喜爱果木,尤其喜爱核桃树,每到核桃栽种季,他就“央”着父母,带他一起上坡下塬栽种核桃树,帮忙刨坑、扶树,还从老远的地方弄来水为小树浇灌,每天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的查看小树生长情况,看小树长高没有,生虫子了没有,小树有没有开花挂果。
    小树一天天长高了,王中良也一天天长大了。抚摸着自己亲手栽种的小树,王中良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幸福。学习之余,在父母的陪同下,王中良渐渐学会了给核桃树剪枝、喷药、刨根施肥等科管技术。同时,王中良还常常关注核桃市场价格情况,不管是青皮核桃、带壳核桃,还是核桃仁价格,王中良都是“门儿清”。
    高中毕业后,一心想发展核桃产业的王中良,苦于没资金,只有四处奔波“讨生计”,他先后贩过菜、卖过调料、贩过药材,骑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过破烂,成为名副其实的“破烂王”……虽然没有挣上钱,但却练就了王中良一身不怕累、不怕苦、不怕脏的功夫,也养成了他“男儿处世、信誉为先”的良好处世处事风格。
    “如何才能将核桃产业做大?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如何才能引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看着家乡那一片片郁郁葱葱、枝头挂满果实的核桃树,看到家乡的优质核桃源源不断的运到山外,王中良感到迷茫,也很失落。
    “为何不将本地核桃进行加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洛南核桃产业品牌。”经过深思熟虑,王中良决心走核桃产业化发展之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创业“方向”的王中良,说干就干。起初,王中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了1万多元钱建了2亩核桃园,并用这些钱与人合伙走村入户收购核桃。
    当时,一辆破旧自行车、几个旧蛇皮袋、一杆秤就是王忠良的所有家当。带着这身“标配”,王中良几乎走遍了洛南的村村落落、沟沟岔岔,也帮他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创业“资本”。
    从自行车,到三轮车,再到后来的小型货运车……多少年的风雨历程,多少年的辛苦劳累,王中良硬是凭着这份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借着自己“男儿处世、信誉为先”的经营风格,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稳步攀升,从初期的上门收购,到后来合伙开门市部,再到后来单独多店经营,王中良的“核桃事业”越做越大。
    与“六个核桃”签约
    “靠自己单打独斗,单枪匹马,根本无法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也无法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王中良意识到要聚群众力量,采取“抱团取暖”方式,才能真正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2010年,王中良注资60万元,成立了专门从事核桃种植、购销、加工一体的洛南县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当时只有8名社员入社,诚信经营的理念,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和乡亲们的尊敬,吸引了远近广大核桃种植户前来交易,吸纳了当地一些贫困户前来务工,吸收了越来越多的社员入社,王中良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些资金,我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我与当地群众采取帮扶式、互助式发展。”王中良介绍。他通过流转土地方式,积极发展核桃种植,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了永丰镇刘村、马洼村、赵川村3500亩土地,有效提高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积极性,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在核桃苗成长阶段,王中良采取“林下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在核桃树苗中间套种丹参、贝母、连翘等药材,同时还种植了青松和万寿菊,有效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4年,王中良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多方筹集320万元成立长胜贸易公司,修建了核桃加工流水线,建成了3000平方米钢构加工厂房、3000立方米冷藏库,800平方米综合办公区,同时还购置了2台大型电动分路机、1套红外线色选机、4台配套运输带、4台比重机和2台大型高射喷雾器及各种核桃科管器械,今年又投资400余万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全面建成集育苗栽培、科管采收、晾晒挑拣、加工分级、装箱运输于一体的“产、加、运、销”的专业化核桃加工企业。同时,还设立了核桃展馆、农特产品展示厅、电子商务厅、会议培训室、合作社办公室、脱贫攻坚工作室、党支部办公室、产品分级工作室和产品加工车间,促使企业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之路。
    长胜贸易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运作模式,对群众的核桃实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价格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加工销售”,王中良凭着良好的信誉、质量可靠的产品,先后吸引了大批品牌企业前来签约、来投资。王中良在发展核桃规模种植同时,大力发展核桃产品加工,并对这些产品进行统一包装,他先后研发了枣夹核桃、琥珀核桃、核桃酥、夹心木茶等6个系列产品,对产品实行线上线下销售,线上建立电子商务厅,实行淘宝、微商等网络销售,线下设立农特产品展示厅,在各镇办建立产品销售店,接受顾客咨询和产品销售。
    王中良和他的长胜贸易公司先后与河北养元“六个核桃”饮品公司签订年4000吨的长年供货合同,与东北三省干果市场签订长年供货合同,为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河南“佳美饮品”作商洛核桃供应总代理,王中良带动丹凤、商州、山阳、镇安和洛南各镇核桃产业加工销售,产业迅猛发展。在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由当初的8户发展到368户,覆盖到永丰、四皓、洛源、保安等10多个镇50多个村,发展核桃3500亩,年销核桃5000吨,销核桃仁4000吨,销售额达1.8亿元。
    王中良和他的专业社,也荣获了多个第一。据洛南县农业局统计数据,洛南县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是目前陕西省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陕西省目前产值最高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先后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市级十大亮点企业、2015年全市经济指数增加企业,王中良表彰为全市创业带头人、载入洛南县人社局创业典型名人录,历届被当选为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
    2016年11月30日陕西省省长胡和平、9月22日商洛市市委书记陈俊等领导先后来到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对他的产品和企业进行了视察,并给予肯定。
    “我从收破烂开始,能走到今天,我真的很满足,实现了我的‘核桃’梦,我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帮助我的各级领导和乡亲们。”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王中良热泪盈眶。
    勇担“扶贫”使命
    “走的再远,不忘初心。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叫富。”王中良在自己的核桃产业获得发展同时,不忘初衷,决心带领贫困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使土地效益达到最大化,王中良积极探索,与贫困户走“互助帮扶”之路。据王中良介绍,他在流转土地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采取“群众投土地,合作社投树苗、化肥,利润平分”方式共同经营,核桃发展见效后,获取收益后与乡亲们共同平分,他先后在乡亲们的3000亩土地上投入15万元栽植核桃3万株,通过互助帮扶方式,大大降低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有效扩大了核桃产业发展的规模。
    王中良针对贫困户贫困状况,按照“扶在户上、扶在根上、扶在点上”的帮扶要求和“政府强链、生态选链、市场结链”的方式方法,因户施策,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贫困户变社员”的产业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模式,制定了“入股分红、劳务合同、土地流转、产品包销、技术培训、多种经营”等六种扶贫带动模式,先后有210户贫困户在他的合作社每户入股1万元,年按不低于8%的利润分红;长期安排140户贫困户在他的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收入60元左右。将210户贫困户的6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帮210户贫困户包销核桃300吨,每斤高于市场价格1元;通过带动发展产业模式,带动60户贫困户发展核桃种植;帮助43户贫困户在永丰镇太平村建成良种核桃园,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管理。目前,群众自主发展核桃150亩,户均收入近3万元。
    贫困户屈榜娃和大哥均有轻度智障,无劳动能力,家庭收入无着落,全家生活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王中良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请求屈榜娃的妻子到合作社务工,为她每月发放2000工资,并与屈榜娃一家形成互助发展模式,帮助他家积极发展核桃产业,同时还吸纳屈家5万元股金,促进了屈家尽快脱贫。
    贫困户余恩山,长年患病,家里无劳动力。王中良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吸纳5万元资金,年底按不低于4000元进行分红,对老余一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王中良的引领下,周边的刘村、刘沟村200多名贫困户,也都以“入股分红、入社务工”的互助发展模式加入合作社,既可以分红,还可按期领上工资,均可实现稳定脱贫。
    党建领航是旗帜、是方向!脱贫攻坚战中,王中良认真履行党员职责,肩负企业助推脱贫崇高使命,坚持依靠组织、坚持党建引领,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积极实施“双建双带双提升”工程,成立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建带产业、党员带贫困户,建立党员包抓贫困户制度,建立党员产业培训基地,定期对党员及贫困群众开展核桃栽植、科管、加工等方面技能知识培训,增强贫困户依托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实行支部党员包抓贫困户制度,支部7名党员共结对帮扶22户贫困户,结帮“穷亲”,不断提升精准脱贫工作的成效。
    “核桃王”的爱心情怀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大家庭的无私帮助,我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让世界更温暖。”获得成功的王中良,不断告诫自己。王中良是这样想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核桃废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有机肥料,他对于烤烟、瓜果、蔬菜的生长具有特殊的作用。2014年,王中良决定将80余吨价值40余万元的核桃废料全部免费送给全县烤烟、瓜果、蔬菜种植户。更为关键是,这80吨肥料全部由王中良免费送到洛源、灵口、古城、石门、保安、寺坡等镇群众的田间地头,而且分文不取。“真的感谢中良,有了这些肥料,我的烤烟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相当于为我省了1000多元化肥钱”灵口镇烟农刘民娃感激的说。
    “我正在为缺资金没项目发愁时,中良给我送来了几箱蜂,还请人专门给我进行技术培训,我的蜂儿现在发展的可好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受资助者王印玲、武档民等5户养蜂户高兴的说。王中良还为街西社区冀书红等25户群众资助了价值6000多元的核桃专用肥3吨。
    “一个人做公益,效果十分有限,今后我要借助义工组织等爱心平台,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王中良告诉我们。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王中良先后资助过多名贫困大学生,为多名贫困群众捐钱捐物,用他自己的满腔热忱积极回报社会。
    “年底前,我打算再拿出1.2万元,对20家贫困群众进行慰问,让他们也过个好年,过上好日子。”王中良在心里这样盘算着。
    王中良,一名朴朴实实的农民,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转身。他的创业事迹激励和鼓舞着当地的群众,他的善举唤起了人们的良知善心,他说自己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引领乡亲们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