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业园区提升镇安“脱贫速度”
——镇安县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考
文章字数:2322
    一边是如何帮助贫困户实现“造血式”脱贫,一边是如何帮助企业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寻找发展生机。能否把扶贫点的“输血”“造血”与企业生产、发展结合起来,让贫困农户和企业实现“双赢”?镇安县以培育发展壮大产业为主线,以稳定促进农民增收为轴心,创新推行“三带四联”脱贫攻坚新路径,实施三道加法,最终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精准脱贫。
    土地流转+上班族模式,给贫困户增收找“靠山”
    针对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产业链条短、技能无保障、市场竞争力弱等实际,镇安县探索实施“共建共享、援建支持、企业反哺、产业托管”四种成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不仅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而且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永乐街道办事处栗园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3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54户1384人,贫困户128户占36%。他们从中选择有意向流转土地的61户作为共建共享土地流转对象,一对一结对子,依托优势精准产业,确定了乡村旅游、豆类加工、土法编织等12个家庭单元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成立豆制品加工、畜禽养殖、农家乐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失地农民依靠流转土地林山收取“租金”、劳务打工“挣钱”、发展产业“增收”,将贫困户联结在产业链上,组建利益共同体,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目前,全县共发生土地流转面积3216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其中农户自发流转8500亩,占流转总量的26.4%。
    产业扶贫+合作社模式,让贫困户脱贫有“底气”
    产业薄弱,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就是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县上将发展的“靶”指向6.1万户贫困户,推出了以企业带、农户带、合作社带、联产、联业、联股、联营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四联”扶贫载体,将贫困户的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折价入股各种经营主体,变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贫困户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土地流转、就业打工、联合生产,实现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项目资金等整合量化,集中投入到经营主体形成股权,企业按照资金投入和股权比例,捆绑贫困农户,并按股权分红收益。县上还积极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市场、连基地、连农户,解决分散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镇安雪樱花魔芋食品有限公司整合成立陕西雪樱花物流有限公司、西安南山老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魔芋精粉加工厂、魔芋素食加工厂、鲜魔芋干制厂、魔芋研究所等6家企业,按照“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龙源魔芋种植、惠农魔芋种植、绿佳园魔芋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吸纳650余名农民为合作社成员。在全县11个镇办23个村建立魔芋产业园区5个,面积4万余亩,建种源基地1000亩,年产鲜魔芋1200万公斤,加工生产魔芋精粉5000吨,安置社会就业160余人,产值达3840万元,带动28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公司通过魔芋种植发展产业,让企业在当地扎根,寻找到了发展空间,也为贫困户产业扶贫开辟了一条“供销不愁”的致富路,让农户由“受血者”变成了“造血者”,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携手共赢。
    园区承载+精准化模式,为脱贫攻坚定“准星”
    镇安县从解决体制弊端和沉积问题入手,实行“职能部门包片、县级机关包镇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全县聘请12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组成专家组,结合精准扶贫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推出10项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建立回龙镇水源村大樱桃、云盖寺镇岩湾村烤烟育苗、达仁镇象园村茶叶、茅坪镇五福村精准扶贫循环农业等4个试验示范基地,选聘100名农业技术干部担任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包抓10户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至20户农民,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发展农业产业。回龙镇万寿村坚持“产业支撑、大户引领、合作社带动、企业联股联营”的思路,依托每户贫困户5万元扶贫贷款,按照“一户一法”原则,帮助群众发展壮大养鸡、养蜂、烤烟、中草药种植等发展基础好、规模大、效益高的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已支持贫困农户共同发展养鸡54户3500多只,养蜂31户450箱,烤烟12户240多亩,发展白芨、射干等中药材39户500多亩,种植核桃、樱桃等水杂果28户350多亩。
    县上以“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为抓手,瞄准业主筛选、资金筹措、土地流转、环境保障等“四要素”,在农村优先筛选有资金实力、有经济头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通过政策扶持和帮助,使其成为弄潮大市场的“舵手”,一批农字号项目打破工农界限,耦合产业链条,支撑起农业发展的大舞台,形成一批高效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培植了一大批土地承包大户。县上规划实施旅游服务、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立体农业4个产业带,重点发展林果、畜烟、茶桑、药芋、旅游五大脱贫产业。即打造以永乐、云镇、柴坪等7个镇为主的旅游服务产业带,以达仁、木王、庙沟等5个镇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以西口、茅坪回族镇等5个镇为主的生态养殖产业带,以高峰、铁厂、米粮等5个镇为主的立体农业产业带,在达仁、云盖寺、东川等镇发展茶叶基地2万多亩,带动周边1500多人就业。据统计,全县累计发展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认定国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市级5个、县级23个,新发展市级农业型龙头企业2个,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家。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是“造血”的源泉所在。镇安县通过园区承载,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据统计,到目前,全县又有6858户24567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朱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