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养鸡走上致路富
通讯员 郑红霞
文章字数:1396
    2013年的盛夏,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这位早已以自主创业致富而闻名遐迩的“女强人”。她叫杨雪莉,中等身材,端庄大方,衣着朴素,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看起来很普通,但举手投足间透射出一股阳光向上的激情和魅力。
    然而,普普通通的她,在人生旅途上,一路经历过红红火火的供销职员、背井离乡的打工族、回乡创业的“女强人”、筹资兴办实体的企业家,她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自信和胆识,以一股超凡的勇气和勤劳的双手,点亮了人生。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杨雪莉就职于供销系统,干着轻松体面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她被卷入了下岗职工队伍的行列。生活突然由平静走向跌宕,经济骤然拮据,给孩子买奶粉需要钱,房屋修缮需要钱,化肥种子需要钱。家里缺劳力,种田没技能,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无奈,她只能把年幼的孩子留给父母,与丈夫一起加入到了打工大军之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杨雪莉打工的北京一家养鸡场让她大开眼界,也成为她学习技术的启蒙学校,这家拥有50万只蛋鸡的规模养鸡场,年产鲜蛋5000吨,销售额达到300万元,该养鸡场采用先进的全自动化养殖生产线、先进的排污清洁设施,场区洁净、清新,产品规格型号分门别类,产品销售遍布周边各大院校、超市,与她所看到的本县鸡场有着天壤之别。3年后,杨雪莉不但有了6万多元积蓄,同时掌握了蛋鸡养殖技术,成为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眼界也大为开阔。杨雪莉考虑到年幼的孩子需要教育,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毅然辞别了给她下岗后再就业第一桶金的养殖场,决心回家创业,在广阔农村放飞梦想,书写人生辉煌的新篇章。
    2006年,杨雪莉在洛南城关开办了一家面粉加工厂,效益还算不错,可惜2007年下半年西城区改造被拆迁了。随后的一年里,她先后收过粮食、卖过农资,收入虽能养家糊口,却难以实现她心中的创业梦。2008年,她在原石门粮站租用了三栋粮库,建起小规模养鸡场,一年时间,收入5万元。初战告捷,但她并不满足,她要建设石门镇一流的自动蛋鸡养殖生产线,实现自己致富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梦想。2009年8月,杨雪莉在石门镇刘家村三组一条山沟里流转土地20亩,签约20年,到山东、河北等养殖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聘请专家为养殖场设计,租用大型挖掘机、推土机开工建设,很快建成了可存栏5万只的标准化养鸡场,当年养鸡4万只,是当初养鸡数量的4倍,日产蛋1.9吨,年总产量700余吨,销售收入490多万元,净利润60万元。
    2015年,杨雪莉又贷款20万元,把养鸡场规模扩大到10万只,生产日趋规范。目前,石门镇养鸡大户发展到60余户,蛋鸡存栏33万只,成为全县养鸡大户最多的镇,还辐射带动了北路多个镇的蛋鸡产业发展。巡检镇地域偏僻,山大沟深,农民经济来源渠道窄,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短短几年,养鸡大户迅速发展到40多户,蛋鸡存栏达13万只,年增加群众收入200余万元。
    致富不忘邻里乡亲。杨雪莉的养鸡场安排贫困家庭人员15人就业,月工资平均1800元,让他们足不出村就有稳定的收入。在她的带动下,石门镇先后建成现代化养鸡场6家,4家已改造成自动化养鸡设施。她不断总结养鸡经验,不但自费和省内外的养鸡大户交流学习,到各个饲养场参加养鸡培训班学习。经常为周边养鸡户答疑解惑,及时与周边养殖户沟通、分享养鸡产业的新动态,降低大家的养殖风险。
    2014年,杨雪莉被石门镇评为科技能手,当年被洛南县政府评为首届劳动模范,被商洛市妇联评为商洛市“三八”红旗手。2016年她被商洛市女企协评为“优秀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