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甪峰的呼唤
文/图 姜世福
文章字数:1703

         
    商南有座名山,名曰“甪峰”,取名来自著名的“商山四皓”之一甪里先生,相传甪里在此山隐居,故名“甪峰”。从商南县城文化广场向西北方向观望,远处最高的山峰便是“甪峰”。甪峰海拔高度一千六百多米,远看甪峰,有并列两个山头,大小形状十分相似,丰满圆韵,让人浮想联翩,民间戏称“双乳峰”“双尖”“双巅”。
    虽居于商南,然主客观原因,想探甪峰一直一拖再拖,直到树叶落尽,草木枯黄的冬季方才成行。周五晚相约,富中、富民、红旗和我,周六早8点从县城驱车前往目的地。很快我们来到了有故事的曹营古街,找个人家停好车,带着对商山四皓的敬仰之情,我们开始探寻甪里隐居之山峰。
    据史料载记,甪里先生,名周术,字元道,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商山四皓”之一,他们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有了甪里隐居此峰的传说,古往今来不少的文人骚客不畏艰险来此山探险探秘。
    富民和红旗各背一个大背包,富中手提一瓶茶叶水,我手提一把镰刀。我们时不时向站在路旁充满好奇的村民询问着攀爬甪峰的路径,沿着村民指引的方向,一路向上,路过一村又一家。家家门前都有香菇大棚,屋檐下晾晒着香菇,看门狗见有生人路过,便使出浑身解数狂吠乱扑。不过这种家养柴狗,只是借着主人“狗仗人势”吼叫吼叫而已,只要你一猫腰假装拾起一个石头向它扔去,这狗便落荒而逃。每路过一家,都有村民好奇的看着我们,富中有着与村民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几句话便与村民套上了近乎,想知道的和不想知道的也都在交谈中了然于胸。这个地方叫“东沟组”,这里叫“朝阳沟”,这里都是朱姓人家,这里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在外工作,这里人不重视文化教育,贫穷落后世代相传,等等。三句话不离本行,四个搞教育的“老男人”为这里的村民唱起了“咏叹调”。
    走过村庄,进入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坡道越来越陡,脚踏落叶覆盖的小道,犹如踩在积雪上,有种飘飘的感觉,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时,我随身携带的镰刀发挥了作用,就地取材给每人制作了一根登山杖,“三条腿”登山就轻松了很多。
    一路披荆斩棘,翻过一座山梁,道路变得平坦了。一大片桦栗树“赤裸裸”的守护着这片土地,落叶铺满大地,金黄一片,四个“老男人”像孩子一样扑倒在树叶上,完全忘记了“师道尊严”,尽情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席梦思”。富中很讲究,树叶子也要弄的整齐匀称方才躺上去。躺在树叶上,仰望天空,感受天当房地当床无限惬意的舒坦。
    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继续向上攀爬。走在山梁上,路边出现了几个被砍伐之后留下的大树桩,这一定是山下村民种香菇伐树的结果。万幸的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树木开始成林,大树也越来越多。富中童心又起,只见他吊在一根大树枝上,努力爬树,这是一棵奇形怪状的大树,我们惊呼,劝他还是不要冒险了,说话间,他已经把自己挂在了树上,还摆出了各种动作让我们拍照留念。
    虽是萧条的冬季,但这里到处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冬天的大山树林,虽没有郁郁葱葱的生机,但能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山的伟岸,树的风骨和石的坚毅。离峰顶越来越近,悬崖峭壁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峭壁上那棵“人”字形的迎客松,显得格外耀眼,富中掏出了手机对着迎客松不断地拍照,似乎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这一抹绿色,让人看到了希望,充满了幻想。从峭壁下陡峭狭窄的小路走过,眼前出现了嶙峋怪石,天外来石,摇摇欲坠,让人心生恐惧。令人惊奇的是,在怪石上有一座破败的小庙,看残垣断壁绝非近代人所为,严重风化的青砖还能依稀看到与近代青砖的不同。小庙门面向主峰,左面右面后面都是悬崖峭壁,庙里没有神像,看不出是为哪个神仙修的庙,看来“破四旧”这里也没有幸免。我们在夹石中继续向上攀爬,接近峰顶,又看到了丛生杂草,峰顶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院墙,青砖围成的院墙残缺不全,从弓形门中进去,与人齐高的丝茅草完全覆盖了院落,一间由青砖黑瓦盖成的小房子,坐北朝南,三面临崖,遥望商南县城。院门前有一棵与小房子同样古老的松树,看树身,被刀劈过,被火烧过,但他依然很茂盛,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登到山顶,和山成为一体,人就会变得高大起来,心胸也变得宽广起来。
    有故事的甪峰,我们完成了来看您的愿望,我们真希望这里能够得到保护性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