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秦岭深处柿子香
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
文章字数:3506





    每到秋冬时节,在商洛山涧沟壑、原野地畔,红艳艳的柿子,如一只只红色的小灯笼,耀眼地悬挂在冬日苍茫的天地间,成为秦岭山中特异而醒目的一道风景——
    这一风景不仅仅停留在人们的感官层面,还牢牢地构筑在人们的心间,因为它是当地蕴藏的重要资源。从文化上来讲,它是北宋诗人张仲殊笔下“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般穿越历史的“柿香”;从历史上来讲,它是当地百姓千年栽培及利用的辛勤记录;从产业上来讲,它更是带动发展、驱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战列舰”……
    近年来,“柿子资源”在当地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人投身于柿子产业,正在把物种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且探索出多条资源转化的创新之路。商州区金陵寺镇杨口村村民杨俊锋就是一例,多年来,其潜心柿子的开发和研究,将柿子酿制成柿子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资源转化“柿”不容缓
    几场寒霜降临,商洛山间满山遍野的柿子成熟了,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煞是好看!据不完全统计,商洛这片土地上有柿子树近200万株,年产柿子可达6-8万多吨。
    与此同时,在产量之外,商洛柿子资源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商洛,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平均无霜期在215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760毫米,日夜温差大,土壤呈酸性,尤其适合柿子生长。而商洛的柿子更是以品种多、营养丰富而著称。诸如,磨盘柿子、火罐柿子、面柿子、水柿子,等等,人们根据不同的口味和爱好将其制作成暖柿子、柿子饼、柿子馍等,是招待宾朋的上佳食物。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因此常吃柿子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然而,与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任由柿子挂在树上,经受风吹雨打,沦为鸟儿的美食一样,如今,对于柿子资源的充分开掘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且正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点。据悉,在目前商洛每年6-8万多吨的产量中,开发利用的不到1万吨。不少柿子树的生长属于放任自由型,缺乏科管意识,品种杂、树龄老化、产量低。加之投资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深加工企业,柿子利用率不到20%,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到2000万元。对于如何将柿子这种资源进行有效转化,成为人们的探索及奋斗目标。
    让铁杆庄稼“柿价”突出
    “天高云淡,红彤彤的柿子树下,一位老人拿着竹竿晃晃悠悠地摘下一颗颗柿子,往树底下筐子里装。周围的孩子们叽叽喳喳,一起分享着胜利的果实。”这样的场景,我们常常可见。在杨俊锋的老家金陵寺,柿子资源特别丰富,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在他的记忆里,门前庄稼地里就有两棵柿子树,虽然称不上参天,但岁数却不短。打他记事起,这两棵柿子树就伴随着他的成长。柿子不仅成了他儿时的乐趣,还是他充饥时的“宝贝”,那时候正长身体,常常不到饭点就饿了,母亲就会给他摘上几颗柿子充饥,他也会喊上小伙伴们,一起抱着摇柿子树,期望能掉下来几个熟柿子。家乡的人也习惯性地称柿子树为“铁杆庄稼”,因为它的根系十分发达,耐寒耐旱抗病虫害,无论在怎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都能结出一树的柿子供人享用。霜降以后,老人们慢悠悠地将成熟的柿子一颗颗摘下来,再串起来,挂在屋檐下,红红的一片,干活累了、饿了,摘下几颗放在嘴里,透心的凉、甜!也期望着生活能像这一片柿子一样,红红火火。在当地人普遍的记忆中,商洛柿子熟了,家的味道就浓了。因为一到秋天,柿子变红的时候,母亲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年长的妇女们带上夹柿子的杆子和笼,叫上孩子们一起去摘柿子,摘上几笼回来,洗净,做成暖柿子,吃起来脆、甜,而且清爽可口。
 这时,香味扑鼻的暖柿子就会拿给左邻右舍,大家伙一起分着吃,共享一年的幸福滋味。等闲下来时,母亲们就会叫上孩子们帮忙,将连着短树枝的柿子串在一起,挂起来吊在房檐下,时不时可以让孩子们摘着吃。当然,柿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吃法,就是做成柿饼,可以作为休闲食品,味道甜而不腻,相当可口。对于要远走的客人,母亲便为其准备柿饼,还要再装上些核桃,让其家人也能品尝到商洛山中的佳品。“铁杆庄稼”在商洛的文化积淀中,不仅仅是农作物、是山果野味,更是浓浓的牵挂和乡愁。在产业转化的过程,这样寄托着当地情感的“明信片”依然不断地寄向远方,成为商洛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红彤彤的小柿子的价值还在不断放大……
    背靠资源“明晰”创业路径
    今年42岁的杨俊锋,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有着丰富的经历。商洛技校毕业的他,当过冶炼厂的厂长,开过砖厂、经营过煤厂,但都因为市场不景气,缺乏经验创业失败了,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直到2006年,他发现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便开始涉足水、电、暖、气工程安装,两年之后,他还清了欠下的债务。
    2008年,杨俊锋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他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让家乡人跟着他一起致富。“商洛的柿子资源相当丰富,为何不能将其进行开发,做成像核桃、板栗一样农特产品呢?”历经过多次失败的他看到其他行业日趋艰难,觉察到商洛柿子产业前景大有可为,而他的家乡金陵寺柿子资源丰富,特别是他在各大城市调研后发现,人们非常注重健康、注重有机绿色食品,更坚定了他开发柿子产业的信心。于是,早在2009年,杨俊锋便在老家的一片空地里,购置了200多口大瓮,进行柿子醋的前期实验、产品研发等大量工作。
    其实,柿子的开发利用在杨俊锋的老家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叔父慧明禅师,在朱元璋未登基前云游至商洛山中,看见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随与弟子将一东汉时期的古寺庙进行修缮,延续香火。朱元璋登基以后,派人遍寻天下找其叔父下落,终于在商州上秦川古寺庙寻访到朱皇叔。意在皇都金陵新修寺庙让其前去主持,无奈皇叔留恋故处不愿意去,并让人带去寺院自酿的柿子醋贡与皇帝。朱皇帝尝后龙颜大悦,御赐良田千顷,御赐金银珠宝无数,并御笔亲写“金陵古刹”,将柿子醋起名为“柿子油”,意为十分珍贵。
    历经千年的沉淀,柿子醋的加工技术在金陵寺已经相当成熟。杨俊锋立足柿子醋,以此为切入点,开始了柿子产品的开发、前期的实验,同时,他也看到了传统酿醋的一些不足,规模小、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卫生安全不达标等都严重制约了柿子醋的品质和质量。看到问题以后,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商洛质检所等部门请来专家教授,对设备、工艺、技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杨俊锋的柿子醋厂建成综合办公楼270平方米、生产包装车间、检测检验中心1200平方米,13个单体200立方米陈酿罐,完成了水、电、路、绿化等部分附属设施。并收储柿子1600吨,产成品优质柿子醋1000吨。已直接解决就业60人,间接带动运输业、建筑业等务工人员80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达300万元。
    深研一面“柿值”带动一方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经过前几年的不断试验、完善,杨俊锋改变了传统柿子醋的酿法,产品品质也得到了提升。为了生产出能够代表商洛最优质的柿子醋,他没有过多研发其他产品,一心一意做柿子醋。
    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诚实守信的经营,杨俊锋从创办的商洛绿康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挖到了第一桶金,并带动了周围相当一部分人走向致富路。运输业个体户商州区金陵寺镇杨口村村民葛刚,仅去年,为建设中的优质柿子醋生产项目拉运各种材料,一共挣了3万多元钱。在家闲着的商州区金陵寺镇杨口村村民杨彬,去年在这里干建筑小工活,挣了8000多元钱。建设的优质柿子醋生产线项目,不仅给当地运输业、建筑业等务工人员增加了收入,而且解决了周边群众的柿子滞销难题。该镇杨口村村民贠永利家有3棵柿子树,都是大树。前几年卖不出去,柿子全坏在树上。去年以每斤6毛钱卖给商洛绿康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棵树就收入了945元。村民杨红超家有2棵比较小的柿子树,去年摘的柿子就卖了215元。
    一个月前,杨俊锋将去年生产的柿子醋投放到市场上,顷刻间销售了300多吨,实现销售额500多万元。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销路逐渐打开,杨俊锋的信心也越来越大。在生产中,他发现柿子渣当中还有30%的有效成分还没有被利用,前不久又新建了一个二次发酵车间。由于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商州区相关领导在对企业进行调研后认为:要把柿子产业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开发,把企业的发展与更多的贫困户进行捆绑,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下一步,杨俊锋打算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将柿子的需求量扩大到1.5万吨左右,实现产值过亿元。结合金陵寺独有的地域文化、地域优势,打造吃、购、娱为一天的农业观光项目。此外,开发柿子酒、柿叶茶、柿子果汁等饮料产品,真正让全身是宝的柿子得到全面的开发,转化为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更多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