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棣花古镇感受文化年味
文/图 记者 李亮 谢非
文章字数:5217
热闹的棣花集市
棣花集市上,当地人梁学正在给小孩买新衣服,小孩看到镜头高兴地摆了个pose。

正月里不理发,这是棣花人讲究的一个习俗,因而集市上等待理发的人很多。
很多农村人讲究过年添碗,集市上到处都是买碗的人。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两只鸡,陈榜劳的鸡根本不愁卖,一早上都是乐呵呵的。
       
    “梦回宋金边城,漫步清风老街,也曾深深眷恋,丹江柳摇曳,棠棣花烂漫,白云悠悠,蓝天无边,莺飞蝶舞的荷塘,醉了神仙。”一首《棣花之恋》,悠扬动听,将多少人的心神牵引到美丽的荷花池边。青山绿水,秦雄楚秀,蛙鼓鱼跃,荷叶田田,风景美丽如画,快乐沁人心田。这里是丹凤县棣花镇,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历史文化形态在此交融,金代二郎庙、宋金分界及圣庙神修、魁楼映瑞等“八景十观”在这里展现。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故事,享不尽的年味,春节,就来棣花。
    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名镇
    相传,当年秦始皇沿着商於古道东征攻打襄阳时,久攻不破,便请出了他的三妃子,也就是非常美丽、能征善战的苏娘娘。苏娘娘替皇帝出征路过此地,为轻装上阵,将头上錾有棠棣花图案的金钗等头饰寄于棣花神庙,并信手从庙前棠棣树下采下一枝,插入神前水瓶,祝曰:“花未蔫,我即还”。果然未等花蔫,她即凯旋。巧合的是,苏娘娘头饰上凿刻的是棠棣花,而当地漫山遍野长的也是这花。自此,当地就被称为“棣花”或“寄花”。棣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花呢?对此说法不一。按当地的说法,棣花就是野梨花,开白色小花,果实不大,微酸甜。棣花镇的名称也是来源于此。
    棣花,古时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大驿站,名“棣花驿”。古代交通不便,出行难免舟车劳顿,驿站就是供人暂时歇脚的一个重要停留点。据传,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位差官叫杨虞卿,曾在棣花驿住了一晚,因为梦到了自己的兄弟而写了一首《梦兄弟》的诗。公元820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回长安,下榻棣华驿,听说了这件事后,题了一首《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公元824年,白居易被贬为杭州刺史,再次路过棣花,下榻棣花驿,见到4年前自己和杨八的诗,不由百感交集,又写了一首《赴杭重宿棣花驿见杨八旧诗一绝》:“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这间小小的驿站,盛满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离愁与思念。
    古时棣花驿,如今称之为丹凤县棣花镇,这里孕育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贾平凹,走出了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等诸多领域的佼佼者。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平凹文化、古道文化、宋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驿站文化成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代表符号。围绕棣花创作的《棣花之恋》旅游形象歌曲,已被社会各界广泛传唱。棣花高台芯子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棣花红色文化突出,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徳芳曾接应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进入陕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撰文题词。2016年,棣花镇被评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棣花旅游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
    在这里,可观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花卉植物博览园“西部花都”,体验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带上的边塞风情“宋金边城”,欣赏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荷塘月色”,探寻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的原形地清风老街,参观被称为当代文化人的朝圣地和灵感激发地的平凹艺苑。这是一个撒落了一地诗词散文、在历史长河里熠熠闪光的文化名镇,又是一个宋金在此鏖战、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中原突围转战的厚重的历史之镇。如今,这里千亩荷塘碧叶遮天,西部花都竞相争艳,宋金边城风光再现,清风街上书香扑面,更是一个让人倍加留恋的地方。
    棣花老街展现的浓浓年味
    春节对于不同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它是记忆中期待已久的新衣服,是握在手里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是一桌飘香的饭菜,更是一家人团圆的浓浓亲情。再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的棣花人怎样描述着对年的期盼:“你看现在我们这里发展的多好,啥都不愁,就等着娃们回来,一家人吃吃喝喝,又说又笑。”
    农历腊月十九(1月16日),正逢棣花集,一行人穿梭在热闹的集市上,放眼望去,长长的街道上挤满了赶集的人。菜摊、肉摊、水果摊、杂货摊、电器铺子、超市等各种商家前没有一点可以站立的空隙,更不用说灯笼和春联这些带有浓浓年味的物品十分热销。“年就是越麻烦越好,买鸡、鱼、牛肉、猪肉……啥都要买。”这是73岁的魏雄娃对于年的理解。“过去的人都可怜,过春节吃上一碗米饭就萝卜,已经是很享福的了,家家户户什么都不缺,想买啥买啥,大家都想着越丰富越好。”魏雄娃说。
    在一个简易的红色帐篷下,一个中年理发师正在给一个老人理发,旁边坐着五六个等候的老人,其中一个就是魏雄娃。一说起过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理发是年前准备的一件大事,老一辈人就有讲究,正月不出不理发,大家都是挤着年前来把发一理。”“我们这里还有添碗的习俗,每年过年添些碗,数量必须是双数,希只鸡,望来年添福添寿。一会我就要去买呀。”老人笑着说道。“过年还有社火表演,我们这里的社火特别好看,到时你也来一起看。”热情的大爷邀请着外地来的客人。向前走着,发现一大堆人围成了一个圈,我们带着好奇心看了一会,才知道大家都是等着买鸡。“现在过年每家至少买两只鸡,这个人是陈家沟的,鸡都是他散养的,好得很。”热心群众解答着记者的疑问。卖鸡的人叫陈榜劳,是棣花镇陈家沟人,附近群众都知道鸡是他在山上放养的,所以争先恐后购买。“我这鸡就不愁卖,就年前这段时间,都卖了上万元了。”陈榜劳乐呵呵地说。陈榜劳今年55岁,有3个女儿,老大老二嫁到了西安,老三也在西安打工,他的妻子在西安给大女儿看娃,除了每年10月份做网购的女儿十分忙碌时,他去帮忙一段时间,基本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承包了山上的一片地养鸡,政府政策好,把农民的地高价租回去,承包时又低价租给农民。”陈榜劳说。他的妻子和小女儿前几天刚回家,小女儿很长时间没回来了,看到家乡的变化甚是惊喜,漫山遍野的葡萄树,附近还有樱桃园和核桃园,绕山的自行车道、亭子、葡萄酒庄等都让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女儿前几天还告诉我,她给西安的同事说她是棣花人,大家都称赞呢,说棣,一花是个好地方,他们都要来玩。”陈榜劳骄傲地说着。陈榜劳还低声告诉记者,一会准备去换些新钱,过年给外孙发压岁钱,3个娃,每人500元。“十几年前还是5元10元呢,你看现在生活多好。”他说。
    李昱澎是土生土长的棣花人,如今在棣花镇政府上班,对于春节他也有自己的感触。“小时候过春节,不像现在村里有路灯,一到除夕晚上,小孩子都会提着家长用纸糊的灯笼在村子里转,村庄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红光,特别漂亮。”李昱澎说,“初一吃饺子时,父母总会包些分分钱,谁吃到了就说明谁有福气。”今年30出头的他,仍对春节有着浓浓的期盼,“那些小时候的玩伴,现在都在外地生活,他们的孩子也都跟着父母在外面,过年时,大家都会回来,很多人聚在一起,非常热闹。”对于李昱澎而言,春节就是一份和亲人、朋友团聚的浓浓的喜悦。
    据李昱澎介绍,近年来,棣花镇依托镇域资源,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商於古道景区开发建设进行融合发展,按照“宜居性、接待性和产业功能性”要求,以“一核一环两带三区”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了“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贾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棣花驿站群、棣花秀苑、花海景观、生态河堤、核桃主题公园和民居改造等新型旅游项目,复活了棣花驿站、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镇区骨架由原来的2.81平方公里扩大到5.27平方公里。“常年在外的棣花人,回来后都很感慨家乡的变化,很多人打算留在家乡创业致富。”李昱澎说。
    精彩纷呈的棣花社火
    在棣花镇宣传干部许卫朝的帮助下,记者见到了棣花社区支书雷福朝。这位当了30多年村支书的基层干部,见证了棣花近年来的发展和变迁,同时也对棣花人过年的文化活动和习俗非常了解。“这里过年最值得一说的还是社火表演,远近闻名,也曾获得了多个奖项。”雷福朝说。
    按照商洛的年俗,大年初一到初五是相互拜年的时间。初五也称“破日”,过了“破日”就开始闹社火,棣花常常不到初五就开始闹。“社”古时指土地神,社火有祭祀、祝福之意。经过历代传承发展,如今社火已演变成民间传统的春节庆典狂欢活动。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乃至上千人。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雷福朝介绍说,棣花社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以宋金文化和李白、白居易下榻棣花的历史文化为题材,另一部分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现代文化为题材,第三部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题材。“棣花社火呈现出很多特点,一是队伍庞大,全社区16个居民小组,一组是一朵,每一组都有很多村民参与,表演人数2000多人。二是内容丰富,社区有3套锣鼓,锣鼓的鼓点是具有陕南特色的三起三落式。三是排列次序到位,前面是牌楼,上面写着诸如‘棣花社火2017’的字样,之后是两条龙开道,一条龙长度20米,最少需30人抬,龙还能喷水,喷到谁就预示着谁来年运气好,也谓风调雨顺之意。后面便是锣鼓、长号、秧歌等,全长1.5公里。”雷福朝说。
    据介绍,棣花社火已有300年历史,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提高,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社火表演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党的政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比如去年所表现的‘土生土长的贾平凹’,一本大书的角落里站立着一个戴着鸭舌帽、装扮类似于贾平凹的小孩,书的封面是秦腔的字样。”雷福朝说。
    往年,棣花社火都是集中在一起表演,队伍庞大,加上观看人数有两三万人,今年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吸引游客,雷福朝初步的打算是,分散表演,各有主题,或以休闲度假,或以商贸开发,或以观光旅游为主。“未来,要把棣花社火打造成文化旅游景区的产业,做精做细,把春节表演的短暂性转化为在景区表演拉动游客的长期性,使游客身临景区时既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还能感受到锣鼓、秧歌所表现出的热闹气氛。”雷福朝告诉记者。
    除了精彩纷呈的棣花社火表演,记者从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管委会了解到,春节期间,棣花文化旅游景区将有多种文化活动向游客呈现,正月初三、初四在棣花古镇戏楼举办刘家河民俗演出,初五、初六是棣花中街社区民俗演出,初七、初八、初九是县剧团戏曲演出,初十是老男孩乐队演出,十一是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员工演出,十二、十三是社火民俗演出,一直到正月十五晚,文化活动不断,精彩节目不断,一定会给游客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棣花年味。
    贾平凹笔下的棣花春节风情
    “在我的户口本上,写着出生于陕西丹凤县的棣花镇东街村,其实我是生在距东街村二十五里外的金盆村。”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其2014年出版的作品《老生》中,这样介绍自己,同时再度向世人展示了棣花镇的年俗,比如除夕夜里用点灯的方式进行祭祖和怀念。贾平凹在《老生》的后记里这样写道:“三年前(2011年)的春节,我回了一趟棣花镇,除夕夜里到祖坟上点灯,这是故乡重要的风俗,如果谁家的祖坟上没有点灯,那就是这家绝户了。”
    与此同时,对于棣花镇春节的习俗,贾平凹在其多篇著作中均有介绍,比如在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里就有对腊月风情的描述:“正是腊月天里,‘腊八’已过,家家开张营业,或是筹办年货。有的将一切家什搬上街道,登高趴底地扫尘刷墙;有的在烟腾雾罩地做豆腐、酿米酒;更多的是一群一伙地在逛街……”春节期间的棣花镇更加热闹。在书中,贾平凹写道:“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三,依照风俗,社火从这一天开始,一直要闹过十六。经过全公社动员、安排,这天上午,川道地的各村就响起锣鼓,十点左右,各路社火芯子抬出来,往镇街上集中。芯子是千奇百怪的造型,观看的人群拥着挤后地包围,镇子上、镇子附近的村子,几乎是老少倾出,家家锁门。远处的山民们,也有半夜打着灯笼火把,走几十里路赶来的。小小的镇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几乎要将镇街两旁的房舍挤倒似的。各家铺店,更是门里门外都是人。烟、酒、鞭炮、蜡烛、红纸、糖果、点心,一瓶一包地货物卖出去,一把一堆的钱票收回来。”
    同样是在小说《腊月·正月》里,有关闹新春的文化记忆比比皆是。“每年春节的夜晚,几十人的狮子队,要到一些人家去热闹,这种热闹名叫喝彩。凡是被喝彩的人家,是很体面的,主人则是要放鞭炮,送两瓶好酒、两条好烟,还要在狮子头上系一条三尺长的红绸。因此,这种喝彩,并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受得的,都是主人家事先来联系,晚上才有目标的去的。”
    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秦腔》,是一部史诗般的小说,书写了被现代化、城市化趋势冲击下的当代中国农村。贾平凹“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细腻地描画出当代中国农村里的价值观念、社会发展、人文环境和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同时用饱含情感的笔调描写了家乡的年俗与风情。他在文中提及,过年整个家族一起吃,挨家挨户去吃,认为这样吃年饭最能体现家风,平时许多事情也都是家族里自行解决,这就是建立在血缘、伦理根基上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