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真帮实扶奔小康
——商州区纪委监察局帮扶夜村镇何家塬村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字数:3779
  隆冬时节,走进商州区夜村镇何家塬村,一条条崭新宽阔的致富道路连接起一座座整修一新的农家小院,亭台廊坊,垂柳依依,池水盈盈,处处一派幸福和谐新气象。
  何家塬村是商州区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的4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区纪委监察局便与何家塬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与215户贫困户搭成了“亲家”。
  2016年12月20日,记者来到何家塬村,72岁的赵翻身老人告诉笔者,“我们现在生活的很滋润,不愁吃、不缺穿,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高兴地说,通过区、镇、村三级跟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他家靠养鸡、养蜂和种植中药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5400元,他第一个带头在《贫困户退出确认表》上签名并按了手印。
  和赵翻身一样,2016年,何家塬村共有17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占全村贫困户的87%,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而这一改变,正是从全区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区纪委监察局结对帮扶何家塬村后开始的。
  如今,何家塬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药材种植、林果建园、鼯鼠养殖、蛋鸡养殖、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孕育着群众的脱贫希望。区纪委监察局脱贫攻坚驻村干部洒下的辛勤汗水,化成了何家塬村的美丽蜕变。
  民生为重,枝叶关情;攻坚一年,脱贫摘帽。商州区纪委监察局在何家塬村真帮实扶,“扶”出了村庄新面貌,“扶”出了群众新生活。
  真帮:“三条线”工作法,结对认亲办实事
  “我所包扶的3户贫困户中最困难的一户户主叫王继承,家有5口人,母亲患有直肠癌,已经3次化疗,大女儿患了白血病,经常奔波于西安、北京治疗,家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小女儿只有两岁,妻子既要照顾患病的婆婆和大女儿,还要管好小女儿,全家仅靠王继承一人的务工收入维持生计。”在区纪委召开的第一次结对帮扶工作汇报会上,包扶干部杨莎一口气汇报了自己所包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像杨莎这样,区纪委40名干部职工对自己所包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能够做到“一口清”。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对象、精准服务,只有做到了解情况“一口清”,才能做到精准服务“一心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区纪委创新推行“三个驻村工作队分片包抓、40名机关干部帮扶到户、一个长期驻村工作组蹲点发展产业”的“三条线”运作机制。委局机关40名干部分组编入3个包扶工作队,对全村200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工作队坚持每月进村工作一次,工作时间不少于3至5天,包扶干部与包扶户长期保持联系,每月至少入户2次;长期驻村工作组由一名正科级领导任队长,成员为派驻第一书记和两名年轻后备干部,坚持每月在村开展工作20天以上,与单位业务工作完全脱离,专职专责抓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人在心安。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良心感受民生。驻村工作组组长张玉芳深有感触,“在实际走访中,我们接触到的贫困户有的是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有的是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起的因病致贫户,还有的是智力低下、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或五保户,他们的住房和卫生条件很差,生活相当艰苦。这就要求我们包扶干部带着感情去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早在2016年8月,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曾这样评价区纪委监察局在何家塬村的长期驻村扶贫工作:“区纪委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实、工作实、措施实,很值得区直其他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如果我们各部门都能像区纪委这样去抓,相信脱贫攻坚任务定会如期完成!”
  干部饱含真情的脚印终会“驻”进贫困群众的心里。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坚持不懈的工作,包扶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感情更加融洽了。“以前觉得干部高高在上,和老百姓距离很远,不把农民放在眼里,他们来到村里之后才发现个个都和善、亲切。他们的工作确实是做到我们贫困群众心坎里了。”村民何宝安对工作队很是赞赏。
  实扶: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
  “开春的洋芋种子解决了,肥料也有了,鸡的饲料够吃三个月了,养的鼯鼠也销出去了……区纪委干部的包扶很暖心!”贫困户李学军一家满是感激。
  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结对包扶工作开展以来,区纪委广大包扶干部始终从解决贫困户眼前的一个个小难题入手,以一个个雪中送炭的“微行动”温暖着贫困户的心。
  贫困户于俊书妻子患有中度脑梗,两个女儿正在上大学。为了治病和孩子上学,东挪西借欠了不少债。相继包扶他家的区纪委副书记赵晓红、常委王永红多次上门了解治疗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帮他申请了临时生活救助和大学生生活救助,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他的两个女儿解决了每月的生活费,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春节前夕,区纪委组织委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何家塬村,为215户贫困户送去春联,为25户特困户送去米、面、油等年货。去年“三八”节前夕,还组织机关干部为贫困户捐款4000多元,联合区妇联会对8户困难妇女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现场发放慰问金2400元,被子10床。在“端午节”前夕开展了为贫困户“送清凉“活动,区纪委三名副书记带队为16户特困户送去了糯米、白糖、粳米、食用油。在汛期来临之际,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区防汛办联系,为村上争取到防汛沙袋1000条,做到防患于未然。将解决贫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列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助学5人次,帮助苏刚勋、任社会等8户贫困家庭申报享受了贫困学生救助,贫困户无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脱贫攻坚,要把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统筹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区纪委领导班子,包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及群众反复讨论,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因户施策、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收摘帽”的思路,逐户制定了“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何家塬村2016年贫困村摘帽,2017年所有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何书盈在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之前,他和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加上一个抱养的女儿一家三口人挤住在破旧的土坯房,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些玉米,仅仅能维持基本花销。从被确定为包扶对象以后,他家建新房很快就开始动工了,如今,既能自己帮工有一笔收入,还能学到盖房子的技能,再过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三口就能搬进新房了。何书盈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我压根没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
  跟何书盈一样,贫困户薛小洋也享受到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在帮扶他家修缮住房、硬化院落的同时,还扶持他们家发展了养鸡、养鼯鼠等产业。如今,薛小洋家成了村里的养鸡示范户。“100只鸡苗是政府发放的,养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不愁销路,鼯鼠养了200只,另外,还有种植玉米和药材的收益……”说起现在的生活,薛小洋比以前自信多了,在他看来,居住条件改善了,过日子心里也更亮堂了。
  如今的何家塬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帮助村上全面开展了民居环境综合整治,还修建起污水处理厂、产业桥和休闲广场,新修8条3500米通组道路和3.2万平方米连户路,正在申报建设的聂沟片太阳能路灯项目,预计今年3月就可实施到位。
  拔除穷根,大力发展产业是根本。区纪委结合何家塬村情实际,确定了药材种植、林果建园、鼯鼠养殖、蛋鸡养殖、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六大主导产业,帮助指导贫困户增种药材600亩,新发展经济林160亩、生态林120亩。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贫困户申请认购光伏产业59户215千瓦。发展农家乐4户,建设家庭旅馆10户;新发展经济林160亩,生态林120亩。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组建了鼯鼠养殖、蛋鸡养殖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个村级劳务服务队,发展会员160名,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5户140万元。引导成立村级劳务服务队,组织技能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年劳务输出600人,增加贫困家庭现金收入超过4000元。
  奔小康:思之用心,做深长效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扶志”,弊除“等、靠、要”,提高贫困户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广大包扶干部不仅要承担服务员、监督员,更要做好宣传员、鼓劲员,包扶工作队既是民情调查队、贫困帮扶队,更是政策宣传队,扶心立志队。开展工作,要扶村民的‘钱袋’,更要扶村民的‘脑袋’。”这是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的明确要求。
  包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通过设立政策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协助村党支部为群众面对面宣讲中央和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邀请村、社区致富带头人讲自身经历,邀请老党员讲变化和新气象,用身边人和身边事引导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
  另外,工作队还给村上送去了科技图书,充实了农家书屋;帮助村上申报建设村级幼儿园和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健身娱乐器材,给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村党支部注重从年轻人和能人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给全村致富奔小康提供人才保障。
  如今的何家塬村,趁着蟒岭绿道建设如火如荼的大潮,看准了即将到来的乡村旅游潜在商机,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大好机遇,村上成立了蟒岭花谷旅游开发公司,组织70多名贫困户劳务务工,新发展6户农家乐和10户家庭旅馆,广大贫困户收入相当可观。2016年11月28日,市级第三方评估在何家塬村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测评均为100%。
  春风带雨化坚冰,只因期盼绿早浓。商州区纪委监察局包扶何家塬村一年来的务实工作,在何家塬村的百姓心间流淌出一条暖暖的春河。小康路上,何家塬村一个都不掉队!(特约记者 张希锋 通讯员 王 永 杨延刚 党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