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村集市感受生活新变化
文章字数:1677
 




      文/图记者王聪 肖云
    春节前夕,记者穿行在我市农村集市,体验农民朋友购物时的喜庆和热闹,一股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走在农村的集市上,远远看去,火红灯笼高高挂,五彩气球随风飘,摊点儿一个挨着一个,吆喝声不绝于耳……农村赶集多是全家出动,男人拿着购置的货物,女人带着孩子,摩肩接踵间年味儿就“挤”了出来。置身其间,只见柴米油盐酱醋茶、生熟肉制品、时蔬干货、水产海鲜、服装鞋帽、家具碗筷等年货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最为耀眼的还是那连片摆挂的对联、年画和“福”字,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显得分外红火热闹。
    吃从吃饱到吃好
    民以食为天。记者在今年赶集中发现,如今的农家人在购买食材时也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副食品丰富,而且也讲营养、讲健康了。
    过年最丰盈的也许就是厨房了,在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洪光庆购买的年货中可以看到,鲜红的猪牛肉、风干的腊肠、带鱼和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一应俱全。“一年到头忙着种香菇,只有过年这几天能够轻松些,因此多买些好吃的犒劳一下家人。”洪光庆高兴地说:“以前过年赶集,那得掂量着兜里的钱能买什么,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肯吃苦,一年下来收入少说也有四五万元,收入增加了,农村人也要从吃饱向吃好转变。”
    穿时尚好看有讲究
    在富有时代气息的乡镇街道,村民五颜六色的服饰异常醒目。穿名牌、穿时尚的多了,衣着打扮也舍得花钱了,这是记者在农村赶集采访时发现的一个鲜明特点。
    1月16日,记者在丹凤棣花街道遇到正和人闲聊的刘忠明,夹克棉袄让55岁的他显得十分精神。说起穿着,他感慨地说:“以前家里穷,靠蹬蹦蹦车养家糊口,过年基本不给自己买衣服,给两个孩子买很便宜的衣服,都要犹豫很久。”2002年以后,自己开了小卖部开始赚钱,去年刚盖了三层楼房,日子宽裕了。有了钱,现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在热闹的古城镇市场,一个美容美甲店显得格外亮眼,走进店里,温馨的环境,舒适的座椅,各式各样的指甲油摆放得整整齐齐,几个漂亮的女孩正在那里等待着做指甲。店主黄瑜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追求时尚,以前她根本没敢想回家办美甲店。随着农村条件越来越好,每到农村赶集,很多爱美的女孩专门跑到镇里去,给自己做个美美的指甲。2007年,她在西安蒙娜丽莎学了美甲和化妆,去年3月份回到乡里开了这家店,仅开业当天就有31人办了卡,顾客不仅有在外上学回来的学生,还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用科技时尚重品质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用的方面更加注重科技和品质。
    走在洛南县古城的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刚开的手机店。采访中,古城镇姜村的村民武翠峰正带着媳妇在手机店里买手机。他告诉记者,赶着年关,给老婆换个手机,让她开心一下。前两年自己还用着老式的黑白手机,这两年自己在外打工,赚了钱,一个千元左右的智能机对自己来说不算很大的花销,仅去年到今年自己就买了两个智能机,现在农村年轻人都用智能手机,手机质量好,功能多,跟家人朋友联系也更方便,在外随时还能看到家乡的变化。手机店主李长峰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几百块钱的手机现在很难卖动,现在店里千元左右的智能机最受欢迎,特别是一到年关,村民们手头比较宽裕,手机也成了年货的新宠。有的村民来买手机,还嫌店里的手机档次不够,店里最贵的3499元的手机也有很多人买。    行各显神通赛八仙
    “以前赶集时开着三轮摩托来给村上送货,还没觉得堵,现在农村好多人都买了车,开着面包车去送货一遇乡镇赶集就堵的过不去。”来自商州区夜村镇老山沟的刘二龙告诉记者。
    随着国家推进“村村通”工程,我市每个村子都修起了水泥路,到哪里串亲戚都是一路平坦。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辆摩托车,很多人家里有了小汽车,出远门方便了很多。在大荆街道赶集的村民吴胜利说:“现在到谁家,看到的都是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基本上被取代了。”
    在杨峪河4s店,来自商南江西沟村的苏建峰刚刚提了一辆新车,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年在外打拼,一年收入有八九万元。看着周围很多朋友都买了车,自己早就想买,只是不久前才买了房子,手头不宽裕。为了能赶在过年前有一辆自己的爱车,前不久借了一点钱,终于在年前将爱车买了回来。这样,过年走亲戚,就方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