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万湾村里粉条成行 浓了年味富了村庄
文章字数:1227
九组村民李鹏红正在晾晒加工的3000多斤优质粉条
打粉芡和面是一道关键工序
贾老虎的红薯粉加工厂里晾晒满了新加工的红薯粉
吊粉条是个技术活,从和粉到揉粉团、漏粉条、挑粉条一条龙操作,需要七八个人互相协作才能完成。
合作社内加工的红薯粉条,在对外销售的同时,主要为村内的农家乐经营户提供粉条。
昔日的手工漏粉条已被电动漏粉条代替

  隆冬时节,位于丹江之滨的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俨然成了粉条的世界,每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村上的通村路、通组路以及村民的场院,晾晒的粉条成行成阵排列,场面十分壮观。
  新春临近之际,记者前往万湾村寻访吊粉条的盛景,体验农村别有的年味。刚拐进万湾村高大气派的仿古门楼,就看到在村委会门口宽阔笔直的路边人行道上,晾晒着长长一排粉条,绵延几百米,晶莹剔透,让人深深感受到浓浓的过年气息。万湾村九组村民李鹏红和家人在不时地检查粉条晾干程度。
  沿着村路往村子深处行进,在虎山手工粉条加工厂院子里,雪白的红薯粉晾晒满整个院子。46岁的贾虎山开办这个加工厂四五年了,他告诉记者,村里做手工红薯粉条约有近百年的历史,自己的父辈就有做粉条的手艺,他从小看着父辈们做粉条,耳濡目染,掌握了技术要领,20多岁时开始自己单独做粉条。今年他先后收购300多吨红薯,打了40多吨红薯粉,吊了4万余斤粉条。他自己建有冷库,一年到头都可供应市场。“我今年总共吊了26回,平时量少,为了供应春节从农历十一月份开始,十来天吊一次,不论什么时候,10元一斤从不愁销路,许多人都是上门买,闲暇我会拉着粉条到附近赶集,今冬的粉条收入三五万元不成问题。”贾虎山介绍到。
  胖嫂农家乐门前,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前围了七八个汉子,他们有的和红薯粉,有的揉面团,有的吊粉条,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如丝的粉条从粉条机里缓缓出来,掉进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一位大嫂用一双长长的筷子,把锅里煮熟的粉条攉到锅边的凹槽里,水龙头的凉水不停地浇在凹槽里,凹槽里的粉条顺着流水,滑进地上的大盆,大盆边蹲着的两个人,一个把粉条挑在杆上,一个拿去晾晒。女主人张利平在一边招呼着,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今年头一年做粉条生意,趁着过年大赚一笔。”张利平说,她今年购进4万多斤红薯大概能吊5000斤粉条,留四五百斤给自家的农家乐用,其余的打算在年前全部卖完,冬里可收入3万元。据她说,手工红薯粉条的程序十分繁琐,红薯洗净晾干后打成糊状,再进行过滤沉淀,控干水分晒干,把晾干的红薯粉和成面,用粉条机吊粉,在热锅中煮熟,冷水中冷却,挂杆控水,冷冻,最后在强光下晒干,粉条就做成了。
  据介绍,手工红薯粉条利润空间较大,一斤红薯四五毛钱,手工红薯粉条最低10元一斤,七八斤红薯吊一斤粉条。万湾村现有村民570余户,这个冬季,村里有一半群众都做起手工红薯粉条的生意,从收购红薯到销售粉条,短短几个月,就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太阳开始偏西,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晾晒了一天的粉条已经干透,到了收存的时间,村子上下又热闹起来,陷入一片丰收和迎接新年的喜悦之中。(文/图 本报记者 赵有良 余 婷 肖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