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商洛模式”到“金字招牌”
——我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综述
文章字数:4321
    本报记者 刘婷
    2016年底,从国家农业部传来好消息:农业部正式发文,命名103个县和4个市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商洛市与山东省威海市、广东省云浮市、四川省成都市齐名,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是我市创新的“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商洛模式”在全省推广后,获得国家级别的荣誉,标志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立市、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障建设秦岭生态示范市、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转变农业服务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尤其是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创建,使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达到了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要求的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五化”要求,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打好基础促创建
    三九寒天,寒气袭人。当记者走进商南县富水镇油房岭村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新栽植的茶苗基地整齐划一,错落有序,全部用地膜覆盖保温,漫山遍野的沟沟垄垄成了白色的世界。这里1000多亩的标准化茶园,严格执行生产记录台账,推进合理施肥、从源头控肥控药。这是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基地的一个缩影。
    从2002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认定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推行了农鼠药经营“五项制度”,实行农残速测、市场准入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县产地环境评价、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逐步在七县区建设农残速测室,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合格县建设,推进整市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2003年认定了第一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4年认证了第一个无公害农产品,推行了农鼠药经营“五项制度”,2005年实行农残速测,2006年实施市场准入,200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县产地环境评价,2008年全市七县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2009年全市七县区建设农残速测室,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合格县建设,通过省上验收,2010年监管体系建设整市推进。2011年,我市创建的“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被省农业厅定为“商洛模式”在全省推广。
    2014年,全市全面开展了镇级监管站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县乡监管、检测、执法和技术服务的“三级四层”工作机制,并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
    2015年,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出台一系列文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增加人员、充实力量、专项支持,确保农产品监管、检测、执法工作扎实开展。
    市农业局副局长邵宝成说:“实施农产品质量战略,是我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一步。我市多年来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总任务,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核心,坚持产管结合、全程溯源、共建共治,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打牢了坚实基础。”
    标准生产保安全
    绿色生产技术、主要蔬果质量安全标准……走进商州区于塬绿缘三心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质量标准、技术规程挂了满满一墙。旁边的会议室里,农技专家针对社员们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我们制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全程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成员必须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并建立完整真实的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按标准生产,质量安全才可控制、有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创建活动中,我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各县区分别编印了地方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全市涉及56个主推品种。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技术规范入户率达到100%。努力做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标准、包装标识有规范”,积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标准园(场)创建活动,全市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规定,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五项制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实行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农产品生产登记、农产品保管销售),健全“四项档案”(农产品、技术培训、生产操作记录、保管销售)。落实农产品收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和抽查检验制度。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和产品流向登记制度,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各县区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基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强化证后监管,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获得“三品一标”产品实行以奖代补,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4000元、5万元奖励。
   到2016年,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开发面积达到312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场(基地)26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经覆盖了全市所有的镇和村,占全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80%以上;累计认定“三品”产地275个、“三品”产品328个,通过GAP认证茶叶产品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
   全链监管透明化
   1月20日,商南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工作人员从富水镇王家庄村买回了果蔬,农艺师们在实验室将果蔬采取冲洗的方法进行农残速测,她们分别将青椒、萝卜、蜜桔等样本取出20克,用缓冲液冲洗,将萃取液置于比色皿中加入反应酶,一系列的操作后,将液体放入速测仪,3分钟后,仪器结果显示农药对酶的抑制率小于40%,均为合格。农艺师米芳介绍:“我们每天以蔬菜基地、批发市场为主,进行果蔬速测22个,咱们本土产的果蔬基本上没有问题,是放心食品。”
   目前,市、县农业局均设立了监管科(办),在所有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加挂监管站牌子,赋予监管职能,在2500多个村配备监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的优势,巡回检查严禁村民违规使用农药,对重点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派进监管员,夯实责任,建立监管工作日志,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畜禽屠宰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人。成立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在镇监管站内设检测室。各级农检机构坚持定量定性检测相结合、日常与重大节假日监测相结合,检验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和收贮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全市从事监管执法人员676人,从事检验检测人员352人。市、县、镇共配备监管、检测、执法车51辆,检测仪器1299台(件),建成了重点镇标准化监管站76个。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无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2016年,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68.18万份,其中乡镇完成57.95万份,县级完成10.13万份,市级完成1067份,总体合格率99.9%;全市定量监测样品1514份,合格率99.9%。
   春节期间,在商南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市民张小民随意拿起一盒茶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这盒茶叶从2011年10月27日播种,在2015年3月4日到2016年3月4日施肥12次,于2016年4月18日采收,灌溉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也是历历在目。张小民说:“现在网上流传许多农产品存在问题,我们市民买的时候很不放心。实行农产品追溯机制后,我们市民也可以全程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的确透明化。”我市已经有27家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推行“三品”包装标识317万枚,初步搭建起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信息平台,消费者扫描外包装的二维码,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
   全市农产品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收购、储运、外销等的“一对一”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有效地监测监管机制、风险评价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检打联动机制。农业部门严把生产环节关口,加强产地监管检测,食药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加强市场监管,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各负其责,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全链条监管,治理突出问题,防控风险隐患。
   市上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农业、食药、工商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名录管理,100%实施主体责任告知制度,100%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案件曝光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落实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6年,农业部考评专家组对照办法逐条考核工作成效,整个考核评价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让数据说话、让群众说了算,我市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完善的监管体系,得到了国家、社会和群众的认可,获得了一项国家级金字招牌。
   丹凤龙驹寨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彭书民介绍,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对于我们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创建,我们基层服务站达到机制健全、设备配齐,人员充实,制度上墙,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丹凤县农业局副局长曹长峰说,我们丹凤12个镇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155个社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已经全部建设到位,通过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了主体责任和品牌意识,群众也加大了农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有巨大好处。
   市农业局局长刘清民介绍,获得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市命名,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我市农产品品牌含金量,这对于我市来说是一个机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下一步将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深化创建成果。商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产品品质在全国排名靠前,应该继续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促进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
   刘清民说,我市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宣传推介,用好、管好这块产品质量安全的“金字招牌”,激发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品牌意识,提高商洛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严格国家农产品质量市招牌的使用范围,对达到质量安全要求的县区、部门及生产企业,允许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称号,促进商洛生态特色农产品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让商洛国家级“金字招牌”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