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周建国 王亚斌
文章字数:4012






        秦岭积雪皑皑,洛南天寒地冻。但走进城关街办小河村脱贫攻坚现场,呈现一片“火热”,贫困户“老王”着一身秋衣,汗珠却挂在额头,他正在清理新房子周围环境卫生。
    “老王”名叫王小民,孤身一人,右腿截肢。在脱贫攻坚中,工作队将他家三间土坯房来了个大“换面”,瓦了房,换了檩,涂了墙,吊了顶,还铺了地板。关键是,“我竟然没花一分钱”,这让王小民万万没想到。前几日,工作队副队长胡健来看他,走的时候,王小民硬是追出几百米,非要塞给胡健一盒“软延安”,还说要请工作队吃羊肉泡。其实,这只是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洛南县成立脱贫攻坚“八大战区”,实施“三二一”工程,创新“两大模块”,围绕2019年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目标,紧盯今年59村9534户2.7万人脱贫任务,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成立“八大战区”,千名干部结“穷亲”
    “强有力的措施,是落实各级责任,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着力从落实领导责任和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两个方面着手,确保按时脱贫摘帽。”县长王宇鹏信心十足。
    为夯实帮扶工作责任,洛南县把全县16个镇办划分为“八大战区”,从县级四套班子中抽调8名县级领导担任战区总指挥,进驻16个镇办,实行统一指挥,挂图作战,制定了《洛南县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实行战区红牌奖励和黄牌警告制度,对季度领先的战区颁发红牌奖励10万元,对后进的战区实施黄牌警告全县通报。
    洛南县大力整合16个镇办书记、59个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及包村人员等进村入户抓包扶,组织全县1200名党员干部、产业大户与1228户贫困户结成“互助组”,通过“定项目、传技术、增信心”,落实增收项目2170个。同时,成立包扶工作队,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结对子,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走村入户,了解民意,对贫困户的住房、耕地、家庭组成、经济来源、残疾及患病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纸质和电子双重档案,对群众致贫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精准识别,建立脱贫责任卡,悬挂责任牌,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制订不同帮扶措施,促使精准帮扶更精准。
    为准确掌握贫困户脱贫进度,该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脱贫攻坚信息中心,实行贫困户退出、“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严格精准识别流程,跟进第三方中介评估,确保脱贫真、真脱贫。同时,建立贫困户创新奖评机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建立贫困户收入申报奖评机制,镇办和村上建立贫困户增收台账,每月进行收入申报,按照申报情况,每季度评选出增收致富标兵,予以重奖,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实施“三二一”工程,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灵口镇焦村的贫困户王喜才,儿子双腿残疾,家庭贫困。去年年初,全家正在为缺资金、难致富一筹莫展时,坤元公司主动找上门来,鼓励老王发展万寿菊产业,并把他家列入企业帮扶户。王喜才决定“试试”。他种了6亩万寿菊,公司从育苗、防虫、收购“一条龙”服务,还按照高于市场价10%回收,老王凭万寿菊收入1.2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景村镇御史村贫困户齐秋凤,丈夫患半身不遂多年,家庭收入毫无着落。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主动上门,免费为她提供50斤黑花生种子,鼓励她种植金银花,套种黑花生,同时还吸纳齐秋凤到合作社务工。目前,齐秋凤种植金银花3亩,加上务工,年稳定收入2万元以上。该村贫困户冯军良、温文举等人也都以“入股分红、入社务工”的模式加入该合作社,均实现了稳定脱贫。
    去年以来,洛南县从贫困户增收致富需求出发,创新实施脱贫攻坚“三二一”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就是实施“产业带动、金融扶持、互助帮带”三大举措、“基础产业+、优质资源+”两个方面保障和“民生兜底”工程,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洛南县紧紧依托天玉、坤元等农业龙头企业,先后优选了178个示范合作社和880户能人产业大户,积极推广“政府+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全县83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不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将6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以“拨改股”形式变为贫困户股金,筹措3000万元作为担保金,开发“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满足贫困户创业需求。去年以来,共投放扶贫贷款8728万元,贫困农户累计贷款2.2亿元,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300余家,入社社员4.3万人,吸纳贫困人口2.3万,人均增收760元。
    “林业局给我扶持3万元,帮我修建3个食用菌大棚,现在已建成了两个,通过搞食用菌,我对脱贫充满了信心。”石门镇张湾村贫困户杨勇说。洛南县在积极实施资金帮扶的同时,着力做大做强烤烟、核桃、生猪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养蜂等新兴产业,确保贫困户户均种植核桃3亩、烤烟4亩、养猪5头、养蜂6箱,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将停车场、加油站、河道采沙等优质资源与贫困户脱贫实现资源共享,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贫困户股份投资形式进入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让贫困户参与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全县五保、低保等无经济来源的“六类特殊人口”纳入民生兜底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一体服务、一体保障,筹措1000万元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全面保障因病致贫户救助问题。
    创新“两大模块”,贫困村变“美丽乡村”
    在古城镇古城街社区,群众正在栽竹子,工队正在铺设贫困户入户路。“政府帮我找到了致富路,还帮我修通了入户路,现在正给我硬化院子。”贫困户李群羊指着正在施工的院子说。
    为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洛南县细化脱贫任务,制定了“标准型”“示范型”两个脱贫建设模块标准,加强示范引领,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据了解,该县实施的“标准型”脱贫标准,具体为“一率一强五通五有”。“一率”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一强”即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强。“五通”即实现水、电、路、视、讯通。“五有”即村有1至2个稳定主导产业;有3万元以上集体积累或集体经济组织;有办公活动场所;有村级卫生室;户有安全住房;“示范型”脱贫标准,具体为“一率一强五通八有”。“一率”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一强”即村级组织“三力”发挥强。“五通”即在“标准型”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五通”。“八有”即村有稳定脱贫产业,有集体积累或集体经济组织,有办公活动场所,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配备完善环保设施,有整洁卫生环境,有健全社保体系,户有安全住房。
    洛南县城关街办小河村,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他们积极实施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土坯房改造、微小景观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将生态亮点打造成旅游景点,将美丽乡村串联成自然景区,让农村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90万元,对3.6公里水泥路进行硬化,铺设了1300平方米马路砖,对1.1万平方米民居涂白改造,对19户贫困户土坯房进行改造,栽植竹子2.3万株,扎了竹篱笆300多米,实现了环境美化、门头亮化、篱落绿化。
    洛南县按照“两大模块”标准,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解决贫困村道路、桥梁、供水、环境整治和贫困户住房安全、院落硬化美化、“土坯房清零”等问题。先后筹措7万吨水泥、3000万资金,加大物资保障力度,对9534户贫困户生活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同时,积极发展美丽乡村观光体验、特色美食、高端民宿、自驾骑行游等旅游产业,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大力发展核桃、烤烟、畜牧、养蜂、中药材、万寿菊等特色产业,酿酒、酿醋、手工豆腐、草编、麦秆画等手工业,为增收致富开辟更多途径。
    “通过环境改善,有效提高了我们的收入,提振了我们致富信心,我们感到很幸福。”石坡镇罗窑村的贫困户樊建平说。“两大模块”的实施,为贫困户脱贫攻坚“量体裁衣”,统一了标准,规范了程序,加快了整村推进的步伐。
    转变作风,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转变作风,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在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亚锋看来,包扶工作首先要转变作风,转变包扶方式,过去一说到扶贫就是想到要帮贫困户订规划,发展产业,帮贫困户争取低保、争取救助资金,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彻底解决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而且还会让贫困户产生“等靠要”的思想。李亚锋认为,在帮助贫困户过程中,不但要发展产业,更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容村貌,让贫困户激发脱贫的欲望与决心。
    过去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时,有存在“走过程”现象,有的认为“时间到了,群众就脱贫了”,有的认为“这是虚事,检查了到村上看看,贫困户家中转转,定个计划,年终写个总结,就完事。”干部与群众“两张皮”。而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中,洛南县落实“三项机制”,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和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脱贫强大合力。他们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干部评优树模、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明确扶贫绩效考核奖励标准,用“三项机制”推进作风转变、促进落实。
    “我们连续1月都没休假了,一定要把群众脱贫的事做好。”这个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的城关街办包扶干部余有生始终坚持在一线。但贫困户们可能还不知道,余有生的妻子张会云在前段时间因车祸住进了医院,全身9处骨折、颅内出血、胸腔积液,命悬一线,可奋战在小河村脱贫前沿的余有生,却只请了短短的一周假,现如今3个月过去了,妻子依然无法下地,生活无法自理。可余有生却笑着说:“我请了保姆在家照看妻子,小河村离不开我,我已和这里的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52岁的小河村扶贫干部刘彩霞,也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活,但在包扶工程中,与群众“一家亲”,坚持不休假,深受困户的喜爱。过去贫苦户对包扶干部不“感冒”,态度是“不冷不热”,甚至“冷冰冰”,认为干部扶贫是做样子、走形式,但通过扶贫干部转变作风,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实惠,贫困户对扶贫干部由过去的“不冷不热”转变为“亲亲热热”。洛南县通过转作风、促脱贫,使包抓领导观念发生了转变,包扶干部包扶方法发生了转变,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对干部的态度发生转变,干群共享“鱼水情”。
    “脱贫攻坚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我们将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精神,不断创新途径,强化措施,要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洛南县委书记璩泽涛作出了庄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