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洛南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上)
冯江慧 赵晓翔
文章字数:3683




    ”””””””””””””””””””””””””””””””” 
     “盼红军,望红军,红军是咱救命人;除恶霸,分粮食,打富济贫送上门;见红军,爱红军,红军处处为穷人……”
    这是流传于洛南民间的一首《盼红军》歌谣,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与洛南老区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谊。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冲破敌人围攻,从湖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征,越桐柏山抵枣阳后进入河南泌阳、方城、鲁山一线西进。
    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从豫陕交界的洛南县高耀镇铁锁关(箭杆岭)入陕,在洛南成立了鄂豫陕省委,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响了红军入陕第一战,遭遇了长征途中最险恶一战,进行了入陕第一次整编,组建了陕南抗捐第一军,成功攻克了洛南县城,解救百姓于水火。洛南,先后有4支红军转战于此,他们在这里宣传革命思想,发动人民群众,打击土豪恶霸,消灭反动势力,调整休养生息,补充军需给养,壮大红军队伍,完成军队整编。洛南人民给予红军长征提供了无私的支援和帮助,可以自豪地说,洛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站在铁锁关口,举目远眺,关口以东是河南卢氏,关口以西便是陕西洛南,刚过关口不远处便是红二十五军和敌人激战的洛南县九泉山,九泉山下的九泉村(现并入三要街社区)祥和静谧,村民正在忙着核桃科管和发展豆腐产业。山上林间,鸟儿欢快地鸣叫,随处可见九泉山战斗留下的战壕、防空洞、弹痕。遥想八十多年前红军战士在这里浴血奋战的情景,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九泉山,打响红军入陕第一战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一带出发,突破敌人防线,越过平汉铁路,浴血拼搏,进入拟定地区桐柏山区。后因桐柏山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太近,敌人容易运动兵力,且回旋余地狭小,难以立足发展,遂决定挺进豫西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根据地。进入豫西伏牛山区后,又因其“群众斗争及地理物质条件都不适宜”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敌四十军和“追剿纵队”主力相继跟踪而来,面对这种情况,豫鄂皖省委即率红二十五军向豫陕边境挺进。
    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从豫陕交界处的铁锁关进入洛南,洛南县成为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陕西的第一个县份。“铁锁关以东是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以西是陕西洛南县高耀镇,红二十五军就是从这里进入陕西,打败了国民党洛南县保安团,向西南挺进。”洛南县委史志办干部高永平介绍。红二十五军入陕后,敌军发觉红二十五军长征西进陕南方向,连忙调动驻防潼关、华阴的四十二师二四八团、二五二团翻秦岭向东南推进,堵截红军入陕。
    当日,红二十五军入陕后,红军在三要街东鸡头关击溃了国民党保安团一个中队200余人。下午,红军先头部队进至三要司(今三要镇),与国民党陕军四十二师二四八团第三营相遇,二四八团第三营首先抢占铁锁关以西的九泉山高地,想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与红二十五军作战。
    九泉山是豫陕交界的一个主要关隘,海拔约1600米,在三要司东南蟒岭东麓,西北面临滔滔沙河,东边是一片开阔地,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隘,敌人凭此高地想将红二十五军压制在沙河与开阔地之间,以此阻止和消灭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临近九泉山时,立即命令红二二五团作为主攻,战斗打响后,异常激烈,红军战士几次攻击都没有成功。红军战士在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由九泉山东南侧和东边火锅塬攀登陡崖,对敌人实施正面攻击。敌人凭借九泉山的高地疯狂阻击,负隅顽抗,红军二二五团三营八连在猴子营长李学先和连长肖邦与的带领下,从九泉山高地两侧攻上山头,插入敌人后方,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从上午一直战斗到黑夜,在红二十五军将士勇猛的夹击下,全歼敌军第三营。这次战斗,共击毙敌人160余人,俘虏敌人营长以下官兵1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500多支(门),收获战马20多匹,取得了入陕第一仗的全胜。九泉山战斗以后,红军翻越蟒岭向南边开进。
    “这场战斗虽然只歼灭敌军一个营,看似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却打出我军士气,为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创建新的根据地开了一个良好的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永平说。
    庾家河,遭遇长征途中最险恶一战
    九泉山战斗获胜后,红军翻越蟒岭向南开进。12月9日,部队主力到达庾家河(今属丹凤)宿营。10日早,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主持,在此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十八次常委会议,会议提出了《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决定草案》,明确提出了“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口号”,并决定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会议期间,尾追红军而来的国民党六十师一个团突然发动袭击,会议当即中止,全军立即投入战斗。
    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首先率领二二三团跑步出发,军长程子华,省委副书记、军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迅速跟了上去,指挥部队全面反击。徐海东指挥所带团向敌发动猛烈冲锋,夺回了东山坳口,其他两个团也迅速出击占据了东山坳口两侧高地,协助徐海东所带团将敌击溃。可是,国民党六十师之后续部队两个团相继赶到,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激战再次展开。经过20多次反复厮杀,战至黄昏敌人才狼狈撤出战斗,向卢氏方向撤退。
    这是红二十五军入陕以来最险恶的一战,也是很有意义的一次战斗。这次恶战共毙伤敌人300多名,红军也伤亡100多人。军长程子华一只手被子弹打穿,另一只手去捂伤口时,敌人3颗子弹将双手同时打穿。副军长徐海东被子弹从左眼打进,从后颈打出。两位军长在担架上度过了好几个月,落下了终身残疾。军部司号员下颚被打穿无法吹号,就利用一个小庙作掩护,接连投了几十个手榴弹,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最后壮烈牺牲。
    这次恶战,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冲破了比自己多20多倍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历时20多天,长驱1800多里,胜利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转移,开始在鄂豫陕边创
    红二十五军休整期间,向全体干部战士传达了十八次常委会(庾家河会议)精神,整训了部队纪律,健全了军部领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了准备。
    随后,红二十五军南下郧西、北返洛南、东出卢氏、西出蓝田,以大回旋的行动辗转根据地,造成了气势磅礴的气势。12月28日,红二十五军从郧西、山阳一带北返,经庾家河、会仙台、高耀子进入三要司。当日,红军一部从寺坡大南沟向蟒岭南开去,另一部经古城抵达景村镇,击溃了当地的民团组织,缴获枪支50余支。
    车塬村,组建陕南抗捐第一军
    1934年12月2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组建了中共商洛特委及其领导的陕南抗捐第一军。“红二十五军打下景村镇后,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迅速开展地方工作,建立了地方武装,由省委副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在景村镇车塬村宣布组建中共商洛特委,任命红二十五军原手枪团政委宋兴国为特委书记,原军政治部少年宣传队队长程启文、手枪团二分队指导员陈小瞎、军政治部干事张勤等为委员,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二分队的30余人留下来,作为将要成立的地方武装的骨干。”高永平讲道。
    中共商洛特委成立后,12月29日在景村镇车塬村召造新的革命根据地。“庾家河会议虽然被迫中止,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决议已经形成,我军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永平说。
    蔡川,红军入陕第一次整编
    庾家河战斗之后,为了争取部队休整,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2月11日移至庾家河以西15公里的蔡川(今属丹凤)对部队进行整编。因战斗减员过大,撤销红二二四团,其干部、战士充实到红二二三和红二二五团。省委对军队部分领导人做了调整: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改任军参谋长,省委秘书长郑位三改任政治部主任,调原省委常委、“肃反”中被错误撤职下放到二二四团任政治部主任的郭述申任军政治部副主任。整编后,红二十五军辖红二二三团、红二二五团和手枪团,共计2500余人。
    蔡川整编时,省委派一支红军出商县涌峪、资峪,越过丹江赴竹林关一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休整,同时为部队新的行动探路。蔡川整编后,红二十五军将部分伤员隐蔽在蔡川上坪一带群众家中养伤。开大会,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宣布成立抗捐第一军,原红枪会首领刘实通被任命为抗捐第一军司令,岳新明任副司令,商洛特委书记宋兴国兼任政委,抗捐第一军下辖四个分队,龙万善、张志强、姜云山、刘志让分别任第一、二、三、四分队队长。
    抗捐第一军成立以后,在中共商洛特委的领导下,在小秦峪、车塬、七岔沟、余家山、张村、杨村、薛楼等地活动,并以陕南抗捐第一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布告,宣传抗捐军的性质任务,张贴“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先后没收了景村镇“顺兴恒”、富刘村党志有、车塬车章娃、古城周炳南、七岔沟王天荣等土豪劣绅的财物。“没收的财物,除一部分留给抗捐军自用外,其余的全部分给贫苦百姓,抗捐第一军的活动很快赢得了穷苦百姓的拥护,短短几天,抗捐第一军就发展到300多人。”高永平说。
    采访中,高永平告诉我们,中共商洛特委及抗捐第一军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国民党反动当局和土豪劣绅以重创,也为洛南的穷苦大众指出了一条出路,后特委委员程启文、陈小瞎等人突出重围后在丹凤孙家山坚持活动至1935年4月,归入红二十五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