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山河的科技养猪户
文章字数:633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治军 通讯员 张祥海)完善料库、合作社办公室等设施建设,平整场地、着手再建一排猪舍。2月15日,商南县过风楼镇小栗园村青山河片区的贫困户沈永发开始了今年的脱贫行动。
    沈永发居住在离过风楼集镇6公里的青山河片区屈家场组,2016年之前,沈永发在煤矿打工,每年能挣10多万元。去年,他的妻子和丈母娘都身患疾病,家庭因而陷入困难,成为贫困户。沈永发再不能外出挣钱了。
    在脱贫攻坚包扶单位的帮扶指导下,沈永发决定留在家里养猪,规划养殖400头。2016年6月开始建圈舍,先后投入10万多元建起了2栋标准化圈舍,还修建了一个小型污水处理池。去年8月20日,第一批25头母猪入栏,后来又进了第二批5头母猪。“全是母猪,下的猪仔既能卖,也可以自己养。规划的圈舍绰绰有余。”沈永发介绍。
    最让笔者感觉新奇的是,养殖场里还配套建有产床和保温室。一看就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养殖过程由试马镇一家养殖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沈永发拿出了一本种猪档案,里面分栏目详细记录了公猪号、配种日期、预产期、实产期、产仔数量、健仔、弱仔、胎次等情况。在养猪场建设期间,镇村帮助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等,包扶该片区的县残联“第一书记”袁杰热心指导他,帮他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以吸引带动周边贫困户。建场时吸纳了6户贫困户劳力务工,后期上规模后,还需要劳动力。
    “按目前的规模,30头母猪,每头一次下10个猪仔,一批300只。一只猪仔按400元算,一批下来12万元。一年下2批,今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小栗园村村主任刘方青为沈永发算出了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