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民排忧促和谐
文章字数:1576
    在洛南县三要镇九泉村,群众遇到纠纷,首先要找的就是该村调解委会主任——杨克锋。用群众的话说:我们就是信得过他!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不就是和稀泥,抹光墙么,当两面脸。”但是,杨克锋通过工作实践,对此却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思想教育是我们解决纠纷的根本方法,以理服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他的理论是:调处纠纷时要用亲情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来“做脸面”。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他学会了调查取证,去伪存真;学会了缝补感情、烫平伤痕;学会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成为他调解之路积攒的一笔宝贵财富。
    九泉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801口人,这个村虽然村不大人不多,但由于历史原因,群众矛盾纠纷不少,为此历任干部不知费尽了多少心血,但总是纠纷不断。杨克锋上任后,为了做到纠纷处理得当,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一方平安、社会稳定的局面,他费尽心思想法设方做好调解工作,然而要很好地处理群众纠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每处理一起纠纷,事后他都详细记录处理经过,分析成功经验,总结得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完善,他总结出一套处理纠纷的经验和办法,即:亲临现场是前提,调查取证是基础,以理服人是保障,促进和谐是目的。群众每次找他调解纠纷,他都有求必应,从不推诿、敷衍了事。如果是“老大难”的纠纷,特别是涉及到土地的纠纷,则叫来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老生产队长、老党员、老调解员,共同探讨分析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通过多渠道稳定双方情绪,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都心服口服。
    今年年初,前塬组杨某家与本组村民李某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在正月十四晚上,杨家兄弟找到一伙不明身份的青壮年男子用货车拉来挖土机到李某家正在修建的房前,强行将李某新建房的柱子与墙壁推倒,李某的家族、亲戚听说后立刻组织了人马前来斗殴,杨克锋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首先及时阻止破坏的人停止破坏行为,责令杨家兄弟赶快带领人尽快离开,然后又耐心地给前来斗殴的李家族人讲解相关法规,让他们冷静下来,终于避免了一场重大群体性斗殴事件的发生。当晚,杨克锋又在深夜找到杨某,劝导他及时投案自首,接受法律的公平审判,杨某在杨克锋的劝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到公安机关自首认罪。
    去年2月的一天傍晚,杨克锋刚从村部回到家准备下厨煮饭,马二婆匆匆赶来,说她的三儿媳和四儿媳因一点小事吵起来了,众邻里劝说不下,请他帮助解决。杨克锋二话不说,放下手中正要下锅的面,立即赶到马二婆家,三番五次做双方工作,终于在凌晨一点做通其两儿媳的思想工作,使双方和好如初,他才回家做他的饭。像这种情况他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调解纠纷,他爱人关切地说:“你为群众处理纠纷,这是做好事,我们支持你。但这种事,弄不好是得罪人的,惹人怨恨,再说,你身体又不好,整天东奔西走,你吃得消吗?”他理解爱人的心情,而更理解群众的期盼。他对爱人说:“对这种事情,我们是以理服人的,只要我们耐心劝解,不偏袒哪一方,当事人会服从调解的,若实在调解不下,还有政府、司法、派出所处理嘛!只要我是主持公道的,即使某一方当事人想不通而对我怨恨,那也无所谓了。”
    当了多年人民调解员,杨克锋还能听到儿子的嗔怪:“爸,别人家的事情,你怎么比自己的事还熟?”他笑了。自2005年8月担任第一届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杨克锋与其他调解员们一道,已调解纠纷60多起,其中4起是重大疑难纠纷。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闲暇时间,他总是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需求和不明白的事,虚心向群众解释,直至他们理解了为止。自他担任村调委会主任以来,村里没有一例信访案件,社会治安和谐稳定。这些年,感谢他帮助的人不计其数,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这样的性格并不讨所有人喜欢,却终究为杨克锋赢得了“公正严明”的美誉。杨克锋先后被上级组织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