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脱贫产业看山阳
文章字数:2116
     “刚开始我不相信养兔能挣钱,干部鼓励我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养的兔子谁要哩?真没想到养兔还卖了2万多元。”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磨沟里村贫困户贾忠喜看着笼子里可爱的小兔子,情不自禁地道出了心里话。
    贾忠喜与老伴皆因身体残疾,不能从事强度劳动,老两口靠着耕种为生。去年,包扶干部鼓励他养兔,一来成本低,二来短平快,很适合在家发展产业。于是,他与同村贾正柱合伙建起了养兔场,借助同宗侄子贾兆龙的市场渠道,5000只兔子收入2万余元。
    在山阳,像贾忠喜这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典型数不胜数。
    政府谋划起点高
    制约贫困户脱贫的是资金,是技术,是信息。打开贫困户增收大门的则是产业。
    “产业规划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适合贫困户的‘胃口’,做到规划起点高,精选产业准,生产难度小。”山阳县县长袁良善提出,“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加大产业开发力度,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强化政府引导,完善规划体系,一套横向有宽度、纵向有深度的产业编制方案迅即出炉。
    县级产业扶贫规划绘蓝图。按照“市场导向、项目支撑、对接协作、资金扶持、服务配套”的思路,将发改、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产业项目资金的70%、其他产业项目资金的30%以上,整合规划用于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全县制定了产业精准脱贫总体规划和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服务等12个专项产业脱贫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全县依靠产业就业实现脱贫7.3万人。
    镇村产业扶贫规划打品牌。按照“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宜商则商”的思路,全县135个包扶部门深入18个镇办239个村,立足镇村实际,制定了镇办产业脱贫总体规划18个,村级产业发展实施规划239个,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脱贫产业规划体系。
    到户产业脱贫规划重实效。按照“户均1人实现就业、户均掌握1门致富技能、户均发展1项致富产业”的总体要求,全县129个驻村工作队、4870名包扶干部结合所包扶贫困户实际情况,帮助3.12万户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确保每一个贫困户发展有项目、致富有门路。
    干部帮扶底气足
    精准脱贫,哪些项目适合贫困户发
    展?面对23%的贫困人口,干部怎么帮?
    这些问题决策者早已深思熟虑。
    山阳县委、县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思路,本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收、富民产业和富村产业兼顾、速成项目和可续项目兼有”的原则,立足镇村自然禀赋优势和贫困群众发展意愿,编定了“五个百千万亿”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选取西照川、漫川关、南宽坪等18个镇办203个村,发展6000户贫困户家庭种植猪苓、茯苓、黄姜等中药材3.1万亩,实现年总产值1.2亿元,打造“百村千户万亩亿元”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
   重点选取南宽坪、漫川关、法官等18个镇办230个村,发展8000户贫困户家庭栽植林果茶叶6.5万亩,实现年总产值1.1亿元,打造“百村千户万亩亿元”林果茶叶栽植产业基地;选取户家塬、板岩、色河铺等13个镇办126个村,发展5000户贫困户家庭养猪40万头、养牛0.5万头、养羊1.3万只、养鸡100万只,实现年总产值8亿元,打造“百村千户万头(只)亿元”畜禽养殖产业基地;重点选取高坝、中村、银花等13个镇办121个村,发展3000户贫困户家庭栽培食用菌1500万袋,实现年总产值1.1亿元,打造“百村千户万袋亿元”食用菌栽培产业基地;重点选取天竺山、板岩、杨地等12个镇办113个村,发展3000户贫困户家庭养殖中华蜂10万箱,实现年总产值1亿元,打造“百村千户万箱亿元”中蜂养殖产业基地。
    “县委、县政府为我们绘制了产业蓝图,我们扶贫有了思路,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方向,工作起来底气更足了。”山阳县民政局派驻中村镇洪河寺村第一书记蔡鑫表示,“贫困户不脱贫,我们就坚守到最后一天。”
    群众生产动力强
    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依靠打零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在农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种种条件制约,难以寻找到突破口。山阳县产业整体规划和“五个百千万亿”项目落地,一下子给贫困户注入了“强心剂”。
    十里街道办事处花鼓墓村四组贫困户杨鹏依托居住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通过贴息扶贫贷款5万元,养羊150只,去年收入2万余元。磨沟里村五组王涛租赁村上闲置20亩土地,栽植天麻、魔芋、前胡等,年收入四五万元。贾学勋养蜂50箱,年增收3万余元。
    扶贫资金发挥了发展产业的杠杆作用,技术难题也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迎刃而解。南宽坪镇银厂村草场组贫困户贺发全居住条件差,缺资金,缺技术,一家四口日子过的很艰难。县科协主席王武林包扶期间,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定期实行培训,协调解决15万元扶贫发展资金,贺发全去年种植黄姜7亩,养牛20头,一年增收3万余元。“有科协的支持,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我越干越有劲。”贺发全说。
    村有特色,户有产业。高坝店镇君子涧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中药材、食用菌产业,由村支部牵头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两个,贫困户以土地、产业直补资金入股,采取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按照85%:15%股份进行分红,全村发展养鸡1万只,生态黑猪80头,养羊130只,养牛6头,养蜂800箱,栽种木耳、香菇3000架,猪苓50亩,种植中药材800亩,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82人,形成了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的良好局面。示范户孙安勋算了一笔账:“全村养殖和食用菌户均增收1万元,中药材户均增收5000元。群众从发展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发展生产的积极主动性也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