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搭建平台不拘一格“用”人才
文章字数:1108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传卿 程刚)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于商洛市而言,人才平台不仅是招揽八方人才的“梧桐树”,也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台子”。
    我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商丹园区建立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2名院士,投资5000万元建成科研办公楼和中试车间,创新性地整合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商洛分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及阿童木公司机器人制造孵化项目等多家科研、教学、生产机构,共享科技、设备、人才,实现了产学研结合。
    市上组建优秀人才服务团,是实现“才尽其用”的一大创新举措。据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郑明强介绍,该市扎实开展“人才服务商洛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及宣传文化六支优秀人才服务团深入开展“三服务、两承诺、一评议活动”。4年来累计支援30多家企业、30家基层医院、100余所乡镇中小学校、200多个村镇文化站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产品32个、县域工业主导产业21个,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600多人,为20个龙头企业派驻技术指导员,解决技术难题130多项,创造经济价值5亿多元。
    科技创新催生成果转化。山阳县引进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潘涔轩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攻克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关键工艺,达到了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为“一江清水供京津”和当地黄姜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陕西荔鼎木塑公司利用烤烟大县洛南的废弃烟秆,引进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新材料获得国家级新型专利证书,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商南中剑实业有限公司柔性引进清华大学李义春教授、厦门大学陈朝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谭毅教授等行业专家,发明的“用石油焦作还原剂生产工业硅法”“高温分离生产高纯度硅法”两项专利在全国领先……
    一个个专家人才活跃在商山洛水间,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全市涉及人才培养、引进、创业等6个类型的人才工作示范点(基地)达36个。商洛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年领跑全省;金川封幸皂素清洁生产工艺国内首创,商丹园区晋升为省级高新区,陕西炼石、必康制药成功借壳上市,2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商洛……
    与此同时,商洛市高度重视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商洛市探索建立了识人选人、干部考核评价、能上能下等“七大机制”,从严从实从优选拔各级党政人才,倾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秀的党政人才队伍。去年以来,全市以“三项机制”为标尺,将145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提拔任职或平级重用,将17名工作虽有失误但敢于碰硬的提名为县镇领导班子人选,果断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