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技能拓宽就业路
张宏 权涛
文章字数:2040
    由劳动力向生产力转变,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系统。随着脱贫攻坚战鼓雷动,山阳县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更加紧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保障措施相继出台,不仅破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难题,而且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成为脱贫攻坚基层的主力军。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高坝店镇双寨村四组熊兴成说到技能培训,对政府的感激之情难以掩饰,“以前坐在家里没事干,找不到挣钱门路,自从县上开展技能培训以后,我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现在给贫困户传授技术,一年光工资收入三万多元哩!”
    熊兴成由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成为当今农村“职业农民”的典型,这个例子佐证了山阳县技能培训促就业的巨大成效。
    重保障:贫困人口不掉队
    农民种地,入不敷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缺乏“游泳”本能的农民,更加力不从心。
    在脱贫攻坚摸底调查中,山阳县仍有20%以上的贫困人口难以赶上“队伍”。如何让他们居家脱贫?让这些赤手空拳的弱势群体拥有脱贫“利器”?山阳县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转移就业脱贫方案。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优先安排贫困户转移就业,全县每年贫困户转移就业人员稳定在1.6万人以上,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中有一至二人转移就业。对与贫困人口签订三年以上就业劳动合同,并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机构,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实行政策优惠。对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以奖代补。
    同时,将农村年龄内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国家就业创业免费培训范围,对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对自主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初次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职职业能力证书的农村贫困人员,免收所有鉴定费用。实施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特助行动,重点支持农村贫困人员就业、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落实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增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补“短板”:增强“充电”针对性
    技能缺失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短板”。因村、因户、因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打破了传统耕种的生产格局,拉动了脱贫产业蓬勃发展。
    山阳县中村镇洪河寺村在民政局的帮扶下,组织开展中华蜂养殖、科学养猪、中药材种植、林果科管等实用技术培训4次,群众积极参与,全村共发展良种核桃500亩、板栗300亩、山萸200亩、天南星100亩、养蜂100箱,近百户贫困户从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中受益。
    黄泥河村把教育扶贫放在首位,县检察院包扶期间,该村结合雨露计划,突出教育培训“治穷根”,先后组织63户97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资助26名贫困户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
    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实现就业。郑家庄村47户贫困户接受林果嫁接、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家政月嫂等技能培训,全村新增78人实现劳动再就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是促进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措施。”回龙寺村支部书记夏家道说。根据本村高寒边远实际,邀请县人社、扶贫等部门,为群众开展核桃科管、养殖、家政服务等培训班3期700余人次,使每户贫困户都能掌握一门劳动技能。积极和秦鼎、秦金两家公司协商,长期安置本村劳动力85人,并有组织的在企业改扩建工程中解决临时用工1000余人次。形成了贫困户脱贫短期有转移就业,中期有养殖和中药材种植,长期有花椒、核桃和板栗的增收保障。
    促就业:“职业农民”显身手
    山阳扶贫,扶“智”优先。
    脱贫攻坚以来,该县统筹各类资源和市场,狠抓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使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有一技之长和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引导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形成了山阳电子电工、山阳建筑技工、丰阳刺绣等独具山阳特色的劳务品牌。
    十里街道办事处磨沟里村先后与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林业局、仁和家政公司等合作,举办畜禽养殖、核桃板栗科管、中华蜂养殖、中药材种植、建筑技术、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班15次,累计受训人数1000余人。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一人一技,一户一业”目标。
    熊兴成身体残疾,常年患病,干不了体力活,过去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8月,县工会在该村开展养蜂培训,他就认真学习,带头养蜂20箱,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高产糖的绝活。目前,他被聘请在全县为贫困户进行养蜂培训,年工资三万余元。
    两岭镇马鹿村金竹芳的丈夫外出务工,她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技能就业培训以来,她学到了香菇栽培技术,就近在食用菌园区就业,月工资千余元。
    通过“充电”,贫困户更加意气风发,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户家塬镇西沟村44户贫困户44人在本村意发生态养殖园、泉水井豆制品有限公司就近就地就业。该村还成立劳务工作站,积极联系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务工技能培训。2016年,全村创劳务收入200万元。
    据了解,山阳县先后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36万人次,转移就业1.6万人,实现就业创收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