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建成我省首个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
文章字数:764
    本报讯(记者 李敏)“放对地方是资源,放错地方是垃圾。”4月21日,陕西首个资源化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在镇安县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县在实现垃圾循环利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21日上午,记者从镇安县召开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从去年12月份开始,镇安县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并在中心集镇、百户以上搬迁点、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区域,规划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规划工作。至目前,该县已建成5个资源化处理点并同时投入使用。到2018年底,全县将建90余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使各类垃圾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就地处理化模式,达到生活垃圾零排放。今年以来,镇安县在永乐、云盖寺、回龙、青铜关、月河5个镇办先行试点,建起了区域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逐户投放了垃圾分类桶,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车,建立了完善的运行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达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据悉,镇安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采取PPP合作模式,总投资1.8亿元,按照县城周边、中心镇、大型搬迁点、美丽乡村4个类别,逐步推进,按照“两次四分”分类、“不落地”转运、设施制肥利用三个步骤,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可回收垃圾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有机垃圾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为有机肥,无机垃圾通过“碳化技术”加工为建筑材料添加剂,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
    目前,镇安县已经建成了5个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到2018年,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据介绍,每100吨的餐厨等可腐烂垃圾可生产出10吨左右的有机肥,而100吨不可腐烂垃圾只生产1吨左右的“瓷灰”,据此推算垃圾分类处理后,镇安县每年可从可腐烂垃圾中生产约1.5万吨生物有机肥,供当地茶叶、魔芋、牡丹、烤烟、板栗、核桃等主导产业使用,真正把镇安高山农产打造成“高山有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