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贫困户到蔬菜种植专家
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129
  记者 肖云
  2015年,他还是本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隔年,他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一名技术精进、经验丰富的蔬菜种植专家,带领全村贫困户通过科学种植大棚蔬菜,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致富之路。他就是52岁的徐世汉,柞水县乾佑街道办车家河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前几年,徐世汉的妻子因车祸造成手腕关节残疾,失去正常劳动能力,女儿正在读书,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当地人认为:靠种田种地谋生,只能填饱肚子。想挣钱,打工去;想发财,开店去。徐世汉抓住政府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机遇,建议村委会利用村里闲置土地种出优质的蔬菜,得到村“两委会”班子的赞同和采纳。2016年,车家河村党支部租赁100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建成32个无公害设施蔬菜大棚,发动成立了柞水县荣光农民专业合作社。种了一辈子地的徐世汉率先申请承包两个蔬菜大棚,积极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徐世汉主动跟着技术员学习专业种菜技术。通过不懈的学习和钻研,他不仅能熟练地建设大棚,在棚内操作旋耕机,根据气候变化合理确定种植时间和品种,还掌握了育苗、耕种、施肥等技术,被县农业局评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则聘用他为田间管理负责人。每天,在大棚里都能看到徐世汉忙碌的身影,合作社季度种植计划的清单上,也能看的出他翻地、耕种、浇水等必须完成的“作业记录”。在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鸡苗的同时,徐世汉又建起一个标准化鸡舍,养殖2000余只土鸡,并带动周围贫困户养鸡2万只。2016年,徐世汉的家庭人均收入达到2.8万余元,新盖了三间两层楼房,成功实现摘帽脱贫。
  看到许多群众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承包经营、参与务工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他将自己研究的蔬菜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它村民,张家的黄瓜该浇水了,他前去查看,李家的西红柿该上架了,他手把手的教,就连除夕夜,也不忘到日光温室查看一下育苗的温度和湿度,像呵护婴儿一样细心照顾着刚刚育种的蔬菜苗,生怕出现任何纰漏。徐世汉把蔬菜质量作为最高追求,他有一个原则:哪怕把病虫害的蔬菜倒掉,也不坑害消费者。2016年7月22日,车家河村有机蔬菜在县城一家大型蔬菜销售门店落户,当天,因物美价廉、品种齐全、无公害的优势,在短短一个小时就销售了5000多斤,场面异常火爆,据统计,当天直接销售收入1万余元。
  2016年底,合作社为154户贫困户分发红利46万余元,拿到红利的群众纷纷表示愿意拿出200元用于支付徐世汉的技术服务费,他却说“乡里乡亲的提啥钱,有事帮忙随叫随到,看到大家富了我才高兴呢。”如今,徐世汉已成为村里的技术“红人”,他经常被邀请到邻近村、镇指导种植,在一次农业科技推广座谈会上,他的一句话赢得了全场掌声:“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就是教会群众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怎样种、怎样管,不打农药不用激素,绿色无公害蔬菜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