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最美达仁四月天
文/图 李海霞
文章字数:1615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和时行。”宜人而润泽的4月,染绿了山野,催开了桃花,也催开了蕴含在人们心底的千般憧憬。对于商洛地电公司的员工来说,今年的4月尤为美丽,因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地电职工们再次前往镇安县达仁镇农光村开展入户包扶之行。
  扶贫行动暖人心上山采茶身影忙
  经过近6个小时的颠簸,中午时分大家来到了熟悉的农光村。大山深处的春天似乎来得更迟一些,和煦的春风吹醒了山野、田间,远方的山林里一株株桃树梨树正在开花,小河边的柳树迎风摇曳着柔嫩的枝条,田野边的油菜花也灿烂地相继盛开,一片片红,一簇簇白,一团团绿,一丛丛黄,处处是盎然的春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一边欣赏山里的美景,一边快步赶往老乡的家,心情雀跃而温暖。
  山上的茶园已开始采摘头茬儿的嫩芽了,远远望去尽是忙碌的身影。看到路上身着蓝色工服的我们,采茶的老乡们乐呵呵地招着手,于是,大家都放下背包,纷纷上山和老乡一起采摘茶叶。茶叶的毛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青翠欲滴,我们大部分都是平生第一次采茶,边学边采,小心翼翼地摘采这些珍贵的嫩芽。
  天色慢慢暗下来,下山后,我们每一个人还要和农户一起商量制订今年的脱贫规划。远处的一个个农家院落升起缕缕炊烟,这样的场景熟悉而自然,因为这几年彼此走近相融,心与心紧密相连,农光村更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园。
  农光村里变化大八旬老人搬新家
  我来到陈凤英老人的家,才知道她已不住在河边这间土房里了。支书告诉我,老人已搬到镇上和女儿一起生活。辗转来到她的新家,我禁不住四处打量,回忆起去年第一次见到老人时家徒四壁的情形,一切仿佛还是昨天……我拉着陈凤英老人的手,老人手心温暖,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攀谈的过程中看得出现在衣食无忧,生活也有晚辈打理,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坐在阳台上,能感受到河对岸刮过来的暖暖的春风,桌前的平板电视正播放着戏曲,一派温馨热闹的景象,我相信老人再也不会寂寞了。临走,我从背包里取出头天晚上在城里买的一堆食品放在桌上,依稀记得老人除了牙齿和腿脚不好,身体还好,能吃一点能嚼得动的软糯的东西。到了耋耄之龄,儿孙满堂安享晚年,再加上生活条件的确改善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乡村的夜晚,静谧而温馨。大家坐在老乡家里,吃着热呼呼的晚饭,感觉到灯光似乎格外的亮。原来是去年地电二期农网改造的实施,新建和改造了电力线路,供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老乡高兴地说,电网改造后,他们也买了电饭锅、高压锅,蒸米饭又快又香呢。
  山里的夜,群星璀璨,久居城市的我们许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星空了。这时,不远处又传来音乐的声响,那儿是今年新建起的休闲小广场,是农光村群众健身、娱乐的场所。沿途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一到夜晚就把广场照亮,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里虽然地处偏僻的一隅,却一样富有城镇的活力和生机,山里人的夜晚生活同样丰富多彩。
  清晨,通村公路上驶过一辆辆大巴车,原来是来乡村和茶园旅游观光的游人。是啊,这里的山水真是美不胜收,漫山遍野的绿意,河水清澈无比,一座座小木桥通到对岸的田间,处处可闻鸟鸣声,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实在是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茶厂寄托致富梦来年再续帮扶情
  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地电公司开展精准扶贫,立足本地资源,帮助村里建起了茶叶加工厂。这是农光村的“三带四联”项目,全村因残因病的93户贫困户自愿加入茶叶合作社,按照发展规划,2017年底都能实现脱贫目标。通过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出售,每一个入社的农户都能得到收益和分红。有这样好的产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能依靠自己努力,不用外出打工,实现就地脱贫。
  进入4月以来,村部的茶叶加工厂天天机器轰鸣,因为要赶在新茶上市的时候卖上好价钱。厂房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户们在加班加点炒茶制茶。这就是农光村的春天,扎根这片泥土里的是去年地电员工带来的茶叶种子,沐浴着春的气息,生根发芽茁壮生长;这就是达仁的四月天,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山回荡着响亮的笑声,描绘着地电人和包扶对象共同搭建的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