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68年的忠诚与坚守
——武警陕西省总队商洛市支队商南县中队按纲抓建争创标兵中队纪实
文章字数:6238




  文/李海斌 图/张钰荣
  巍巍秦岭山,钟灵毓秀;潺潺丹江水,蜿蜒流淌。
  武警陕西省总队商洛市支队商南县中队驻守在素有“秦岭封面、茶园故里”美誉之地。68年风雨历程,他们先后经历10次编制调整,共夺得86个(面)奖杯、奖状、锦旗,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续写新的辉煌,成为守护陕西东南大门的一把锋利尖刀、基层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中队连续68年实现安全无事故,连续20年被总队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先后26次被总队、支队评为标兵中队、先进中队,2014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执勤先进中队”,2016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一个地处深山、远离机关的中队,到底靠什么做到年年过硬,获得如此多的荣誉?
  68茬官兵扎根山区——铸就的是不含杂质的忠诚之魂
  忠诚信仰,“钙质”就不会流失,骨头就硬,就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949年3月,解放初期商洛土匪猖獗,商南最大的土匪恶霸冯允恭、党紫霄掠夺民财、奸抢烧杀、无恶不作,县公安队队长何文玉奉命带队18名民警组织剿匪武装,在与土匪的战斗中他不畏强敌,冲锋在前,英勇顽强,殊死博斗,成功将冯党二匪成功抓获,收缴长枪17支,子弹800余发,部队无一伤亡。在此次战斗中,之所以部队能够冲得上、打得赢,靠的就是对党中央决策意图的清醒理解,靠的就是铁心向党不含任何杂质和水分的坚定与忠诚。
  斗转星移,60余年间,这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中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一不曾改变的就是赤子之心与忠诚之魂。每年新兵下队,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套红色家书,上的第一堂课是请老红军、老战士作事迹报告,唱的第一首歌是《听党指挥歌》,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建党伟业》,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中队的荣誉室。红色洗礼给官兵们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帮助年轻官兵树立党高于一切的信念,使他们对“党指挥枪”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铁心追随,政治才能不迷茫,思想才能不偏向,诱惑面前才能忠贞不贰、稳如磐石。2006年,震惊商州的陈氏涉黑案在商南县法院审理期间,由于涉案人员多、性质恶劣、案情重大,专案组把审理期间的看守、庭审和路线的警戒任务全部交给了中队。在执行任务期间,官兵只要传递一张纸条、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人犯家属许诺的重金。
  “枪杆子听党指挥,不能由金钱来摆布!”参加执勤的23名官兵用同一个声音毫不犹豫地拒绝诱惑,他们始终固守法律道德底线,没有一名官兵被拉拢腐蚀。
  一个人的脊梁,是坚硬骨头但更是内在灵魂;一支部队的脊梁,是先进武器但更是内在精神。面对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激烈较量,他们始终坚持把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压舱石”。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汇编成“记忆卡”“口袋书”,创新理论要点人人一口清、问不倒;开展“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维护核心”红蓝辩论赛,坚定向党看齐、向中央看齐、向习主席这个核心看齐的政治自觉;结合强军实践进行“提振精气神、聚力迎大考”讨论辨析,灌输大道理,讲通小道理,批驳歪道理,在意识形态考验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观看习主席视察延安梁家河录像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在追根溯源中深扎信仰之根。“铁心向红心不变,勇立潮头初心不改。”这是中队官兵的誓言,更是他们铁心向党的生动写照。他们用赤胆忠心和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政治答卷。
  86块奖牌熠熠生辉——折射的是锋利无比的铁拳利剑
  “嘟嘟……”伴随着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声,中队官兵齐装满员,整装待发。中队长刘伟高声说:“同志们,10公里越野,大家怕不怕?”“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官兵呼喊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练兵场上演了一场龙吟虎啸般的越野,48分15秒!全员冲过终点。
  “对党忠诚不是喊口号、表个态,必须有真功夫、硬本领作支撑。”指导员程朋解释道。几十年来,他们牢固树立军事训练中心居中的思想,把兴训强军当“使命”、把练兵打仗当“天职”、把精武强能当“命脉”,教育引导官兵强化使命意识,培养战斗精神,在严训实训中磨亮“刀尖子”,在维稳处突中锻造“铁拳头”,真正把“苦练精兵、精武强能、砥砺斗志、战无不胜”奋斗目标变成官兵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在这个中队,只要提起王奎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当兵就要当能打胜仗的兵”,自入伍第一天起,他就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在备战2010年全总队建制中队比武竞赛中,身体瘦弱的他为练好体能,10公里负重越野一天一趟,一周晕倒3次不放弃;指力训练,每天食、中指吊杠上30次,抓4斤、5斤的哑铃片半小时;举枪练习坚持枪管挂砖块,一端就是一个小时;攀登训练,他不达目标誓不罢休……铸剑多年,一朝出鞘,在比武中,他一举夺得个人全能第三名的好成绩,荣立个人二等功。
  标准严起来,训练才能实起来。冬季野营拉练在冰天雪地中练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夏季“魔鬼周”训练顶着烈日酷暑练技术、练技能、练心理意志和野外生存本领;遇到恶劣天气,从不调整训练计划,坚持在泥潭里摸爬滚打……长期的艰苦磨炼,锤炼了中队官兵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提高了执行任务的实战化能力。
  位卑未敢忘尽责,忠诚使命见本色。1998年4月1日,咸阳市秦都区两名无业人员在河南省西峡县抢劫杀人后,乘车逃至商南县富水镇谢家店,被设卡堵截的公安干警发现,罪犯用货物堵住车门,持匕首劫持19名乘客,扬言引爆炸药包,要挟公安机关让其通行。4月2日凌晨3时50分,中队接到县公安局解救人质命令后,原中队长邹长铭带领6名官兵迅速赶赴现场。两名凶犯因劫持人质逃跑的图谋未能得逞,用匕首连伤6人,并挨个捆绑人质,企图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公安干警开枪将一名罪犯击伤。邹长铭带领突击组打碎客车前后玻璃冲进车内一个拉肘别臂,将罪犯一举制服,成功解救人质。
  2010年7月23日,商南县暴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和泥石流,大量民房倒塌,道路中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原中队长王华带领中队20名官兵火速赶到救灾一线。参战官兵顶着倾盆大雨,冒着生命危险,运输救灾食品,疏散转移群众,经过9天的连续奋战,成功转移解救被困群众100余人,抢救群众物资不计其数,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赞誉。
  “处突维稳保平安,舍生忘死为人民。”荣誉室里86块熠熠生辉的奖牌背后,折射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砥砺的是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多年来,中队坚持把战斗力落到一兵一卒,把强军实践融入一岗一哨,致力打造随时能够拉得出、打得赢的利刃尖兵。先后圆满完成80多起急难险重任务,参加总队组织的建制中队比武勇夺冠军,中队长刘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先后有18人次被总队以上评为执勤能手和训练尖子,官兵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取得新的荣誉。
  18万人次固守三尺哨位——构筑的是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夜色中,一名“犯罪嫌疑人”为了给被关押的“同伙”制造逃跑机会,在看守所外的坡地故意制造事端,待中队应急班前去处置时,“同伙”强行冲监,企图逃跑……这是该中队带着“敌情”练兵的一个场景。
  这个中队常年担负看守任务。针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任务,中队坚持创新演练方式,让官兵轮流扮演“蓝军”,与应急班进行对抗演练,逼着中队官兵及时查漏补缺,催生了一批管用的应急处置防逃制逃和反袭击的新招法。
  岗要怎么站,兵就怎么练。根据任务和实际,他们紧紧抓住提高官兵防逃制逃能力不放松,采取一哨一案、一情多策、“红蓝”对抗等方法,不断创新演训方式,突出哨兵对手中武器的使用、情况处置和单兵对抗训练,提高哨兵“听”“看”“辨”的能力,重点抓好哨兵反袭击、哨位俯角射击、设卡、徒步武装押解、夜间观察和潜听等科目的强化训练,有效提高执勤哨兵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果断处理能力。
  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是镶刻在官兵心底的行动指南。他们始终把执勤工作当作“饭碗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变三不变”,即不论班子怎样变,抓执勤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变;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抓执勤工作的指导原则不变;不论执勤条件怎样变,抓执勤工作的指导标准不变。不管是1998年看守所未改造前执勤条件异常简陋的49年,还是改造后“五大执勤系统”逐步完善的19年,每天讲评一次执勤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方案演练和分析一次执勤形势、每月组织一次执勤教育,一项项执勤规定从中队组建之日一直坚持到现在。干部每天午夜后至少查两班哨、每次上哨前抽问执勤理论、上哨期间网络查勤员15分钟一提醒、哨兵30分钟一报告、下哨后点名到姓指问题,这些制度常态落实从未变通。指导员程朋说:“制度是铁,必须严守,规定是钢,必须死守,在商南中队这是条军规。”
  “60多年来,虽然看守所干警和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中队和看守所‘队所一家、共保安全’的指导思想从来没有变。”看守所朱盛如大队长说,我们始终坚持每周互通一次情况、每半月对执勤设施联合检查一遍、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合方案演练的制度没有变,发挥双向监督职能的机制没有变,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拍、行动上合力,共管联防确保目标安全,共同构筑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2013年12月15日凌晨2时许,在押的抢劫杀人犯齐某爬至巡视通道东侧内窗企图脱逃。哨兵李金建发现齐某有脱逃企图时,立即口头警告,并用对讲机报告中队勤务值班室,通报友邻哨兵。接到报警后,时任中队长王华当即带领3名应急人员先期处置,部队迅速按预案对监区实施严密封控,配合值班民警将该犯控制,成功处置了一起在押犯企图脱逃事件。60多年来,中队与看守所密切协作,先后成功处置犯罪嫌疑人冲监、脱逃事件20起,连续20年被总队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实现了连续68年执勤安全无事故的辉煌战绩。
  23届班子传承接力——打造的是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
  自1949年中队组建以来,中队23届党支部书记个个严格自律,全都是先进个人;荣立一、二等功的全是党员,荣立三等功的党员占九成。每一届党支部都把抓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作为立旗、护旗、扛旗、传旗的重要途径。剪影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在商南县中队,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脸上皮肤最黑,脏活干得最多,手上老茧最厚的不用问,百分之百是党员。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干部总是冲在前,干在先;生死考验面前,党员干部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进退走留面前,党员干部总是顾全大局,敢于担当。原中队长赵拴仓在面临任职超龄、提职无望,他依然心无旁骛干工作,安心本职搞建设,倾心倾力带队伍。1987年8月1日,当赵拴仓正在与官兵欢度建军节时,突然收到一份加急电报:“孩子病危,速回!”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泪水瞬间沁润了他的眼眶,但他定了定心神,还是强忍着焦躁与悲痛,装作没事人一样,与官兵一起过完了节日才匆匆赶回家中。然而天不遂人愿,女儿患急性脑膜炎,前一天已经病故,爱人也因伤心过度精神失常。“中队没有主官,我还得要回去。”他主动放弃休假,料理完女儿后事的第二天,他又匆匆返回了中队。在他任职期间,中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模范党支部,获得各类奖旗、奖牌52枚,1984年,他代表基层主官参加了武警部队首届“双先”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谁没有困难?困难面前,干部的行动是战士前进的路标。”赵拴仓以“商南中队就是我的家”为题的座谈会发言,赢得了官兵们的热烈掌声。
  剪影二:原则面前不硬气,支部建设没底气。
  在商南县中队,历届党支部都会在官兵面前公开承诺:绝不伸违背良心的“手”,绝不拍违规的“板”,绝不做让战士寒心的事。多年来,中队党支部始终把公道处事当作党性修养来锤炼,当作带兵准则来遵守,做到耳根子不软,眼珠子不斜,心眼子不偏。在事关官兵入党、考学、选改士官、立功受奖等敏感问题上,坚持做到“三个一”,即:在队务公开栏贴一张名额、条件、程序公开表,让每个战士填一张处理敏感问题监督卡,让干部在军人大会上说一句没收礼的表态话。以正气促风气,以公开促信任。2013年年底选改士官时,一名战士不符合选改条件,但强烈要求留队,先后2次找到中队长送礼,结果都被中队长刘勇耐心说服、以理拒绝。刘勇在给战士父母的信中写道:在中队,想送礼,最好的“礼物”是实绩;想进步,最好的渠道是工作。中队党支部始终用担当开路、用原则守底,靠一身正气赢得了一呼百应。近年来,中队推荐考学提干对象10人,选晋士官16人,选送技术学兵8人,发展党员11人,立功受奖15人,官兵次次满意,个个心服。
  剪影三:标兵面前找差距、荣誉面前谈不足。
  在商南县中队,历届党支部班子都有这样的共识:要保持荣誉,当好“领头雁”,必须不断刷新观念、刷新标准、刷新成绩。去年年底,中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他们没有开庆功会,而是召开了两天的反省会、恳谈会和形势分析会,并开展“对照成武找差距”“对照大功三连理思路”活动,查找出20多个问题,制定30多条整改措施,挂到网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时刻提醒官兵“荣誉已去、问题犹在”。68年来,一届届党支部既没有在荣誉面前沾沾自喜,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而是在荣誉面前找差距、在赞扬中看不足,始终坚持放下奖牌不忘初心,捡起问题从零开始,把荣誉当成新的起跑线,不断追求和创造新的辉煌。
  1600元助学爱心基金——传承的是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岁月更替,传承不变,本色不丢。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既是商南中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官兵的铮铮誓言。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驻地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点亮一个个特困家庭的希望。
  “感谢武警叔叔,让我们圆了上学梦!你们的资助,给了我无限进步的动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来回报你们的关心。”
  3月14日,商南县中队4名官兵在指导员程朋的带领专程来到县高级中学,看望中队结对扶贫的张梦东、王星宇两名同学,了解她俩学习生活情况,并给她们送去慰问品和1600元助学金,勉励她们好好学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据悉,受资助的两名学生均来自商南本地。张梦东,家住风楼镇碳沟村,父母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王星宇,家住赵川镇十里坪村,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中队官兵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党支部的倡议下,他们自发成立了“红肩章”爱心基金会,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上经常给予关心帮助,缓解燃眉之急。
  扶一株春苗,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学子,赢一片希望。近两年来,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小张、小王的扶贫助学活动却从没有间断过,爱心助学的接力棒始终默默传递着。
  距离中队10公里的大山里坐落着一所山村小学,仅有14名学生、1名代课老师,学习条件非常简陋,官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指导员程朋介绍说,从2012年至今,官兵们坚持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设施,捐赠图书、文化器材,为山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这是商南县中队历代官兵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捐资助学和改善教学环境等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常年开展以“共建一条文明街、关爱一所敬老院、共育一所小学,帮扶一个贫困户、资助一名失学儿童、开拓一片绿地”为内容的“六个一”双拥活动。近10年来,中队官兵先后参加抢险救援13次,义务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18人,义务献血1.8万毫升,为希望工程捐款3万多元,义务植树2万余株,绿化面积20余亩,义务为中、小学上国防教育课100余场,帮助1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被驻地群众誉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传播新风的“文明使者”,先后5次被陕西省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