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徐书武 重回大山谋发展
文章字数:3168


   记者 杨森 任红 通讯员 张平
  放弃高薪,事业正旺时选择回到家乡农村创办企业。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基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他就是徐书武,一个走出了大山又重新回到大山的创业者。
  为改变生活 外出自谋生路
  1974年,徐书武出生在商南县城关镇石垭村。中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父亲的厂子倒闭了,就连仅有的一块地皮也抵押给了银行,生活无忧的家庭瞬时变得一贫如洗,徐书武只好退学回家,作了一名代理教师。
  代理教师的收入很低,何况他的学历低。从长远考虑,如何才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状况?1994年的一天,徐书武跟父亲说:“我想出去闯闯。”一个20岁的少年,阅历不深,光凭一腔热血走出山村,能走多远?
  徐书武的父亲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头了。临走时,父亲叮嘱他:“我不需要你挣多少钱,但任何时候你都要正直做人,踏实走好每一步。”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谁也没想到,父亲的这次“点头”,会在二十几年后,对这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子带来不小的回报。
  徐书武带着简单的行李去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在北京舅舅的帮助下,他进到一家中韩合资企业。原本他被安排在收入稳定的办公室,但他“不安分”,几个月后,主动提出要到业务上锻炼,成了一名穿街走巷的业务员。
  从秦岭深山中走出的毛头小子,第一次站在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中,兴奋和迷茫同时在他的血液里翻腾。时代是公允的,它会给每一个前来寻梦的年轻人浇一瓢冷水,于是,有人在失落中节节败退,有人却在冰冷现实的刺激下,长出坚实的羽翼。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徐书武感慨万千。那时候,无论刮风下雨,他早上6点准时出门,带上宣传册,骑上自行车,每天都要骑行将近100公里。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渐渐得心应手。期间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凭着勤奋和努力,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就在公司中获得重要职位。
  “第一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当年要挣3000元,年底的时候我竟拿到了1万元,并且被提拔为市场部经理。”谈及当年的成就,徐书武十分自豪。也正因为这一段艰苦的业务员经历,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同时让他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他在中韩合资企业成功淘到了第一桶金,给家里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他的成功也让亲友们为他感到自豪。原本有机会留在北京娶妻生子,安稳的生活一辈子,但他骨子里的不安分又促使他做了一个常人不能理解的决定:辞职南下到广州去闯闯。
  1998年,徐书武应聘到广州飘影集团,从业务员做起,他的勤奋和才华得到认可,被公司提拔为总裁助理。2001年,在浙江大康控股集团,他历任营销总监、副总经理。2005年到2008年,他在华鸿控股集团任行政总裁。2008年至2010年,他任浙江华海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在浙江大学读完EMBA班并顺利结业。
  路越走越宽,眼界也越来越高。随着不断认识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背景的朋友,思维碰撞出的火花让徐书武的创业念头越来越强烈。2010年,徐书武已把最初的致富梦远远抛在了脑后,在他的脑海里,多了一个神圣的概念:事业。他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发财,而是干一番事业!只有为了干一番事业努力付出,才能无愧于生命和时代。2010年,徐书武创办了杭州亲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开办的5年时间里,徐书武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克服困难 回乡创业谋发展
  随着家庭条件的好转,老家父亲的创业梦也再次实现了。在徐书武的支持下,父亲和弟弟在家乡也开起了酒作坊。
  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营的很吃力。2014年,徐书武在回家看望父母时了解到,像父亲这样的纯手工酿酒作坊仅商南县就有300多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市场很难做大做强。
  “重庆人能光着膀子吃火锅,那是重庆人的骄傲;杭州人三五成群在西湖边唱越剧,那是浙江人的骄傲;要是家乡人喝上我们自己酿造的品牌白酒,那也将是我们的骄傲。”徐书武说,商南有如此优秀的纯手工酿造的白酒资源,为什么不能整合,统一品牌,做出特色。
  徐书武认为家乡需要文化符号来充实。“商南茶”已初具影响,我们的白酒产业完全可以打造成商南第二张名片。说干就干,2014年,徐书武毫不犹豫的放弃了杭州的公司,决定回家“子承父业”,为家乡白酒代言。2015年,他注册了以父亲和母亲名字命名的“商南县英良四皓传奇酒业有限公司”。
  从繁华都市回到偏远的山村,尽管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从企业选址、团队建立、引进设备到产品的技术研发,徐书武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睡过一次囫囵觉。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办理。“按照国家规定,1999年9月1日以后注册登记的白酒企业,不予受理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父亲的徐氏酒作坊生产的白酒只能在本区域销售,不能走向超市和大型商铺。要想把我们的白酒推向全国,这肯定是不行的。”徐书武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动用多年积累的人脉,跑遍了全国大部分白酒企业,经过细致考察,结合本土白酒特点,最终选择了河南一家大型白酒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商山四皓”牌原浆白酒。
  公司渐渐走上正轨,徐书武又开始制定实施一系列经营理念与计划:产品定位高端、注重品质;市场瞄准一线城市,直接与大型超市对接;在营销策略上注重品牌的建立,注册自己的商标,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在产品质量方面严把审核关,着手整合资源,以“公司+农家酒作坊”的形式,成立合作社或协会组织,采取“统一品牌、标准、原料、销售、定价、监管”模式,推进“商山四皓”白酒产业化发展。
  着眼长远 致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很重要,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给我们带来有形的效益。”这是徐书武在南方大型企业担任团委书记总结出的道理,因此他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建工作,在营造“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妇联和工会组织,并专门聘请了党建指导员指导企业党建工作。徐书武坦言,四皓酒业能有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所以他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恩情怀,这种情怀已经融入到了他工作的方方面面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四皓酒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把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徐书武介绍,因为自己是从基层工人做起的,深知底层职工的不易,所以在照顾职工生活上费尽了心思,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大巴车接送,考虑到职工用餐,公司设有专门餐厅,吃住全免费。虽然没有员工住宿,但公司还是为员工准备了宿舍,方便职工休息。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干不长久的。我们的企业,在白酒行业的品牌一定要做响。因为我们要考虑,如果我们做不好,我们的工人就要下岗。工人既然信任我们,我们就要给他们归属感,好好做企业。”徐书武说。
  承担社会责任 致力于扶贫帮困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徐书武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企业建立初期,当地群众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如今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徐书武说。尽管企业刚刚起步,面临诸多困难,但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他主动承担起企业所在地商南县城关街办石垭子、三角池两个村精准脱贫帮扶工作,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吸纳当地40多名贫困家庭人员到企业务工,每户年净收入2.2万元,企业采取订单扶贫,与城关街办富裕沟绿源合作社和十里坪镇梁家湾酿酒大户签订白酒生产订单,带动了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方便乡亲出行出资2.4万元修建三角池村摇铃沟的通组公路。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知道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这是任何有良知的企业和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徐书武告诉记者,2016年暑假期间,在听闻十里坪镇有13名学生考上大学,但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时,他主动联系,为13名贫困家庭应届毕业生每人每年捐资1000元直至大学毕业,助他们完成学业。
  为此,商南县英良四皓传奇酒业有限公司及徐书武个人获得了多项殊荣,2016年公司被评为”示范就业基地“,他本人当选为商南县政协常委,商南县工商联副主席,同年分别获得县、镇两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